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植
近年來,糜爛性胃炎的患病率日趨升高,嚴重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需要注意的是,糜爛性胃炎并不是胃“爛掉”了,而是在內鏡下所見的胃內黏膜病變現象。大家應該對此引起重視,實施針對性的干預方式,從而保證身體健康。
1糜爛性胃炎的基本概述
1.1 糜爛性胃炎的概念
在臨床中,糜爛性胃炎是指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產生的胃黏膜糜爛現象。糜爛性胃炎不是疾病名稱,而是一種描述性常用語。一般情況下,患者會出現反酸、噯氣、腹痛等癥狀,而部分患者則無明顯癥狀。在實施藥物治療后,絕大多數患者預后較好。
1.2 糜爛性胃炎的分類
(1)急性糜爛性胃炎
也叫做急性胃黏膜損傷,發病較急,存在上消化道出血現象,呈現出間歇性特點。倘若患者大量出血,會導致貧血、休克及上腹隱痛等癥狀。
(2)慢性糜爛性胃炎
也叫做痘瘡性胃炎,該疾病比較特殊,糜爛的位置存在黏膜隆起,具有持續性多發糜爛的現象,癥狀為疼痛、上腹部不適、噯氣、反酸等。慢性糜爛性胃炎往往和其他上消化道疾病并存。
2糜爛性胃炎的發病原因
2.1 物理因素、化學物質、微生物等
在諸多外源性因子的刺激下,患者的胃黏膜屏障遭到破壞,從而導致胃黏膜產生出血和糜爛現象。
2.2 應激狀態
在患者出現嚴重創傷及休克等危重疾病的時候,嚴重應激狀態會引發糜爛性胃炎。此時患者的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導致內臟血管收縮,在缺氧缺血狀態下,降低了黏膜上皮的線粒體功能,對其氧化磷酸化過程具有嚴重的影響,當貯存的糖原減少后,易出現黏膜損傷現象。
2.3 某些藥物
在臨床中,導致糜爛性胃炎的藥物主要包括:抗生素類、激素類、咖啡因、鹵素類、洋地黃、氯化鉀等。尤其要提醒,長時間使用阿司匹林藥物,可直接損害胃黏膜上皮細胞,降低胃黏膜的血流量,導致胃黏膜屏障減弱。
2.4 其他原因
患者胃黏膜免疫細胞增多,屬于變壓反應性疾病,典型癥狀為食欲不振、上腹痛及惡心嘔吐等。此外,精神刺激、手術應激、體內激素變化等也會引發糜爛性胃炎。
3糜爛性胃炎的臨床癥狀
3.1 典型癥狀
急性糜爛性胃炎患者的發病速度比較急,突發上消化道出血現象,表現為黑便、嘔血等。慢性糜爛性胃炎患者的癥狀為丘疹樣隆起、多個疣狀等,一般情況下,隆起直徑在5~10 cm,中心存在糜爛癥狀,伴隨有紅斑,最常見的是胃竇部。
3.2 伴隨癥狀
患者因胃部反復持續出血,以至出現缺鐵性貧血癥狀,如乏力、頭暈及面色蒼白等。如病情比較嚴重,會出現休克。
3.3 并發癥
主要包括:胃潰瘍、胃穿孔、萎縮性胃炎等。如不及時進行治療,病情加重后侵襲胃壁,會造成胃黏膜酸堿紊亂,胃黏膜和血管逐漸被腐蝕,產生胃潰瘍癥狀。胃潰瘍在持續加重后,可產生胃穿孔,疼痛感比較強烈,首先出現在上腹部,呈現出刀割樣疼痛,并逐漸向全腹部擴散。萎縮性胃炎主要是患者的胃黏膜上皮萎縮,且數量逐漸減少,黏膜基層變厚,表現為噯氣、食欲不振、上腹部隱痛等,癥狀無特異性,屬于癌前病變現象。
4糜爛性胃炎的治療方法
4.1 藥物治療
(1)H2受體拮抗劑
H2受體拮抗劑在胃酸分泌多的胃炎患者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咪替丁等。
(2)質子泵抑制劑
常用的質子泵抑制劑主要包括:雷貝拉唑、蘭索拉唑、奧美拉唑等。
(3)胃黏膜保護劑
氫氧化鋁凝膠、胃膜素膠囊等藥物具有保護胃黏膜屏障的作用,可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
(4)抗生素
可以使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等抗生素藥物,聯合質子泵抑制劑進行治療。
4.2 手術治療
可實施內鏡治療方法,通過電凝止血的方式進行治療,也可在局部噴灑凝血酶等止血劑。倘若患者存在嚴重的肺心病,或出現消化道穿孔,不可實施胃鏡治療方法。
5糜爛性胃炎的注意事項
飲食方面,在醫生指導下,可攝入小麥、雞肉、韭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不可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時戒煙戒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