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珺
摘要:民間游戲活動有效開展,不光培養幼兒動作協調性,而且也能讓幼兒的整體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因此適當地調整這些民間游戲;將其作用到戶外活動課程資源中;更高效地融入幼兒園戶外活動中;收集各種民間游戲;進行游戲的創新;通過實踐不僅豐富了晨間活動;從而幫助幼兒發展運動技巧,例如走路,奔跑,跳躍,投擲和平衡等;增強他們的身體素質;有參考的價值。
引言
幼兒在幼兒園里最基本的活動之一就是游戲,而民間的傳統游戲,在漫長的歲月里,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流傳和發展,民間游戲已成為我國優秀民間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在歷史長河里特別的交流方式,幼兒思想碰撞的模式。我國的民間傳統游戲,是有趣益智的游戲促進幼兒身體健康的發展,愉快的心情也能幫助幼兒促進身心健康的發展。我們幼兒園在幼兒戶外活動和民間的游戲相融時,充分利用了民間游戲內容和園所的場地,為幼兒活動的組織與指導提供的很有效的支持,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一、選擇適宜的民間游戲融入戶外活動
1.收集適宜幼兒在戶外玩的民間游戲
在當今社會飛速發展,以前傳統的民間游戲逐步的被現代高科技的玩具和游戲產品所代替。同時也發現家長對孩子現在的培養,也會偏向于各類的特長、興趣學習。以前傳統的民間游戲也將會逐步淡出歷史的舞臺,幼兒園在開展戶外活動時,考慮如何把民間游戲作為戶外活動的一份子融入進去,我們發現民間游戲對幼兒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我們根據幼兒在戶外活動中的實際需要,收集了適合幼兒民間游戲有:跳皮筋、切西瓜、老鷹捉小雞、炒黃豆、金鎖和銀鎖、擠囡囡、抬轎子、斗雞、貼大餅、拉大鋸、甩紙炮等等。
2.篩選適宜各年齡段幼兒的民間游戲
我們在收集的民間游戲在思考如何與戶外活動相融,我們在收集民間游戲時,充分考慮民間游戲的適宜性、科學性及教育性。由于幼兒不同年齡的發展水平不一樣,所以選擇的游戲內容也會有所不同,所以我們針對不同幼兒的年齡篩選出適宜幼兒的游戲。如:小班幼兒年齡特點,身體發育還不夠全面,動作協調性還不夠穩定。我找出適合的游戲有:“丟手絹”、“切西瓜”、“老鼠鉆洞”等大動作、帶有情節的游戲。我們針對中班幼兒的身體發育情況,與小班對比會比較完善,靈活性都比較強,為中班幼兒挑選的游戲有"撿石子"、"擠囡囡"、老鷹抓小雞等相對有些難度的游戲活動。那么面對大班的孩子動作協調性大大增強,肌肉力量發展的也比較全面,我們在選擇游戲內容的時候充分考慮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征,進行有效的指導和支持。選擇有難度、合作性的民間游戲:“斗雞”“打方寶”等。
2 探究民間游戲與戶外活動內容與組織形式
我們充分考慮到幼兒園各個年齡段的幼兒發展需要,滿足幼兒能夠適應和接受民間傳統游戲,我們在民間游戲的內容和形式上進行的創新,讓現在的幼兒更加愿意接受和更加喜歡上民間游戲
1.我們針對民間游戲的內容我們運用了合并法、延伸法、想象法這三種方法在原有的民間游戲上進行改編。我們運用合并法是在原有的2個、3個民間游戲進行整合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現階段身體發展的實際水平來進行改編。如:大班幼兒喜歡玩的甩紙炮與跳格子,我們將兩種游戲組合在一起,有幼兒與老師共同商議游戲規則,有孩子在紙炮上正反面也上數字,甩出哪個數字就跳幾步。這樣的游戲組合把跳格子的下肢力量的練習,和甩紙炮的上肢力量的結合,讓幼兒全身都得到了發展,趣味性也大大提高了。延伸法就是在原有的民間游戲的基礎上,針對幼兒的興趣,由幼兒主導的延伸游戲。如丟手絹也是深受幼兒的喜愛,也是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和奔跑的體育鍛煉,幼兒對丟手絹的兒歌一直傳唱,幼兒對曲調也是比較熟悉,也發現好多幼兒會自發的對兒歌進行改編,更加提升了幼兒的游戲興趣。想象法則是想象出別的游戲玩法。如:傳統的切西瓜游戲,幼兒在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下,研究出不同的玩法和不同的語言形式來表達。這些方法的運用,使幼兒民間游戲的內容更為豐富和靈活,更受孩子們的喜歡。
