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翠萍
摘要: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階段,心智還未完全發育,對很多事物的認知處于模糊狀態中。所以在該階段實施道德與法治教育對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在如今青少年犯罪頻頻發生的社會形式下,加強小學生法治教育十分重要。在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法治知識的普及,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意識,讓學生能切實掌握成長與生活必須具備的法律常識和制度,提高學生法律意識,并嚴格明確與規定學生行為習慣,讓學生不僅能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識,還可以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權益,以減少犯罪事件的發展,也使學生成長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與捍衛者。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法治教育;融合策略
引言
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給他們正確的思想,引導他們走正路。研究發現,對小學生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有著極其明顯的意義。
一、運用連環畫與歌謠,強化法治教育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一味灌輸、傳授道德與法治知識難以真正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對此,在正式教學時,教師應意識到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連環畫與歌謠的運用,則能切實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運用連環畫與歌謠,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意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其綜合素養的發展奠定基礎。
例如,在教學“知法守法,依法維權”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就可借助現代化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提前準備好的主題為“尋找維權途徑”的連環畫,故事講述了在放學路上,明明被幾個高大的男生攔了下來,不僅被打,身上的零花錢也被他們搶走。這個時候,明明腦海中出現了以下想法:(1)害怕這件事說出去會被報復,選擇忍氣吞聲,誰都不告訴。(2)利用下個星期的零花錢,找一些人將欺負自己的男生都揍一頓。(3)將這一情況告知家人,并向老師報告。(4)尋求律師或者法律援助中心的幫助。(5)向相關部門、法院等提出請求,要求維護自身的權利,讓壞人得到應有的懲罰。在觀看完這一連環畫時,教師讓學生圍繞“明明應該如何做”這一主題,談談自己的想法。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紛紛就自己的想法展開交流。除了連環畫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歌謠進行教學。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引申出“守法紀,講法治,遵章守法要支持。亂違章,要制止,違法亂紀最可恥”這類歌謠,引導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哼唱這類歌謠。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加自然地融入道德與法治學習之中,從而切實促進自身法治意識的提升。連環畫與歌謠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運用,可以有效實現道德與法治課、法治教育之間的融合,為法治教育的開展創造良好的機會和平臺,吸引學生全身心參與其中,從而幫助學生收獲更加豐富的法治知識,將學生法治理念的培養落到實處。
二、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加深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
小學生在各方面的能力都不成熟,所以他們很難學習枯燥刻板的知識,而書中的知識大多較為抽象,學生需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才能找到最佳答案。但是小學生缺乏相應思考能力,而在生活經驗方面則較為敏銳,如果運用生活經驗進行學習,可以有效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從而增強學習信心。因此,在小學教學中,教師可以使教學內容盡可能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道德與法治教育也可以多用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德和法治的知識。與法治教育知識內容相關的法律文獻非常多、枯燥,因此教師如果單純用說教的方法闡述知識點,可能會使學生出現厭學心理,從而導致法治教育變得困難。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對自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采取多樣化的法律知識教學方式,使學生對課程感興趣,接受相關知識內容,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思想意識。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開開心心去上學”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生活實際情況,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上學的圖片或視頻,為學生創設上學情境,再對小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讓他們討論每天上學的路,讓他們了解同學們選擇的不同上學方式。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上學路上見到的紅綠燈、斑馬線等標識的作用以及交通安全的相關知識。教師要積極立足生活實際,選擇合適的情境,完成面向生活的法治教育。
三、挖掘教材,抓住法治教育滲透點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科目,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法治內容,并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本遵循、以憲法精神為主線、以增強規則意識、程序意識、責任意識、誠信意識等為重點”滲透到法治教育中。教師也要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學習和掌握法律知識,尤其是與青少年有關的法律知識。
例如,在學習“安全護我成長”一課中,通過法治教育讓學生意識到了生命的可貴,讓學生樹立了安全意識,同時也教會了學生正確使用“110”,讓法治意識樹立在學生心中,讓學生知道法治教育的重要意義。如在該課學習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些實際的案例,讓學生明白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可以撥打“110”求助。教材的內容中包含的法治因素有很多,教師要對此進行深入的挖掘,讓學生能對法治知識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在小學法治教育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小學生年齡特征、認知能力等開展法制教育課堂,法治教學并不是單純的向學生講解和傳授法律知識,也不是將經驗進行機械式的復制,而是要結合實際情況,采用因材施教的模式開展法治教育課堂。在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法治教育理念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將法治真正落實到學生的學習中、生活中,從而增強學生對法治觀念的正確認知,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法治教育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符合國家和社會的要求,法治教育對學生今后的發展以及國家未來建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需要通過豐富的教育方式,全方位地將法治意識滲透進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
參考文獻
[1]吳曉萍.基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讀寫算,2020(31):155-156.
[2]黃斐.基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小學生(下旬刊),2019(08):42.
[3]呂振杰.基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中華少年,2018(2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