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燕
摘要:作為一種科學先進的教學方法,“啟發—探究”式教學強調學生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輔助作用,關注學生創新精神、獨立思考能力、實踐能力等多方面學科素養的培養。這種課堂構建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較,提高了高中化學實驗知識的社會價值,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了基礎。因此,本文結合我實踐經驗,就“啟發—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以期為各位同行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啟發;探究;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應用
實驗教學在高中化學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新課改的提出又對其教書育人作用進行進一步強調,要求教師在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創新方面加大研究。以理論教學為主的傳統高中化學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因此我嘗試將“啟發—探究”教學應用于課堂構建,并在教學實踐中獲得了一些心得。
一“啟發—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要求
(一)對實驗能力的培養引起重視
化學思維能力培養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要在實驗課上發揮好指導者與啟發者的角色,引領學生對化學知識進行探究。教學情景模式的構建與實驗課的內容要求相一致,以令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啟迪他們的思維、激發他們的情感,促使他們沿著教學開展所需的方向進行積極思考。鑒于高中生化學基礎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教師應盡量采用簡單且無危險的實驗進行課堂教學,以保證實驗教學的啟智作用和安全性,順利達成教學目的。
(二)對創新思維的培養引起重視
實驗課不僅要求學生對物理性質進行驗證,而且要求學生在實驗過程完成一些創新,將他們奇思妙想落實到實踐上,因此教師要重視探究性實驗設置,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實驗教學內容設計基于教材,但不應局限于教材內容,而是應該結合學生生活實踐向更深、更寬的范圍拓展,以開闊學生眼界與思維,引導其從化學視角認識生活。比如在教學金屬鎂和氮氣的反應實驗中,教師可以對實驗材料進行拓展,讓學生將自己感興趣的金屬應用到反應實驗中,通過探究性實驗培養學生舉一反三、探索金屬化學性質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擴散和創新。
(三)對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引起重視
通過化學實驗課,學生可以了解并解決很多學習問題,但是化學實驗并非萬能,很多時候學生需要對實驗課所得的感性體驗進行綜合性分析才能找到問題答案。在實驗課上,高中化學教師要注重授課方式的靈活性,適當培養學生跨學科分析問題的綜合思維能力。比如,在教學U形管的相關實驗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物理學知識對U形管的應用進行綜合分析,通過跨學科思維與探究活動完善結論。如此,實驗課的教學不再局限于化學課本的本身,而是站在更高的應用層次對其不同性質進行綜合思考,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務實作風與實際問題解決能力。
二、“啟發—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啟發—探究”式高中化學教學基本環節
1.情境創設
教師借助網絡資源的開發和使用,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情境創設,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相比于直接敘述,合理的情境構建更加能夠激發學生探究化學知識及其應用的意愿和興趣。在引導學生進行化學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合理收集并開發網絡資源,通過對他人智慧的借鑒,為學生構建精彩的情境,將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激發出來,為化學問題的提出與解決提供推動力。
2提出問題
在情境創設的基礎上引出問題,并將其放在情境中供學生思考和探究,提升學生的問題探究效率,促使學生想法直中要害。受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水平的影響,具體實際教學中教師不能完全依靠學生提出并解決問題,而是要給予他們適當的啟發。為了很好地將啟發—探究式教學應用到實驗課堂,教師啟發、幫助學生提出問題。
3.交流討論
圍繞具體問題開展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討論,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思路。在啟發—探究式教學中所談的課堂交流要以問題的解決為目的,要求教師站在學生的視角上,發揮合作者、組織者、啟發者的作用,與學生共同完成交流任務,或者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高中基礎系統的化學知識學習時間不長,他們的化學實驗認知存在一定缺失,可能相當一部分學生面對問題時沒有明確的思路與見解,此時教師要扮演好啟發引導者的角色,促進學生以問題的解決為導向進行合理思考,并引導學生匯總他人想法,最終提出合理的假設。
4.制定方案
學生根據交流討論成果,進行信息收集,對上一個環節所提出的假設進行驗證。學生在啟發—探究式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所提出的方案并非是一次性成型的,而是在初步提出方案、進一步完善方案的過程中最終形成的,教師要通過優化設計實驗教學方式,借助個性化的引導語言和教學情境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并提出。也即是說,最終問題解決方案的確定是一個師生合作的循序漸進的建構過程。
5.實驗驗證
