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威
摘要:隨著職業教育改革深入,中職鋼琴教學應得到進一步優化,教師要積極引入新的教學理念、授課思路,以此更好地引發學生興趣,強化他們對所學鋼琴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提升育人質量。中國音樂作品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對提升中職鋼琴教學水平有重要作用。鑒于此,本文將針對中國音樂作品在中職鋼琴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策略,僅供各位同仁參考。
關鍵詞:中國音樂作品;中職;鋼琴教學;重要作用
一、積極引入中國音樂作品,豐富教學內容
在當前的中職鋼琴教學中,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便是缺少中國作品教學資源。無論是教師選擇的鋼琴教學曲目,還是學生自選練習的曲目,中國音樂作品所占的比例都非常少。我們不能否認,西方音樂作品在鋼琴教學中有較大優勢,但是作為傳道授業的教育者,我們在實施鋼琴教學時,仍需重視本國音樂作品在鋼琴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若非如此,學生可能會出現演奏風格局限,對音樂作品理解單一等問題。
為此,在開展中職鋼琴教學時,我們要重視對中國作品的引入,教師不妨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各類充滿民族性、藝術性的中國音樂作品,比如《春江花月夜》《松花江上》《軍民一家親》等,這樣可在無形中極大豐富鋼琴教學內容,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層面對鋼琴藝術展開深入思考,為其后續學習更深層次的鋼琴知識打下堅實基礎。
二、全程融入中國音樂作品,傳承音樂文化
一些中職學生之所以對中國音樂缺乏興趣,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剛開始學習鋼琴時沒有接觸優質中國音樂作品。針對這種情況,若是在鋼琴教學中直接融入中國音樂作品,可能難以在短時間內激發學生興趣,從而影響中國音樂作品在鋼琴教學中的滲透效果。此外,很多學生在學習鋼琴的開始階段,主要是接觸拜厄、湯普森等外國作品,從而形成了一種慣性思維,認為鋼琴音樂就該是西方音樂作品,這樣思維的影響下,很難對優質的中國音樂作品、音樂文化起到傳承作用。
因此,在實施教學時,我們要從基礎入手,當學生在剛開始學習鋼琴時,便給他們提供一些優秀的中國音樂作品,以此使其對鋼琴學習產生正確認知。在學生有一定基礎后,教師可以結合《茉莉花》《洪湖水》等作品,開展針對性的鋼琴教學,并在這個過程中介紹中國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以此激發學生對中國音樂文化的喜愛,促使其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民族情懷。
三、系統研究中國音樂作品,培養音樂思維
從鋼琴作品角度分析,我國音樂作品和西方作品的區別在于調式調性不同,很多西方音樂主要是以大小調體系為主,而中國音樂作品通常脫胎于五聲音階。由于中西方音樂作品的不同特點,很多學生雖然能演奏一些難度較高的西方音樂作品,但卻難以彈奏出中國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意境。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中職學生并沒能對中國音樂作品的特點進行足夠深入地研究。除了調性、調式不同,中國音樂作品也非常重視單聲部的橫向思維,表現在音樂作品的旋律線條方面,很多音樂作品具有極為鮮明的性格特點。例如,由陜北民歌改編的鋼琴曲《山丹丹花開紅艷艷》,無論怎樣對樂曲進行改編,其中都蘊含著非常明顯、突出的民歌旋律,這是教師在開展中國音樂作品教學時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也是學生發展自身音樂思維的關鍵前提。
因此,在實施鋼琴教學時,我們可以引入不同類型的、有民族風情的中國音樂作品,以此讓學生對中西方音樂作品的調性、調式、表現手法等展開對比思考,在學習、演奏中體會中國音樂作品的內涵。此外,學生在演奏中國音樂作品時,還需對作品內蘊含的自然風光、歷史事件、時代背景等展開合理想象,這對拓寬其音樂思維有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
四、結合豐富中國音樂作品,提升演奏水平
中西方音樂作品在音樂表現、演奏技法等層面有很大區別,對于學生學習鋼琴演奏有極大阻礙。除了原創的音樂作品,很多中國音樂作品屬于改編曲,一部分是改編自地方民歌,另一部分則是改編自民族樂曲。通過讓學生接觸不同類型的中國音樂作品,可以極大提升其演奏水平。
例如,在鋼琴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入《百鳥朝鳳》《夕陽簫鼓》《二泉映月》等曲目,并引入嗩吶、古箏、二胡等民族樂器,借此豐富鋼琴演奏的音色處理、技法調整,突出不同音樂的地域特點、音樂風格,讓學生在演奏中體會到中國音樂作品的魅力。通過在鋼琴教學中融入中國音樂作品,除了能發展學生的演奏水平,還可逐步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審美意識。
五、結語
綜上所述,若想更好地認清中國音樂作品在中職鋼琴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我們可以從積極引入中國音樂作品,豐富教學內容;全程融入中國音樂作品,傳承音樂文化;系統研究中國音樂作品,培養音樂思維;結合豐富中國音樂作品,提升演奏水平等層面入手研究,以此在無形中促使中職鋼琴教學質量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林別嘉.鋼琴教學在點燃與傳承中國傳統音樂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20(21):145-147.
[2]代念梅.中國音樂作品在高師鋼琴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北方音樂,2015,35(1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