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會文明進步的今天,人民對文化素養有了更高的追求。近年來,“雙一流”建設逐步開展,我國也在大力扶植人才培養教育研究工作。傳統的民族器樂教學模式已逐漸不能滿足如今的教學需求,在教學模式以及體系上進行改善或創新已是迫在眉睫。本文通過對民族器樂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以及現狀等問題進行討論,最后圍繞具體措施進行分析,以期能夠促進我國民族器樂人才的培養,進一步推動民族器樂的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高校;學生;民族器樂;人才培養
在“雙一流”背景下我國的人才培養工作隨著社會需求增加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傳統教育模式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也應及時得到改善與提高。民族器樂教學也自然如此,為了加強對民族器樂人才的培養,教育的改革成為了我國藝術類高校的首要任務。
一、民族器樂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民族音樂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舉足輕重,其獨特性更是不言而喻。民族音樂在長年來的發展中誕生了許多優秀的音樂作品。盡管如此,其仍然面臨著許多的誤解與偏見,落后的社會觀念成為了民族器樂前進道路上的阻礙。因此,為了我國國民素質的提升,大力培養民族器樂人才就成為了民族器樂傳承與發展的重要途徑。
二、民族器樂人才培養現狀及問題
2.1人才培養重視程度不足
我國目前的民族器樂的發展過于平淡,群眾缺乏對民族器樂的正確認知,群眾難以參與到民族音樂活動,難以使民族器樂得到廣泛的重視。民族器樂也因此在繼承與發展上面臨著困難。在我國大部分高校中,除了部分具有民族器樂專業的高校外,多數高校對民族器樂人才培養的重要性都沒有明確的認識。因此,加強各大高校對民族器樂人才培養已是勢在必行。
2.2學生缺乏實踐能力
隨著各大藝術高校的擴招,我國的民族器樂專業人數也呈現出緩慢上升的趨勢。高校民族器樂比賽及活動的數量往往有限,人數增多意味著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難以獲得實踐機會。學生無法在實踐活動中有效發揮主觀能動性,專業能力難以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學生之間專業能力水平與實踐能力參差不齊的現象也屢屢出現。
3.3就業與市場前景不樂觀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成立了諸多藝術類院校,加大了對于藝術生的培養力度,同時有效提高了國民素質水平。高校在對民族器樂學生進行藝術培養的同時,缺乏對社會現實的關注與思考,未能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就業指導。長此以往,學生專業與社會脫軌,就業困難等問題也接踵而至。同時,我國民族器樂市場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不大,往往狼出現供小于求的狀況。
三、民族器樂人才培養措施
3.1明確具體的人才培養方向
教學方式缺乏針對性、缺乏明確的培養方向是目前我國高校進行民族器樂教育中的較為主要的不足之處。因此,制定科學合理的具有明確培養方向的教學模式尤其重要。在民族器樂教學之初就應進行區別,民族器樂學生與其他專業學生在教學培養上的方式有所不同。此外,高校在進行民族器樂教學過程中也應根據目的性進行有條理的教學,從我國民族器樂發展與傳承的角度來實施具體的民族器樂人才培養。還可通過民族器樂的類型與未來就業形式的結合,進行針對式教學。這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對民族器樂進行有效地學習,更能據此讓不同的民族器樂教學形式得到創新,更能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
3.2注重實踐教學
在任何教學中都不能脫離學生為主體這一特點,民族器樂教學自然也不例外,要嚴格樹立培養目標,并積極開展以培養人才目的的教學工作,所以,在民族器樂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也應受到重視,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進學習中,不僅使學生的學習態度更為端正,還能加深學生對民族器樂知識的收獲與理解。此外,在民族器樂知識的基礎之上,教學過程中也應組織實踐課程,以便學生能夠將所學到的民族器樂知識在實踐活動中得以運用,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消化與理解。因此,在日常的民族器樂教學中適當安排學生進行排練學習,也能有助于提高學生民族器樂的熟練度以及在學習上的積極性。通過課堂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形式,注重學生綜合能力上的培養,進一步推動民族器樂的傳承與發展。
3.3改善教學模式
近幾十年來,我國藝術類高校得到大力發展,但目前的教學模式傳統且過于泛化。即使部分民族器樂教師來自各大名校,但仍然沒有在教學體系以及教學制度上實現創新,依舊需要進一步完善。例如在注重學生藝術的培養與教學上,就容易忽略學生的文化課程。巧妙地將不同民族器樂進行區分,同時結合其文化課程。一方面能夠使學生對自己當前所學的民族器樂文化背景等內容有充分的了解,一方面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更好地參與進民族器樂的學習和演唱中。通過將民族器樂文化背景與教學課堂巧妙地融合改善,能促使學生在民族器樂的學習上取得更高的學業成就。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民族器樂作為我國重要的文化傳承,其教學在如今的“雙一流”背景下大力發展著。在關于民族器樂的人才培養研究中,依舊面臨著許多難題,教師應通過人才培養方向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改善并創新教學體系與教學模式,以達到人才培養這一目的。但目前社會市場中的民族器樂相關崗位飽和,學生就業問題仍然是民族器樂人才培養中的主要矛盾,如何在未來的是市場中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仍需進一步思考。
參考文獻:
[1]顏春英.“雙一流”背景下高校民族器樂人才培養教育研究[J].傳播力研究,2020,4(12):145-146.
[2]馬秀明,王倩.高校民族器樂教學改革的創新與實踐研究[J].大眾文藝,2020(5).
[3]湯小丹,古維迎.高校民族器樂教學的改革與發展[J].喜劇世界(下半月)2020(12):12-13.
作者簡介:周倚帆(1990.01)博士,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理論與古箏演奏。
通訊作者:王亮,1983.11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音樂教育理論與鋼琴伴奏?,F任湖南外國語職業學院教育與藝術學院院長。
本文系2019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雙一流背景下地方民辦本科院校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創新機制構建》的結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