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臘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筆者所在幼兒園基于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以“體魄強健、品行良好”為培養目標,在集體教學中以游戲作為主要的課程實踐手段,在一日生活中以游戲作為活動的內容,在區域活動中以游戲的形式組織和完成教育教學過程,確保幼兒的游戲時間,做到了一日活動游戲化、作息時間彈性化、課程制定興趣化、區域游戲預約化。本文結合實踐,從身心健康工程、家園共育、課程游戲的生成三個方面談談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推進方式。
身心健康工程中“身”是指強健的體質,“心”是指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它要求我們在一日生活中做到日日有體育,環環滲健康,班班有快樂,人人愛運動。
在一日生活中,教師要尊重幼兒“玩性”,激發幼兒“玩趣”,啟迪幼兒“玩智”。教師可以投放豐富多樣的材料,如呼啦圈、足球、籃球等體育用品,讓幼兒在自主游戲中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在快樂運動中保持身心健康。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組織運動會,設置多種運動項目,如花樣拍球、花式跳繩、體能測試大闖關、健康跑道等,傳達快樂、運動、健康、自信的理念。
家園共育模式是幼兒園與家庭共同配合對幼兒進行教育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能全面發揮幼兒園及家庭雙方教育作用,助力幼兒發展。我園充分挖掘家庭資源,努力構建家園共同體,從以下五種途徑落實家園共育。
(一)家長會和公益講座相結合
我園各級部定期組織家長會。在每學期開學初,教師會向家長介紹教育教學計劃、班務園務活動計劃、班級工作的重點等。在學期中,教師會針對本班孩子的個性問題和共性問題,提出家園合作的注意事項,并與家長進行探討。在學期末,教師會評價孩子的思想狀況和行為表現。我園還采用了線上會議形式,定期開展公益講座,如“家庭隔代教育”“幼小銜接”等,向家長傳播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識和方法,促進家庭與學校之間的溝通。
(二)開展家長代課日活動
我園定期開展家長代課日活動,充分挖掘家長資源,發揮家長的特長優勢,邀請家長到幼兒園講課。這樣的活動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讓孩子們學會了感恩和分享、收獲了快樂,更好地提升了品格教育的效果。
(三)家委會和學校管理相呼應
我園成立班級、年級、園級三級家委會,邀請家委會全面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和管理。家委會成員負責向家長傳達有關園內活動的消息,向園方傳達家長意見,及時做好溝通。家委會成員是發動者、參與者、收集者。他們全面參與幼兒園各項活動,如學校培養目標核心詞語的征集、班級區域游戲材料投放、環境創設、游戲開展、戶外活動、評比活動等。
(四)App平臺和家園共同體相連接
我園充分利用APP平臺開展家園溝通,通過留言平臺與家長即時溝通,幫助家長解決有關幼兒習慣養成、能力提高等方面的問題;通過平臺及時上傳孩子們在活動中的照片與視頻,讓家長隨時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通過請假功能和通知公告,在后臺及時點對點提示,確保家庭全覆蓋。

(五)親子運動和學校特色相融合
我園每年開展兩次大型戶外親子游戲節。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下,我園聯手市體校開展“線上‘云’動親子運動”大賽,參賽者以錄制短視頻的形式參與線上評比和展示。該活動旨在通過親子家庭互動的模式,由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結合園所體育特色推廣全民健身觀念,促進幼兒強健體魄,增強免疫力,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江蘇省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項目實施要求(試行稿)》指出:“改造現行課程方案是課程游戲化項目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課程適宜性的重要策略。只有在實踐中堅持對現行課程方案的不斷調整,課程的適宜性程度和游戲化水平才能不斷提高?!蔽覉@教師在“欣賞、樂享、分享、共享”的教育思想指導下,開發以“趣玩、想玩、智玩、會玩”為理念的園本課程。我園教師每天開展一次綜合主題活動,每天開展不少于兩小時的選擇性運動探趣活動,每天多時段多頻率開展選擇性音樂活動,每周開展一次自主性游戲活動,每兩周開展一次生成活動。豐富多樣的活動讓幼兒在樂觀自信、言行文明、嘗試探究、合作分享、誠信感恩五個維度獲得切實成長。班級教師在開展生成發展課程時,充分尊重幼兒的心理需求,以即時出現的有價值情境或者問題為契機,從幼兒興趣的引導、問題的引發、經驗的推動入手調整預設的課程。以下是生成發展課程的三種不同樣態。
(一)一顆珍珠——生成發展的課程活動
生成活動是幼兒和教師共同興趣的隨機拓展,具有豐富幼兒學習經驗和引入新內容的功能。這些活動如同課程生長樹上的“珍珠”,具有即興性。例如,在大班“驚奇一線”生成活動中,幼兒在玩線繩游戲的時候,想出了“長龍跑”“卷炮仗”“玩圈”等新玩法。教師根據幼兒的興趣,生成新的游戲課程,滿足幼兒的探索需求。
(二)一根彩線——生成發展的課程線索
在一定條件下,自主活動可以生成一系列活動。這種生成發展具有與主題單元內容密切相關的系列性特點,具有延伸和擴展幼兒有關生活經驗的延續性特點,具有引導幼兒將學習內容與個體建立聯系的邏輯性特點。以小班主題課程“彩色世界”為例,幼兒積極參與預設活動“今天是什么顏色的節日”,投票選出最喜歡的顏色。教師發現51%的幼兒喜歡紅色,于是結合紅色文化開展了“紅色的節日”活動。
(三)一串項鏈——生成發展的課程主題
一個主題可以在幼兒與教師互動學習的過程中逐漸發展出一個新的完整主題。例如,在小班開展“我愛上幼兒園”活動時,教師開展了“我們排隊啰”“哥哥姐姐”等系列活動,深入開展了主題課程。受幼兒興趣、幼兒經驗、課程資源等因素的影響,教師需要從不同角度看問題,不斷調整、反思,探索課程的方向。
教師立足于課程游戲化理念推進幼兒園課程,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前教育規律,有助于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有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優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清潭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