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香
子宮全切術是治療子宮腺肌癥的常用方法,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能夠改善患者臨床癥狀[1-2]。但手術屬于侵入性操作,多數患者對疾病、手術知識缺乏了解,圍術期易產生緊張、焦慮情緒,而不良情緒會引起機體應激反應,加重患者身心痛苦,不利于手術順利進行[3-4]??焖倏祻屯饪评砟睿‵TS)指導下的圍術期綜合護理以循證醫學為基礎,對常規護理進行優化、改進,為患者提供優質、全面的護理服務。基于此,本研究探討FTS指導下的圍術期綜合護理在子宮腺肌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4例子宮腺肌癥患者,納入條件:均符合《婦產科學》中子宮腺肌癥的診斷標準[5];均行子宮全切術;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條件:伴心肝腎臟器功能障礙者;既往有腹部手術史者。按照年齡、體質指數匹配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觀察組年齡36~69歲,平均50.24±5.12歲;體質指數(BMI)21~27,平均24.48±0.21。對照組年齡35~69歲,平均50.29±5.10歲;BMI 21~27,平均24.52±0.19。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向患者講解子宮腺肌癥發病機制、治療目的和注意事項;術前12 h禁食、4 h禁飲,密切觀察患者呼吸、血壓、心率等體征變化,出現異常立即處理;術后待患者肛門排氣后進流質飲食,逐漸過渡至普食。
1.2.2 觀察組 實施FTS指導下的圍術期綜合護理。
(1)術前護理:術前1 d到病房訪視患者,采用PPT、視頻等方式詳細講解子宮腺肌癥相關知識、手術注意事項等,介紹手術成功案例。術前不進行機械性灌腸,6 h禁食、2 h禁飲,術前2 h給予患者飲用200~300 ml碳水化合物,口服鎮痛藥物。
(2)術中護理:提前30 min采用電熱毯加熱手術臺,采用棉被包裹患者裸露肢體,使用加溫裝置加熱沖洗液、輸注液體,保持液體溫度為37℃,嚴格限制液體輸入,輸液量< 1500 ml為宜。
(3)術后護理:①疼痛管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患者疼痛程度,依據疼痛情況隨時使用自控鎮痛泵,聯合使用帕瑞昔布鈉等止痛藥物,密切觀察患者用藥不良反應,及時調整鎮痛藥劑量,嚴格限制阿片類藥物使用。②早期進食。術后4 h給予患者30~50 ml溫開水,若無惡心、嘔吐等不適則進食米湯等半流質食物,術后24 h恢復正常飲食。③早期活動。術后指導患者行踝泵運動,保持下肢伸展,緩慢勾起腳尖,盡量使腳尖朝向自己,保持該姿勢10 s后放松,后腳尖緩慢下壓保持10 s后放松,重復上述動作,5~10 min/次,3~5次/d;術后10 h協助患者床邊坐起,若無惡心、頭暈等不適,協助患者術后早期下床活動,依據身體情況逐漸增加運動量、時間。④早期拔管。行膀胱功能訓練,每2 h夾閉1次尿管,囑患者有尿意時示意,術后24 h拔除尿管,每日擦洗消毒會陰,保證會陰清潔干燥。均連續干預至患者出院。
(1)疼痛評分:采用VAS評價患者疼痛情況,以0~10的數字表示疼痛程度,0分表示無痛,10分為重度疼痛,評分越低疼痛程度越輕。
(2)康復情況:記錄兩組患者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時間和住院時間。
(3)滿意度:發放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從疾病知識宣教、護理態度、操作技術等4個維度評價,共20個條目,采用1~5分評分法,總分100分,80~100分為非常滿意,60~79分為部分滿意,<60分為不滿意,非常滿意和部分滿意均為滿意。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分)
護理后,觀察組首次下床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情況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手術作為治療子宮腺肌癥常用方法,療效確切,但會對患者生理、心理造成一定刺激,患者圍術期易產生緊張、焦慮等應激反應,影響手術開展和術后康復[6-7]。如何進一步優化子宮全切術患者術后康復效果成為目前關注的重點問題。常規護理按照圍術期流程實施護理,主要側重于治療方面,缺乏全面性、針對性。
FTS指導下的圍術期綜合護理采用一系列具有循證醫學證據的圍術期護理措施,最大程度減少手術應激損傷,促進患者康復[8-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FTS指導下的圍術期綜合護理能夠降低子宮腺肌癥患者術后疼痛,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提升護理滿意度。FTS指導下的圍術期綜合護理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術前加強患者個性化健康教育、指導,能夠提高患者對疾病和手術的認識,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保證手術安全、順利開展[10]。術前給予患者飲用高能量溶液,不僅能夠減輕患者口渴、饑餓等不適,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耐受性,還能改善負氮平衡,減少胰島素抵抗,為手術順利進行做好充足準備。圍術期低體溫一定程度會損害凝血酶功能、血小板功能,導致麻醉藥物持續時間延長,增加手術感染發生風險。術中加強保溫護理,通過加熱輸注液體、保溫毯保溫等一系列措施,能夠維持體溫于正常水平,減少腎上腺素、兒茶酚胺過度釋放,減輕手術應激反應,有助于保持生命體征平穩,保證手術安全、順利進行。FTS護理采用超前鎮痛、多模式鎮痛等聯合鎮痛方式,能夠提高患者疼痛閾值,減輕患者疼痛程度,促進患者早日康復。術后早期進食,不僅能夠滿足患者營養需求,減輕長時間禁食帶來的不適,還能加快胃腸道蠕動,改善患者營養狀態。FTS護理還主張術后早期活動,能夠促進下肢靜脈血液循環,減少靜脈血栓發生風險,還能夠促進肌肉合成代謝,增加肺活量,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FTS指導下的圍術期綜合護理在子宮腺肌癥患者中應用效果良好,能夠促進患者術后康復,降低術后疼痛程度,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