聞小英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常州 213164)
眾所周知,設計是需要靈感的。靈感的出現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是無法人為控制的無意識思維。靈感具有瞬間型、受誘發性和偶然性,往往是一剎那。靈感的產生與設計師的“積累”有關,即多觀察、多收集、多整理、多思考、多交流。設計師都希望有源源不斷的靈感,就需要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創新創意的設計方法,建立一套個人的“自我規則”,有利于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與設計能力的拓展。
社會中的“大咖”之所以會成功,是其才華和能力遠勝于同行者及同時代人。很大程度上體現的是他們能“了解自我”,悉知自己的“優點”與“長處”,能“揚長避短”不斷“補拙”,有很強的意志力并通過不斷努力將其在專業領域里的“才能”發揮到極致。韓愈在《師說》中 談到“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要想在設計領域“出類拔萃”,除了能吃苦耐勞、用心鉆研外,還要有敏銳的觀察力、不凡的設計力等,要具備這些能力,就要養成不斷“審慎自我”的良好習慣。“設計界”的“審慎自我”,首先是了解自己的“喜好”:即對文學、音樂、影視、藝術家、藝術品、娛樂、物態、廓形、顏色、材質等的喜好;其次要分析這些“喜好”的“層次”,亦就是先將這些“喜好”歸類整理,再分析其所在的品類檔次:高雅、質樸還是通俗等;最后要總結出喜好的“風格”,并對自己的“喜好風格”樹立堅定的信念,堅信自己能在此領域中獨領風騷。通過“右手直覺,左手解析”,“設計”就是在“直覺”與“邏輯”兩者間找到最適合的平衡后組合而成的。直覺挑選與創作相關的事物,再理性地組合并用邏輯來分析其合理性,使直覺與邏輯兩者兼顧、系統合理。設計師審慎自我樹立自信固然重要,但不可“剛愎自用”一味地追求“風格”而使設計“僵化”。所以,在“審慎自我”的“喜好”時,要理性地審慎“厭惡”。進行新的創作時應去除原有習慣,接受“討厭”的事物。因為個人的“固有觀念”會影響對事物的判斷,形成“以偏概全”的思想,從而影響設計師的發展。
文章開頭談到靈感產生于多觀察、多收集、多整理、多思考、多交流,“審慎自我”是合理組合“喜好”,把它做得精益求精、盡善盡美。列出“厭惡”的事物將其打亂重組,通過色彩搭配、形態大小、面積對比等方法改變原有樣貌,使之煥然一新成為新穎、奇特的設計,這種做法也是創新創意設計中“打破慣例”的手段之一。當然,“打破慣例”還有其它的方法:優選編排、變形配置、版面調整等,無非是“變換方向”、“縮放比例”、“協調色彩”等,操作時要科學、合理、恰到好處。“打破慣例”就能產生新視點,經常練習對“理所當然”的事物抱有懷疑心態,是尋找新視點的很好訓練方法。就像伽利略質疑亞里斯多德,愛因斯坦質疑牛頓。“打破慣例”的最終目的是形成風格!“審慎自我”的“喜好”與“厭惡”,這便是設計師“身體特性”、“習慣特征”、“氣質特征”,是設計師形成創新創意設計的個性風格的主要組成因素。如下圖1,日本國際藝術大師草芥彌生的作品。她一生都以圓點創作,作品個性鮮明。另外,設計師的“實際思考”也是個性風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每個優秀的設計背后都離不開設計師“嘔心瀝血”的“實際思考”。設計表現的是設計師的個性風格,假如把設計理念比喻成抽象的“計劃”,那么“實際思考”后的外觀與營銷是“核心內容”,流行與利潤才是“結果”。圖2是瑞士籍平面設計大師尼古拉斯·卓斯樂的作品,充分展示了他對音樂會的詮釋。設計師一旦形成“個性風格”,那么接下來要做的是“調整風格”、“改變風格”,只有在反復的“折騰”中,年輕的設計師才能由“菜鳥”成長為合格的“設計師”,將來成長為“設計大師”。
圖1 芥彌生作品
圖2 尼古拉斯·卓斯樂作品
設計師的理想是成為設計領域的“常青樹”!要實現它就必須“修煉”自己,平時養成多觀察、多收集、多整理、多思考、多交流的習慣,虛心接受新事物,努力學習、不斷積累,慢慢地變成“博識多通”的“大咖”。設計界的“博識多通”更多的是“見多識廣、觸類旁通”之意。不僅會“神拿來”、“魔借簽”,而且不“固步自封”。“博識多通”體現在:1.“神拿來”、“魔借簽”不是“模仿”,而是在理解內涵的基礎上提取“本質”,以新“樣貌”的設計再呈現。誠如哲學家海德格爾所說:“如果真理存在,那也要剝掉其外的層層面紗才能看到它。”2.“博識多通”的能力還體現在“設計”能抓住“絕妙的瞬間”,即最能體現事物特征和風格的“鏡頭”,亦是最精彩的。圖3是眾多籃球賽廣告圖片中最出彩的。3.有快速的反應力,善于發現時機也是體現“博識多通”能力的一方面。創新創意設計的產品、商品,只有在恰當的時候推向市場呈現給顧客,才能有好的銷售業績和可觀的利潤。就如說相聲,掌握好抖“包袱”的時間點,才能讓觀眾“爆笑”。4.“博識多通”的另一方面能力體現在使創新創意的設計成為“自媒體”。任何事物都能成為媒體,任何事物都能比擬為媒體。一般來講,人們對待舊事物通常會“熟視無睹”,目光會被新事物吸引,并對其產生反應。要使新事物、商品成為“自媒體”,必須用構筑“品牌”的理念來打造它并為此做出各種設計。使其“掌控”人,產生“購買欲”來購買且購買與之相關的系列商品。以上列舉的“博識多通”能力僅是冰山一角,設計師擁有的“博識多通”能力越多,則創新創意設計、推陳出新的能力就越強大。
圖3 籃球廣告圖片
時代在變,不變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與事物的向往與追求。藝術家、設計師、專業人士是“美”的締造者,要使“生命之樹”長盛不衰,建立創新創意設計的“自我規則”尤為重要,才能“立保自身”傲立于業界巋然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