在學生實驗能力與興趣的培育中,學習實踐發揮著關鍵作用。首先,學生參與實驗操作實踐活動可以培養創造、設計、探究以及操作興趣,有利于實驗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其次,學生參與實驗操作實踐活動有助于形成探究能力和問題意識。再次,學生科學進取、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也是在參與實驗操作實踐活動的具體過程中形成的。如果教師采用邊講解邊實驗的教學方式,可以通過演示開展實驗教學;如果教學內容需要在實驗室完成,則對學生進行分組,在此基礎要求其完成實驗操作更為合適,這一教師實施方式要求教師按照確定的實驗方案引導學生完成實驗驗證,以對之前多提出的假設進行檢驗。
6.得出結論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動手操作、觀察、記錄、總結分析,而后得到實驗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實踐能力、數據分析、實驗總結能力都得到有效鍛煉。學生思路與表述習慣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當各個小組對結論的總結表述不一致時,需要教師要引導各小組簡述實驗結論,并對各個小組的結論進行綜合分析。
(二)“啟發—探究”式高中化學教學效果的優化路徑
1.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提升學生參與興趣
第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高中化學課堂應用“啟發——探究”模式時,教師要發揮好自身的主導作用,通過給予學生必要的啟發和引導,對其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進行全面培養。因此,“啟發—探究”式化學實驗教學對師生之間的關系提出更高要求,教師要引領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首先,教師要意識到師生關系是順利推進教學活動的基礎,有利于學生理解教師表述、配合教師指導。其次,該教學模式反作用于師生間關系,使得二者朝著良性方向發展。所以,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有助于化學實驗教學的開展,教師要尊重學生想法、多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促使師生關系趨于和諧,為“啟發—探究”式教學打好基礎。
第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是“啟發——探究”式教學中的主要環節,是提升實驗教學水平的關鍵,化學教師要切實調動學生參與興趣和積極性。高中化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與其他學科知識相比具有顯著的區別,教師在推進化學教學過程中要抓住其獨立性特點,對課程目標與課程內容進行創新設計。同時,還要借助對教學模式的靈活把握使實驗教學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認知特點,激發學生的實驗積極性。比如,教師在對“銅”的性質與特點進行講解時,可以采用故事導入法激發學生對實驗結果的好奇心,將學生思維引入對化學元素“銅”的探究中。在化學實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問題設計啟發學生觀察實驗現象,通過對感性體驗的理性思考完成實驗探究活動。
2.滲透生本理念,強化獨立思考
通常而言,“啟發——探究”模式聚焦于學生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的培養。如果教師僅僅是激發起學生學習高中化學實驗的熱情,而不為其設置實踐探究空間,那么他們的學習效果將大打折扣。因此,在應用“啟發——探究”式實驗教學時,教師要在生本理念指導下設置實踐操作環境,借此強化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上文所提到的對“銅”元素的化學性質探究為例,教師要為學生設計實驗環節,并讓學生參與到資料收集、實驗步驟設計中,通過對其主體作用的深度發揮,促使他們明了“探究”的意義。此外,教師要在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開展反思與總結活動,與學生探討實驗還有哪些可創新的方向,進一步培養其創新精神。
3.優化情景創設,提升教學啟發性
在“啟發——探究”式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所扮演的是探究者角色,教師要根據學生特點與教學內容,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把待解決問題巧妙地融入不同的情境中。教學情境的設置要重視對小實驗、模型、電子教具的靈活應用,促使實驗現象將學生的知識交匯進行調動。例如,在教學氯的相關知識之后,學生對氯水成分及其性質建立起比較具體的認知,此時教師可以借助生活化教學情境的構建引導學生對其漂白性、氧化性、酸性的性質進行綜合探究。教師可以將新制氯水滴入具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讓學生觀察紅色逐漸褪去的過程,并探究其原因。學生紛紛提出的看法,針對不同認知展開辯論。我將學生所提出的幾種可能進行總結,引導學生開展橫向分析,促使他們對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進行整合。這不僅及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且使他們主動進行材料收集與總結,為各個假設提供支撐。
三、結語
綜上所述,“啟發——探究”式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開展既依賴于教師教學觀念與技能的進步,又推動了教師教學觀念與技能創新,在教學效率提升、學生主體作用發揮方面具有積極意義。教師在運用其開展學科教學時要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思維的拓展以及課堂氣氛的營造,最大限度地將素質教育落實到學生的探究過程中。
參考文獻:
[1]李金花.基于生本教育理念,創新實驗教學方法——淺談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方法[J].科幻畫報,2021(08):79—80.
[2]許軍鐸.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趣味實驗的實踐[J].學周刊,2021(05):103—104.
[3]張揚權.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優化開展研究[J].考試周刊,2020(A5):137—138.
[4]柴軍.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2020(35):68—69.
[5]張梅梅.探究式教學方法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