2.我們針對民間游戲的組織形式、材料投放進行了創編,支持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需求,我們嘗試將不同類型的游戲串聯起來。如:我把民間傳唱的童謠進行改編成體育游戲,對童謠的內容里有動作的詞語變成動作來進行。如:小老鼠上燈臺,童謠中的嘰里咕嚕滾下來,變成嘰里咕嚕跳下來的動作來完成游戲。讓幼兒在童謠與游戲結合中感受到游戲帶來的快樂,并發展幼兒鉆爬跑跳的基本運動技能。我們現在的戶外游戲采用的是混齡的游戲方式,幼兒自主游戲、自主選擇游戲伙伴。如:我們在玩“抬轎子”游戲中,中大班的幼兒會請小班的幼兒來坐花轎,讓中大班幼兒把小班幼兒抬起來時,感受成功的體驗,也讓小班的幼兒學習到游戲玩法,為自己有力量時可以參與到游戲中提前做好鋪墊,這樣以大帶小的游戲模式,也更拉近了幼兒之間的距離,讓中大班幼兒在帶小的過程中培養了責任意識。我們教師會觀察幼兒的游戲需要投放幼兒需求的游戲材料,會因地制宜的選擇一些自然材料、游戲場地相匹配的半成品游戲材料提供給幼兒,支持鼓勵幼兒自己探索,發現和制造出新的玩具,并制定出新的游戲規則與玩法。我們在開展戶外活動時,都是先開展有規則的民間游戲。如:老狼老狼幾點了,很受大班孩子的喜歡,開始是由老師來主導整個游戲,后來由能力強一點的幼兒來主導,滿足幼兒自己主控帶來游戲的快樂。教師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開展遞進式,分組游戲和自由活動帶幼兒進行民間游戲。自由活動時由幼兒自己,自主選擇游戲伙伴如:進城門、斗雞、跳房子等民間游戲。這些游戲不但促進了兒童機體健康和諧的發展,增強他們的體質,而且培養了他們和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
三、民間游戲激發幼兒的戶外活動興趣
我們在收集民間游戲時,也會根據幼兒能力來進行選擇適合幼兒的游戲,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利用幼兒在園的晨間談話、散步等活動期間跟幼兒慢慢滲入一些有趣的民間游戲,激發幼兒對民間游戲的興趣,也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讓幼兒主動去了解,向父母了解民間游戲的玩法如:丟手絹、老鷹抓小雞、斗雞、進城門、馬蘭花等等。家長對這些民間游戲記憶深刻,我們也了解到讓家長記憶深刻的原因是因為民間游戲規則簡單、童謠比較順口、趣味性較強,在進行游戲的過程中參與者一直保持的積極主動的狀態和一直處于被挑戰的狀態中進行游戲,也讓參與者充分感受到游戲帶來的快樂和興趣。我們還從民間游戲趣味性跟我們戶外的游戲場地相結合,創設適宜幼兒運動的游戲場景,激發幼兒積極參與到民間游戲中來,如:中班的游戲進城門,我們跟幼兒園場地中的游戲山洞隧道相結合,讓孩子通過爬山坡到達洞口,兩個小朋友在洞口進行套住幼兒,完成游戲。由原有的語言提示完成手工洞口套住幼兒,訓練幼兒的躲閃能力,變成了幼兒看不到前面的攔住城門幼兒,增加了神秘的趣味性,更加激發幼兒的游戲愿望,滿足了在真實的戶外場地上結合游戲情境,增加了幼兒游戲趣味性,讓幼兒有了真實進城門的感受,快樂的融入到游戲中。
四、民間游戲促進家園聯系
幼兒園通過問卷調查向家長收集了許多民間游戲,讓家長也是對我們幼兒園所收集的民間游戲有了更好的連接。家園合作那個幫助幼兒更好的成長,幼兒園在針對家長收集的一些民間游戲,先在幼兒園里開展,讓幼兒學會后,帶著人物回家與家長互動,家長也會提前了解近階段的游戲內容配合幼兒完成。如:為了加深大班孩子對數字的認識和理解,我們可以設置更深層次的難度《按數跳》《親子跳跳樂》,在游戲中提高孩子的肢體協調性及反應能力,發展孩子的方位感與空間感。我們也會把游戲做成游戲流程圖,方便幼兒和家長對我們改編后的游戲玩法更好理解,支持在家庭親子游戲中更好的開展游戲,也有助于孩子把游戲規則帶入家庭中進行時的規則準確性。當幼兒和家長對原有的游戲規則很熟練的情況下,可以對現有的游戲規則進行重新制定。幼兒可以把家里的制定規則的游戲帶入幼兒園,在同伴之間相互游戲,也更加大大提高了幼兒的游戲水平。
民間游戲在幼兒園和家庭中實施,滿足了幼兒園和家庭生活的教育內容的一致性,進一步豐富幼兒的生活內容。民間游戲與戶外游戲結合后,不僅提高了幼兒積極參與戶外游戲的積極形,在無形中幫助幼兒養成積極主動,互相幫助、團隊意識、會合作等良好的品質,也促進了幼兒個性、身心的健康發展。我們幼兒園在戶外活動和民間游戲活動結合的同時,更加滿足了戶外游戲活動教育多元化的課程,更加支持幼兒更加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智學,張建歲. 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活動中的應用[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
[2]沈紅娟.淺析戶外活動中民間游戲的滲透[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