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鄒飛
摘要:在當前網絡科技的飛速發展下,在教育領域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已經非常普遍,同時隨著網絡技術的創新和發展,我國許多小學正向著智慧校園的方向轉變。微課教學法是利用網絡技術對學生展開教學活動,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微課教學法受時間、空間方面的影響較低,能夠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符合當前智慧校園時代的背景。因此,本文對智慧校園環境下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展開了分析,希望對更多小學數學教師開展教學時有所幫助。
關鍵詞:智慧校園;小學數學;微課
網絡信息技術的出現和發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大大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智慧校園這一理念的推廣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心理需求,是我國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在小學教育的課程中,小學數學科目具有非常重要的比重,其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廣大的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斷提升自身教學能力,找尋更加高效的教學方式,從而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質量,為之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利用微課這一高效的教學方式是當前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廣大教師應當充分運用在實踐教學工作之中,以改善傳統教育的不足之處,
一、微課的定義及其發展的必然性
我國當前的信息技術還在不斷研究發展當中,隨著互聯網技術進入校園,微課這一形式應運而生,利用其可以突破時間、空間的特點,將所要教授的知識通過更加便捷、精簡的方式傳輸給學生。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具備靈活多變、操作便捷、效率高時間短等特點,是智慧校園下幫助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微課充分展現了“微”的特點,利用碎片化的學習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和吸收教師所想傳授的知識??梢哉f微課已經成為信息時代智慧校園背景下的必然選擇之一,社會為微課提供了大量的發展基礎,并且符合當前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習慣,更容易被大眾接受。同時由于微課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此教師的教學方式更加靈活,教師的教學資源更加豐富。
二、智慧校園環境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微課的應用策略
(一)以微課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數學的教學會受到科目本身特點的影響,有一部分學生會認為數學枯燥無味,同時如果教師不能很好地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會對這一想象產生加劇作用,對于學生建立數學學習興趣沒有幫助。在智慧校園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教育可以利用微課進行,能夠幫助教師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喜好、興趣進行結合,為學生創造出輕松愉快的高效學習課堂。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利用動畫的形式對教學內容進行展示,從而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之后的學習會更加高效。例如在學習“乘法”時,可以使用雞兔同籠的動畫,一位農夫將不同數量的兔子和小雞放進籠子中,中途不停地變化兔子和小雞的數量,教師在每一次變化后暫停動畫,詢問學生“此時籠子里有幾只腳呢?”,進而引導出后續要學習的乘法運算。
(二)以微課提升學習效率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學內容過于死板枯燥,并且教師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學,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無法準確消化吸收其中的知識點和重點內容,對于數學的學習產生了畏懼心理和排斥心理。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來對這一現象進行改善,通過在課程教學中穿插和教學相關的視頻、圖片,能夠幫助學生從視頻中的細化講解中加深對知識點的掌握和理解,能夠在有限的時間中掌握更多的知識,教師也能夠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同時利用微課視頻教學,可以播放學生喜歡的動畫,從而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與主動性。
例如在學習《認識圖形》這一課中,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和知識點有關的微課視頻,在教學環節中進行展示,同時觀察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接受水平,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困難進行總結,對這些難點進行針對性的解決。同時利用微課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對知識點理解得更加全面,對學習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被充分地調動起來,緊跟教師的教學思路,全身心地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中來。
(三)以微課鞏固教學效果
在當前智慧校園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向學生展現更具個性化的學習課件,從而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鞏固和學習,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新的方式方法。利用微課對學生進行加減乘除知識點、運算法則、解題訓練的傳授,可以在課后將相關資料和視頻發在班級群內,學生回到家后可以在父母的手機上進行學習,根據自身學科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分清學習重點,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同時可以在課堂中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對微課的內容進行改進,使其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
三、結語
綜上所述,微課作為當前時代的產物已經被廣泛應用到教育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實際需求,在數學課堂中進行微課的靈活運用,促進智慧校園后建的同時,幫助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韓慧敏.智慧校園背景下微課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策略分析[J].電腦校園,2020(10):81-84.
[2]何月愛.智慧校園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的“微智慧"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21):13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