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春梅
摘要:語文閱讀是學生獲取重要知識必不可少的途徑,那么如何將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得以實施開展,本人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論述。
關鍵詞:傳統文化教學;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課堂,滲透策略
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激發學生求知若渴自主學習的精神,還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各種知識的積累和儲備,為發揚優良傳統文化奠定必要基礎。
一、加強語文閱讀實踐活動,發揚傳統文化精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建構學習方法、陶冶情操的過程。語文教育的教與學,向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更是一個十分漫長的教學過程,學生需要不斷積累,如同春雨一般,有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若想要加深學生對語文閱讀所學知識的理解,可以從有趣的語文閱讀實踐活動入手,圍繞中華傳統文化開展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活動。如“經典誦讀比賽”“填詞大賽”“讀后感寫作”等實踐活動,與閱讀教學密切相關,它們可以有效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從而讓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
同時,教師還可以將各類中華傳統節日與閱讀教學相融合。如我可以讓學生搜集與中秋節、重陽節、端午節、元宵節及春節等經典文化作品,并整理在一起,形成一個作品集。然后,我可以把作品集中分門別類,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與其他同學一起分享閱讀內容。我也可以完善與補充這個作品集,將節日的來源、基本活動和人們對該節日所寄托的情感都記錄在作品集中,作為前言,這樣就形成了對于這些傳統節日的一個完整認知體系,讓學生能夠重新認識傳統節日,繼而發揚與傳承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應該循序漸進,將教學分為多個階段,環環相扣。如此一來,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將知識內化,融入自己的生活行為和日常生活。對小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啟蒙階段,所以教師最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如何讀寫。為此,教師的教學過程不能簡單地教怎么寫、怎么讀,而是要研究漢字的起源和意義,讓學生認識到漢字的偉大。同時,教師要把生活真理與傳統文化相結合,讓學生理解和思考,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對教學理念進行合理轉變,創新傳統文化滲透
由于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教師要想有效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并對傳統文化進行有效滲透,他們就需將教學觀念進行轉變,對于教學手段也要進行創新。傳統的語文教學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學校和教師注重的只是升學率,至于傳統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及傳承,則被他們所忽視。對于此,學校及教師需要加大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力度,通過轉變教學觀念,進而將傳統文化全面滲透到閱讀教學之中,這樣不但可以對學生的知識面進行拓展,同時還能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
三、在口語交際中融入育人思想,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欒傳大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研究與實踐》中認為,傳統美德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即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高風亮節的民族品德,團結一心的民族情感,大方得體的民族禮儀。中華傳統美德意蘊深遠,具有超越時代的思想價值,有不計其數的歷史典故可以當作重要教育資源。
例如,四年級上冊的“口語交際:學會贊美”教學中,我在上課之前應提醒學生,贊美包含的主要內容應該是學生的精神、氣質、性格、態度、智慧、能力等,強調助人為樂、不屈不撓等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盡量避免側重贊美他人的著裝、相貌以及家庭環境等。贊美結束之后,教師要進行簡單扼要的總結,為學生表達的內容進行點評,便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創造有利于閱讀和傳統文化學習的語文環境
在小學語文閱讀學習中,諸多因素會影響到傳統文化的傳承。如語文教材的選擇,語文教師自身對傳統文化的吸收和理解,國家對傳統文化的推廣政策等。因此,教師要想讓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就必須采取正確的方法和措施。首先,教師先要深入學習和理解傳統文化,正所謂“言傳身教”;其次,教師要創造良好的語文傳統文化學習環境,古代《孟母三遷》的故事也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最后,教師要積極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一名教授傳統文化的語文教師,必須具有很高的傳統文化水平,這樣才能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教學時,教師不能僵化教學,按圖索驥,照本宣科,而應將課堂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環境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對自身需求的提煉和吸收。要營造良好的中國傳統文化氛圍,教師必須從兩個方面入手。
首先,我可以在各個學校開設學習傳統文化的課程,把優秀的傳統文化閱讀作品列為學生學業的考查項目,通過與學業成績掛鉤,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學習完之后有一個很好的總結與反思。
其次,我還可以建造一些與中國傳統文化密切相關的建筑和事物,讓學生耳濡目染,逐漸習慣中國的傳統文化,如傳統文化博物館、傳統文化歷史長廊等。同時,我還可以舉辦具有吸引力的漢服文化交流會、詩詞大會、成語大會等活動,讓傳統文化深入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五、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融入傳統文化教育,教師要積極引導并針對性進行啟發教育意識的提升,正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只有這樣,才能讓傳統文化教育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使其得以盡快地落實在實際的語言文字表達之中。
參考文獻:
[1]連雪卿.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的滲透[J].考試周刊,2018(0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