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依婷
虞永平教授指出,“全收獲”的“全”是指多層次、多方面、多主體。七月是個特別的月份,是畢業班師生依依惜別的日子。關于畢業,孩子們都很有感觸,商量著畢業前想做的事。于是我們開展了“我們畢業了”活動,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從關鍵經驗出發,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能積極互動、敢于發現、樂于分享,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計劃是幼兒對活動進程、活動結果的安排和預期,是幼兒學習活動的邏輯起點。制訂活動計劃有助于大班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大班幼兒獲得關鍵經驗,促進大班幼兒的全面發展。在我園的畢業活動中,筆者讓幼兒畫出自己畢業季想做的事情,讓幼兒基于計劃行動。枕希說:“我畫了好多,你看這是主持、領獎、拍照、簽名、錄視頻、表演,我還用格子區分開了呢。”紫琦說:“我畫了拍照的畫面。”歆愉說:“我畫了野餐和拍照的畫面。”教師說:“哇,原來我們可以做這么多的事情,太好玩了。”思源說:“我也畫了拍照的場景,這有兩個小朋友正在樹下拍照呢。”幼兒畫出了各種各樣可以做的事情,但時間有限無法全部實現,他們根據已有的經驗采用了“敲星星”的方式,既簡單又速度。最后得票最高的五件事分別是:簽名、拍攝視頻、畫心愿卡、做游戲、抽獎。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5~6歲的幼兒能主動發起活動或在活動中出主意、想辦法。在“我們畢業了”活動中,每個幼兒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并愿意用圖畫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幼兒自主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地傾聽幼兒的對話,了解每個幼兒不同的想法,給予幼兒充分的思考空間。
在“我們畢業了”活動中,教師從“設計什么簽名墻”“哪里拍視頻”“誰來拍視頻”“怎么抽獎”“怎么制作抽獎箱”等問題入手,引導幼兒提出設想并進行實踐,有利于培養幼兒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設計什么簽名墻
枕希說:“我想要設計一條彩虹拱門,下面還有風車。”筱晴說:“我想要畫個花園,花園里有花,還要再畫一個柵欄。”桐熙說:“我要畫很多個愛心,再畫一片花叢。”純依說:“我要畫彩虹橋。”思源說:“我要畫一些云朵,然后再把小朋友畫在云朵上。”歆愉說:“我要畫一個梯子,還要畫帶著翅膀的彩虹。”教師要以幼兒為活動的主體,提供給幼兒自由活動的機會,引導幼兒多交流互動,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哪里拍視頻
教師說:“我們在哪里拍視頻呢?”枕希說:“我們可以到幼兒園的各個地方拍,還要讓每個小朋友都拍一段想說的話。”思源說:“我們可以在操場拍,在操場的大型滑滑梯那里拍。”欣宸說:“我們還可以在圍棋教室對面那面掛著很多畫的墻那里拍。”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說著。筱晴說:“我們把這些地方都記錄下來,讓每個小朋友選擇一個拍照的地方。”歆愉說:“這個辦法真好。”大家都贊同筱晴的方法。于是枕希和筱晴將小朋友們想到的地方全都記錄了下來,并用圖畫表示,讓小朋友們自主選擇拍視頻的地方。幼兒想到了很多拍視頻的地方,如:操場、圖書室、三樓陽光房等。教師要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給予幼兒充分的自主權,讓幼兒自主商討、選擇拍視頻的地方,培養幼兒的自主意識。
(三)誰來拍視頻
教師說:“誰來拍視頻呢?”筱晴說:“我想拍。”禹尚說:“我也會拍,我經常幫媽媽拍照的。”教師說:“還有哪些人想當攝影師呢?”歆愉說:“我們選擇了7個拍攝的地方,只要7個攝影師就可以了。”筱晴說:“那我們投票吧。”大家都非常贊同這個方法,于是投票選出了7位小攝影師。教師說:“那攝影師們準備怎么拍攝呢?”歆愉說:“要挑選一個合適的角度。”思源說:“要找個亮一點的地方。”枕希說:“畫面要清晰,不能模糊。”筱晴說:“我們今天可以給爸爸媽媽先拍一拍,練習一下。”7位攝影師都非常贊同筱晴的說法,都表示要回去好好練習。
“拍視頻”這個活動在幼兒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在家中,爸爸媽媽會用視頻的方式記錄幼兒成長的點點滴滴;在幼兒園,教師會用視頻的方式記錄幼兒的活動表現和成長變化。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通過集體討論解決“誰來拍視頻”的問題,讓每個幼兒都能參與其中,提高了幼兒的參與積極性,激發了幼兒的參與興趣,培養了幼兒的思維能力。
(四)怎么抽獎
教師說:“那怎么抽獎呢?”枕希說:“有個盒子,里面可以放小紙條,紙條上可以寫筆、蠟筆這些獎品。”思源說:“還有謝謝參與。”筱晴說:“也可以是轉盤的,分成很多個格子,上面寫上對應的獎品,轉到那個格子就能獲得相應的獎品。”枕希激動地說:“我又想到一種方式,可以擺一些獎品,用套圈的方式套中哪個是哪個。”筱晴說:“這個需要很大的場地。”枕希說:“那我們選擇哪種方式呀?”筱晴說:“我們還是投票決定吧。”教師采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自主思考,讓幼兒通過商討自主解決問題,有利于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怎么制作抽獎箱
枕希拿來寬膠帶,筱晴負責按住硬紙板箱的一面,從左邊粘到右邊,粘好后兩人發現硬紙板箱的兩邊還是會翹。筱晴說:“這個寬膠帶應該再粘長一點,把翹起開的也粘起來。”硬紙板箱粘好了。枕希說:“我們還要挖個洞,我去拿鉛筆。”接著枕希用鉛筆在硬紙板箱寬的那一面畫了個圓,畫完后還握著拳頭比劃了一下。筱晴看見了說:“這個圓太小了,有的人手比較胖就進不去,而且你畫的也不圓。”枕希說:“那怎么辦呀?”筱晴說:“我們可以以這個寬膠帶為參照物。”說完,筱晴就將寬膠帶放在了硬紙板箱寬面的中間,對枕希說:“我們照著外面的一圈描一下。”枕希畫好后,請教師幫忙將圓剪下來,抽獎箱就制作完成了。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在活動中,幼兒的經驗不斷積累,他們通過討論得出了抽獎箱的三個特征:材質要硬一些、要有一個可以伸手進去的小口、不能看到里面的獎券。在制作抽獎箱的過程中,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得到了提升,體會到了探究的樂趣,培養了科學探究的能力。
(一)自主解決
在制作抽獎箱的過程中,幼兒雖然在粘硬紙板盒和挖抽獎盒口時都遇到了一些小問題,但她們通過商量討論很快就自主解決了問題。這說明幼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不斷提高,不斷地建構著新的經驗。
(二)合作互助
在解決“怎么抽獎”的問題中,有些幼兒想用抽獎箱,有些幼兒想用抽獎大轉盤,在意見不同的情況下,幼兒學會了用投票的方式達成共識,這是幼兒合作能力提升的表現。
(三)情感深華
《指南》提出,5~6歲的幼兒具有初步的歸屬感,愿意為集體做事,為集體的成績感到高興。幼兒愿意為大家拍攝視頻,為他人服務。幼兒敢于說出自己的心愿,有些幼兒表達了“不想離開老師和朋友”等戀戀不舍的感情,有些幼兒表達了自己的愿望,如想當警察、想當老師等,這些都是幼兒真情的流露,是他們自我情感的表達和抒發。在傾聽與交流的過程中,幼兒融合了多種新的經驗,其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江區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