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麗娟
線上學習正在成為未來教育的一種趨勢,龐大的網絡數據平臺不但可以實現優質資源共享,還可以縮短交流距離,暢通學習渠道。線上學習分為線上互動學習和線上錄播學習,前者師生模擬線下課堂,互動性較強,后者以教師提前錄制微課為主,互動性較弱,但是學習者可以反復觀看視頻,自學空間較強。
“藝術作品中的動物”是人美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下冊欣賞評述單元的課程,學生通過了解藝術作品中的動物與真實動物的區別,學習多角度欣賞作品的方法,并嘗試運用。本課知識體量較大,適合學生反復學習、斟酌思考。
一、塑造視聽情境,激活學習狀態
情境教學借助其他內容或知識輔助美術知識的傳遞,文學、音樂等都可能作為情境的重要構成而出現。當下是文化多元、資訊充斥的電子時代,多媒體資源對學生的吸引力非常強,把原本復雜的知識置于網絡視聽營造的效果中,將縮短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
1.借用繪本,創編課程新形象
低年級學生對簡單易懂的藝術作品更感興趣,比如動物、馬戲團及虛構的各種人物等。筆者在設計線上錄播課時改編了中國原創繪本藝術家熊亮的繪本《小年獸》和《小石獅》,以藝術家筆下生動有趣的繪本形象和精練的語言為線索,創編新的繪本情境。筆者在進行課程設計時,設置了動物群體、獅子、老虎、藝術作品中的動物、年獸以及教師共計六組角色。
中國神話中的年獸是本課的主角,本課以原創繪本中孤獨的黑色年獸和熱情的紅色年獸兩個身份貫穿其中——年獸到來,病毒入侵,大家尋找守護神保護小鎮,以此情節展開課程。備選守護神的隊伍由獅子、老虎組成,結合紅紙、布藝、青銅、石頭四種材料,創設了剪紙獅、舞獅、青銅獅、門環獅、小石獅五種獅子形象,老虎的變身則要求學生結合獅子的變身手法進行體驗、再創。此環節中,學生可以在反復觀察五種獅子形象的基礎上,鞏固知識。
故事最后,“年”被人們的團結和努力所感染,由黑色變為喜慶的紅色,由人類的敵人轉變成人類的朋友。整個過程中,“年”是故事的線索人物,也是學生線上學習的引導員,學生原先面對電腦屏幕學習時的被動接受,在“年”的引導下變得有意思起來。
除了學習美術知識,學生在本節課上還能感受到團結的力量,感受到人與人之間千絲萬縷的關系。將繪本角色和疫情有機結合,提高了學生線上學習知識的效率,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2.虛擬對話,創造故事新氛圍
對話是處理與他人關系的重要途徑,學生參與線上錄播課,雖不能直接與教師對話,但可以通過故事情境中的角色對話,實現與角色、知識的對話。所以,筆者在整個錄播課中設計了大量角色之間的對話,比如藝術作品中的動物與真實動物之間的對話高達16次,將學生與藝術作品中動物的直接對話視角切換為藝術作品中動物與真實動物之間的對話。學生由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在情境塑造的對話氛圍中突破了本課重難點。小年獸與學生的對話共有13次,主要集中在課程的導入和結束環節,以小年獸的自述和提問為主,將學生的學習熱情保持在一定的高度。教師的身份由授課者變為導演、編劇、配音、剪輯的綜合體,將線下的師生關系整合濃縮在整體的故事情境中,通過有趣的造型、生動的對話進入故事,展開學習,使學習在潛移默化中生成。
3.情節轉折,制造知識沖突點
線上錄播課中,雖然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被限制,但是課程的學習卻可以隨著故事的轉折進入高潮。筆者以“獅子”的身份設置埋伏,故意制造門環獅守護位置的矛盾,引導學生思考藝術化的神獸與人們真實生活之間的關系,揭示答案的同時融合門環獸的文化內涵教育。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就是一種積極的思考和選擇,積極的選擇就是視覺的一種基本特征。有了挑戰和沖突,學生面對視頻被動學習的狀態被打破,學習的熱情被點燃。
二、直觀數據分析,檢查學習效率
本課是欣賞評述單元課程,按照線下課的教學方式,教師一般會引導學生總結,給出范例請學生回顧應用或結合小創作將知識落地。線上錄播課的總結則可以由“小年獸”作為課后練習小導游,以回顧重點知識的方式進行二次梳理,以課后小練習的方式檢測學習結果。筆者設計了判斷題、單選題兩大題型,圍繞藝術作品中的動物與真實動物的區別及欣賞作品的角度、藝術作品的不同表現方式等展開。加入虛擬情境和繪畫練習,暗示學生美術表現不一定和真實的物體一模一樣,在把握動物主要特征的基礎上,表達作者的思想感受比寫實更重要。
本節錄播課在平臺上公開播放,基于2505個樣本數據的采集,對藝術作品中的動物與真實動物的區別及欣賞角度的達成率為84%,藝術作品中動物的多種表現方式達成率為83%。通過直觀的數據分析,教師可以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
雖然線上錄播課中教師和課堂處于被動狀態,但是教師可以通過對課程的多維度考慮,扭轉被動的教學狀態。線上錄播課中學生被動吸收,但是只要教師愿意研究學生,巧妙運用網絡空間的視覺、聽覺資源,被動吸收也可以轉化為有效的主動吸收。線上學習是教師面臨的新挑戰,也是教師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和素養的新起點,是挑戰也是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