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瑪玉珍
在改革發展的新時期,促進農村農業經營為主體發展經濟是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農業生產生活邁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促進農村農業經濟的發展要求我們改變思維定式,發展新的農業經營模式,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大力引進高精尖的技術人才,改變農業經濟管理模式,引進市場經濟融資體系。
自從實施改革開放的政策以來,農村經濟有了跨時代的進步。農業經營為主體的發展減少了農村的技術人才流失。縱觀改革開放下的鄉村振興戰略,以農業經營為主體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了農村經濟,但其在管理上思維保守,管理人員學歷不高,農村土地分配困難,農村企業發展融資相對困難。這些方面都限制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使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不斷滯后。在新時期,大力發展農村經濟面臨著諸多挑戰,為了迎接這些未知的挑戰,農村可以利用金融扶持為以農業經營為主體的農村經濟注入新鮮力量。
基于此,本文針對新時期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扶持體系開展了研究,對新時期下的農村經濟發展問題進行全面地分析,對農業經營為主體的農村經濟這些問題進行了系統性的分析,并提出改革措施。為進一步實現農村農業經濟現代化發展提供理論基礎。
一、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扶持存在的問題
(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管理模式保守
目前,農村經濟發展整體處在探索前進的階段,農業經營為主體的模式開展時間有限,沒有經驗可以借鑒,還有存在著許多不成熟的地方。
這種經營模式最主要的不足之處有兩點:第一點, 農村經濟還沒有建立健全相關農村經營模式管理體制,農村大量的人才流失,參與經營的人員整體素質不高。這導致大部分農業經營主體對管理模式不太重視,僅憑借個人經驗對整體進行管理,大大限制了農業經營為主體的農村經濟的發展。
第二點,在以農業經營為主體的農村經濟中,各主體的定位不明確,所承擔的職責分配不清晰。因為經營主體的內部缺乏系統完善的運行體系,導致主體內部人員分配不明確,不能各司其職。尤其是主體內部的財務板塊設置不完整,造成了財務賬單有差錯的問題,嚴重影響到了經濟的發展。
(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人才需求不斷加大
因為現在城市發展迅速,在城市可以獲得的經濟效益遠高于農村,許多青壯年勞動力都選擇去大城市務工,許多高技術人才也會選擇在大城市工作,這樣就導致了農村勞動力短缺和高技術人才流失、農村人口老齡化嚴重和農村個體勞動力構成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等問題。因為農村人才的大量流失,導致農村人口總體素質相對較低,難以控制高科技設備。同時,許多個體農民因為沒有系統的進行學習,很難適應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道路。許多農民在進行農業生產時是依靠先輩世代相傳的經驗來進行操作的,不會與當下生產情況相結合,不能夠適應現代化、大規模的農業生產。
(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需求面臨挑戰
在農村經濟發展中金融融資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它與經濟的發展緊密相關,目前農村金融融資存在著三方面的問題.
一是金融融資的限制條件很多,而農村缺乏規范的、能夠擔保農民進行借貸的機構。一般農民能夠抵押的只有自住房屋和一些生產設備資料,不具備抵押金融融資的資格。同時,因為農民所進行的農業生產限制很多,風險也很大,往往呈周期性,經濟效益的難以預估,如何回收這部分投資回收也是金融融資的一大難處。
二是銀行進行金融貸款所需要的材料十分復雜。銀行在對抵押物品和個人信用審核時十分嚴苛,與農村的主體生產活動不相適應,并且一般農民在進行生產活動時都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的,沒有較為規范的分配體系。
三是農民在進行金融融資時首選渠道一般是村鎮銀行,渠道過于單一。農民缺乏金融意識,農村也不具備系統化的借貸體系機構。許多農民因為文化程度不高也會選擇個人之間的借貸,但由于流動資金數額較小,沒有辦法支撐大型農業生產活動。
以上這三方面,都嚴重阻礙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農村經濟的發展,限制了金融資本在農業生產中的流通。
二、新時期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扶持的主要舉措
(一)建立“政銀保”擔保模式
政府可以聯合銀行、鄉政府、擔保行業打造“政銀保”擔保模式。三方建立三角形穩定體系,職能相互負責,對農村信貸進行全方位的整合,建立規范的信貸體系,三方共同為農民負責。
政府加大金融的投資,在農產品外銷等農村企業的發展中提供強有力的后盾支撐,實現外貿體系化,規范審批制度,完善借貸條款和利率浮動。因為大多數農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對此政府可以相對減少申請手續,以便農民進行后續接待操作,進一步加強農民金融服務意識。
(二)財稅扶持
在“政銀保”的擔保模式的基礎上,政府還要對此出臺一系列相匹配的政策措施。增加農業、農村和農民的補貼額度,增加補貼類型,對于享受補貼的人員進行嚴格的審核。不同農業經營主體有不同的的需求和特點,政府可以針對不同需求增加更多種類的貸款產品,進行不同的補貼照顧。嚴厲打擊非法享受補貼的行為,減少資源的浪費。鼓勵農民進行補貼的申領。加強農民發展企業時的監管,對于農村企業提出指導性意見,嚴格把控項目的審批環節。
同時政府還可以加強對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深入調查了解當地借貸具體情況,給予信用良好,有一定還貸能力的農戶特定的貸款額度,解決農戶在進行農業經濟活動過程中出現的資金周轉不靈和資金不足等問題。
(三)大力提升主體的風險防范能力
政府需要著重加強農業經營主體下的農民對于風險的評估和承受能力。以保證在經濟發展遇到風險時,農業經營主體下的農民不至于因為一些較小的經濟波就無法進行經濟活動,能夠更好地應對危機,穩定發展根基。
大力提升主體的風險防范能力應立足農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會直面的風險類型,收集分析風險出現的原因,總結合理規避風險的方法,對農民進行規避風險方法的培訓,健全農業自然風險防范機制,充分保證主體的安全穩定發展。
(四)加強宣傳,積極引進人才
各級農村政府要積極拓寬宣傳渠道,將互聯網媒體等應用到宣傳中,利用時下熱門的宣傳平臺如微信公眾號,微博,今日頭條等,發布關于農村經濟與金融相關內容,加強農村農民對新時期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扶持的關注,積極參與政府的金融扶持,大力發展自身特長,促進農村經濟信貸發展。
對于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農村經濟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收攬人才。高學歷人才有利于提升農村整體的學歷素質,所以政府應該將新型科學技術和知識不斷引入農村,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出臺相關扶持政策,鼓勵高技術人才回鄉就業,推動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作者單位:西藏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