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莉平
摘? ? 要:就新形勢下種子管理工作的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針對性地提出了有效的改進措施,以期提升我國種子管理工作質量以及效率,確保農業增產增收。
關鍵詞:種子管理;質量;效果;提升
文章編號:1005-2690(2021)20-0125-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330? ? ? ?文獻標志碼:A
近年來,隨著農業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種子研發以及管理技術持續優化,但是仍然存在著部分管理問題。如何在新形勢下提升種子管理工作的質量以及效果是當前種子行業的重點問題。
1? ?種子管理工作現狀
1.1? ?管理機制不完善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由農業農村局委托農業執法大隊開展當地種子市場管理執法以及辦案工作。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在機構設置時沒有設置相應的專業技術崗位,也沒有安排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一旦發現違法違規經營種子的行為或在種子經營中出現糾紛問題,現場取證工作常受到較大制約,時效性亦受到較大影響。
當前,種子執法活動只能委托種子管理站來落實,然而當前縣級種子管理站普遍缺乏種子裝備,甚至未配備任何裝備。在日常種子監管中,僅對玉米以及小麥等農作物種子加強監管,未有效監管特色農作物、非主要農作物以及經濟農作物的種子,導致種子管理工作質量以及效果受到了較大影響。
1.2? ?管理人員綜合素質不足
當前,種子管理部門普遍存在人員不足的問題,現有人員老齡化嚴重。隨著行政事業單位改革工作的推進,部分縣直接將種子管理站并入到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因缺乏專職種子管理人員,種子監管工作很難順利開展。部分管理人員較為傳統,在工作中創新性不足,無法及時接受全新的法律法規以及相關知識,加之其工作經驗不足,使種子監管工作受到了較大影響。
1.3? ?種子經營管理工作不到位
近年來,在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下,越來越多的人員開始從事種子經營工作。在鄉鎮地區,個別種子經營人員在街上擺攤,不具備固定的銷售門店。種子市場內有較多的攤點,其分散、混亂、流動性強,管理難度大。當前,市場內的種子存在嚴重的雜、亂、多等問題,部分品種未經審定,部分品種質量不佳。在種子購買中,種植戶很難判定種子質量,常因種子問題而導致其經濟效益受到較大影響[1]。
1.4? ?種子經營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當前從事種子經營的人員數量較多,其素質參差不齊。部分種子經營人員為獲取較高經濟效益,存在著以次充好的行為。
同時,部分種子經銷商僅負責種子銷售,不為購買人員出具銷售發票,不提供售后服務,使種植戶很難開展維權工作。另外,部分商家存在著虛假宣傳問題,常通過贈品的方式對假冒偽劣種子推廣銷售,使種植戶利益受到了較大損害。
1.5? ?種子質量監管體系不健全
多數種子管理站并不具備專業的檢驗檢測室,其檢驗檢測工作局限于測量種子含水量、發芽率以及凈度等指標,未開展相關田間檢驗工作。檢驗檢測實驗室的儀器設備嚴重老化、精準度差,甚至部分儀器已無法使用。
大量種子管理站并不具備專職檢驗人員,其檢驗人員多為兼職,未接受過系統培訓,業務能力較差。部分種子檢驗檢測室缺乏規范的管理或者并不具備相關工作認定的資質,主要依靠向上送檢來完成種子純度檢測以及真實性檢測,工作效率極低。
1.6? ?備案管理不規范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要求,若種子未按照規定登記備案,嚴禁對其生產以及銷售。備案管理工作目前以網上備案為主、線下備案為輔。種子站要求轄區內全部生產經營人員以及批準品種網上備案,然而一些經營人員投機取巧,僅上傳圖片未上交紙質材料,或者隨意上交虛假材料以備案違法違規種子,上述行為對種子管理工作的質量以及效果造成了嚴重影響。
1.7? ?違法違規行為多
部分種子經營人員為提高經濟效率,屢次觸犯法律法規,無證經營、經營未審定或假冒偽劣未備案種子等行為屢見不鮮。在種子管理工作實際開展過程中,需要涉及轄區內全部鄉鎮以及集市,執法難度較大[2]。
2? ?新形勢下提升種子管理工作質量與效果的具體措施
2.1? ?明確監管機構規格以及職能
種子管理站需與編制部門積極溝通,上交合理的書面申請、書面方案以及建議。編制部門應結合相關法律法規為種子管理工作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案,明確種子站內的人員編制及配制,確定各個崗位具體工作職責,使種子管理工作存在的“無人管、管不好”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種子管理站還需與農業農村局及執法隊溝通協調,使坑農、害農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2.2? ?提升管理人員綜合素質
