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栗
摘要:在教學過程中,最關鍵的東西就是方法。假如學習者只知道結果本身,卻不知道從結果中獲得的具體步驟,這就表明知識僅僅停留在儲蓄階段,還不能獲得掌握知識和使用知識的基本訣竅。所以,要想幫助學習者切實了解并掌握最基本的數學方法,教師在數學課堂上應創設一種接納的、鼓勵性的、包容的教學氛圍,為學習者提供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從而幫助學生在獨立探究和協作交往的過程中,掌握更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信息以其獨特的優越性,獨特的感染性,透過聲情并茂的文本,圖片、音頻等多種形式對學習者構成巨大影響,快速引發學生,并能沖破傳統空間束縛,創設適合學生的學習環境,為學習者提供了自由探究的時間與空間,使各個階段的學習者進行自由探究,都有探索、創新,都有成功探究的感受,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習者參與探究的能力,更有效地推動了學習者的自主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數學能力;提高效率
一、指導迷津,提高學生網絡數學掌握力量
眾所周知,網絡資料非常寶貴,而且分布非常廣,對高中生而言,想要迅速搜索到需要的數學知識非常困難。那么,學生怎么樣才能利用網絡進行高效的數學復習呢?我覺得老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應該注意訓練中學生在網海中迅速找到可用數學資料的能力。
在老師講授基礎數學專業專業知識時,可提供相關的網絡信息內容。例如在學完高一數學《二元一次方程組》的這部分知識點時,我提供了和本章內容有關的網絡地址;學員也可進行在線測驗,以檢查學習效果。在學到《二次函數》這部分知識點以前,我留給學員這么一項學習任務:上網搜索有關二次函數的產生和發展的歷史過程。在《幾率》課程過后,我還提供了有關幾率的游戲網頁;學員能夠利用做些數學游戲復習幾率知識點,同樣也鍛煉了學生的科學頭腦。而學員們由于常常網絡搜索數學信息,慢慢地也就熟悉了從網絡上搜索實用數學知識的方式與技能。
二、積極開展網絡合作研究交流活動
充實學生的知識,提高的方法是高等課程所要求的基本宗旨。實踐也證明:通過針對中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年齡特征,引導學生進行網上合作交流、研究等活動,無疑是為中小學生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數學方法。
設立了專題性教學網頁,以加強與學校間的協作關系。每節課約四十五分鐘,學生掌握的東西很有限,再加上學校間的時間差距,教學效果未必理想。為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我校還組織優秀的教師做了一個數學學習網站,并在校園網上公布,讓學生通過參觀校園網,繼續網上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還可根據網站中的專題內容進行研究,同時也可把自己的學習體會與研究成果進行共享。經過繼續學習、網上研究、成果展示,學生間的合作學習精神大大增強了,數學教師合作學習的力量也獲得了提升。
三、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
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小學教學的核心任務。孩子的邏輯思維發展是個非常復雜而且長久的過程,它主要經歷了直覺行為思考,具體形式意識與邏輯抽象式思考三種發展階段。而初中生的邏輯思維發展還基本以具體形式形象意識為主,因此中小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還需要借助適當的媒介,以形象手法把新知與舊有認知及各基本知識點,合乎規律地聯系起來。運用信息技術,提供了直觀形象、生動有趣、富于啟迪意義的感性材料,并將它與教師的口語表述緊密結合在一起,能直接反映認知發生發展過程,也能夠訓練學習者的邏輯思維,從而推動學習者創造性邏輯思維的發揮。學習者必須知道結果自己,這僅僅停滯在科學知識的儲蓄階段,也只有通過了解科學知識結果獲得的發展過程,才能了解認識和使用科學知識的鑰匙。
總之,通過把信息技術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感染力,更有效地化乏味為情趣,化抽象為具體,加之其巨大的信息技術功用,給學習者營建了一種輕松、開放的教學環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讀書趣味和思考的主觀積極性,有效推動了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性蓬勃發展。讓學習者有更多的機遇去探究、去探索,并感受到讀書的價值與快樂。
參考文獻:
[1]李蕾.基于互動反饋技術下的教學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6):51-52.
[2]李祎,鐘紹春,周拓.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智慧教學模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11):128-133.
[3]劉丹,李志河.近十年我國深度學習研究綜述[J].教育現代化,2017(4):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