積極引入年輕、綜合素質較高的新生力量,可使管理隊伍人員偏少、老齡化嚴重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對在職管理人員定期組織相關培訓,幫助其學習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業務知識,可切實提升管理人員行政執法管理水平以及綜合素質。對相關制度以及規定不斷完善,使管理者行為得到規范、工作作風得到積極轉變,可確保其始終遵循“依法執政、依法治種”這一原則,開展種子管理工作。
2.3? ?強化種子經營者以及使用者素質教育
相關種子管理部門需對種子經銷商的準入機制嚴格把控,遵循種子經營許可證制度、種子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制度,確保具備種子經營上崗證的人員掌握豐富的種子知識、具備一定的文化水平。定期為種子經營人員舉辦培訓會,為其講解種子經營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制度,不斷提升其守法經營理念。對種子經營人員強化素質培訓,通過日常巡查及監察種子市場、開展一系列專項活動、宣傳法律法規及農業知識等各種措施,幫助種植戶掌握正確的購種方式以及維權方式,保證種植戶獲得放心、安全的種子。
2.4? ?加大經費投入
種子管理站需向上級部門積極爭取運轉經費、工作經費以及項目經費等支持,爭取在每年的財政預算當中納入種子管理經費。建議政府財政部門對種子管理工作加大投入力度,一方面使種子監管的各項工作經費需求得到滿足,另一方面為種子管理工作配備相關執法裝備,以切實提升種子管理部門行政執法監管能力,保證種子管理工作的質量以及效果[3]。
2.5? ?落實新品種試驗示范
種子管理工作實際開展的前提以及基礎是新品種的試驗示范。相關工作人員需對“兩雜”良種加強試驗示范,觀察農作物種植后的適應性、抗性、產量以及質量。積極轉化各項種子科技成果,保障良種更新,推進糧食生產實現可持續發展,切實提升糧食生產綜合力,促進農村經濟以及現代農業發展,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支撐。另外,通過試驗示范新品種,可幫助種植戶獲取購種指導。
2.6? ?嚴格抽檢種子質量
種子管理部門需嚴格遵循相關檢驗規程對即將銷售的種子抽樣。在具體抽樣過程中,一般由管理者以及經營者進行現場抽樣,并對其所抽取樣品封存。共需抽取3份樣品,生產經營者、種子站各留存1份,第3份用于檢驗檢測。需認真檢測所抽取種子樣品含水量、凈度以及發芽率等各項指標。若種子檢驗不合格,需嚴格遵循相關法律法規由經營者將種子退回,在此期間種子管理站需對上述退回行為嚴格監督。通過對種子質量的源頭把控,可避免不合格種子流入市場。
2.7? ?規范種子登記備案管理
種子生產經營者只有將營業執照、門店照片、身份證復印件、種子標簽照片、購進種子發票等真實有效的材料提交至種子管理站,并進行種子生產經營備案登記,才能開展種子經營工作。需做好相關生產經營以及進銷貨臺賬,保證各個生產經營環節均有據可查。
2.8? ?強化市場監督管理
對種子市場加強監督,對相關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打擊,可使市場內散、亂、雜等各種問題得到改變,營造誠信守法、和諧穩定的種子生產經營環境,保障農業用種安全,維護種植戶切身利益,保證糧食安全以及社會穩定。
2.9? ?發揮種業協會作用
種子管理部門需積極扶持種業協會,同時對其強化監管,以規范種業協會相關成員,確保其誠信經營、守法經營,成為政府部門、種植戶以及經營者間的紐帶。
3? ?結束語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做好種子管理工作是實現農業增產增收的有效途徑。需積極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通過明確監管機構規格以及職能、提升管理人員綜合素質、強化種子經營者以及使用者素質教育、加大經費投入力度、落實新品種試驗示范、嚴格抽檢種子質量、規范種子登記備案管理、強化市場監督管理、發揮種業協會作用等措施,有效提升新形勢下種子管理工作的質量以及效果,進而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庫爾班·斯依提.新形勢下種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談[J].種子科技,2019,37(12):22,25.
[2]何孔格.新時期縣級種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7(1):45,47.
[3]王靜.淺述新形勢下農業種子質量監督管理工作對策[J].種子科技,2018,36(8):34,36.
[4]姚立菊.淺析新形勢下種子管理工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種子科技,2017,35(5):30-31.
(編輯:王雨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