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字媒體技術已經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影視文化傳播的影響也是舉足輕重的。本文通過討論數字媒體技術的定義及對影視文化傳播的影響、美學探索及創作過程中的反思,加強對影視文化技術的研究,充分發揮數字技術的優勢,使得影視文化與數字媒體技術更深層次融合,從而推動影視文化傳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數字媒體技術;影視文化;傳播;影像
【中圖分類號】J90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48-0070-02
現今時代,互聯網已經滲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年輕人,手機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其中娛樂已占據非常高的使用頻率,數字媒體藝術由此產生,“其指代的是基于數字技術、計算機程序等,對圖片、影音文件等進行相應的分析,根據需求來編輯,以得到升級產品,實質逐步走向完美化。”
數字媒體技術已經深入人們的生活,特別是影視制作及影視文化傳播領域,都和數字媒體技術產生了或多或少的聯系,而這種聯系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會更加緊密和頻繁。理解數字媒體技術,對于研究數字媒體技術對影視文化傳播的影響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數字媒體技術的相關定義
從廣義上來看,“數字媒體技術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數字化的媒體藝術,指在數字技術的支持下,完成平面設計,并以萬維網為媒介傳播所謂‘純藝術’,包括一切以數字媒體技術為載體,并且有著獨特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如數字影像藝術、新媒體藝術等;從狹義上來說,數字媒體技術指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來處理與藝術相關的如設計、影音、動畫等藝術作品,俗稱為CG。”
二、數字媒體技術對影視文化傳播的影響力
(一)拓展影視文化傳播空間
數字媒體技術的高速發展得益于相關軟件的不斷開發,1993年斯皮爾伯格的《侏羅紀公園》可以說是數字特效技術在現代電影應用中的里程碑,而1995年的《勇敢者游戲》中逼真的特效真正驚艷了全球觀眾,從特效的時長來看,超過了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這也標志著數字媒體技術時代的開始,此后《泰坦尼克號》《阿凡達》《星球大戰前傳》系列、《侏羅紀公園》系列等等非常多的電影都有精致的數字媒體技術制作的畫面。中國的電影《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捉妖記》等等都是數字媒體技術電影制作的優秀代表作品。
(二)促使傳統影視制作行業適應數字多媒體時代
影視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一向是對科技的發展最為敏感,數字媒體技術的出現很快就被影視行業吸收和使用并不斷創新,迫使傳統的影視公司不是升級轉型就是被社會發展淘汰,新興的互聯網媒體公司不斷涌現,微信、抖音、快手、嗶哩嗶哩、騰訊、愛奇藝等一些互聯網公司成為影視圈新貴,而很多地方電視臺、廣播電臺等傳統媒體影響力已大不如前。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商業電影的繁榮,我國影視文化的市場也在這十幾年得到了高速的發展,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碎片化”娛樂消費慢慢在人們的娛樂生活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而視覺奇觀化的好萊塢大片不但刺激著中國的電影市場,也沖擊著傳統行業的影視制作者們。
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迫使傳統影視行業中的從業人員必須適應時代的發展,不轉型就要被淘汰。人類已經進入信息時代,每天人們都接受到來自互聯網大量的各種各樣的信息,各種音像制品也層出不窮,20世紀90年代前的賣方市場已經轉變為現今的買方市場,觀眾已經可以通過互聯網影響到影視制作者的創作,“彈幕”的出現,更是使身處千里之外的觀眾身臨其境同時參與到現場的討論,這些都為傳統影視制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實現影視創作者創意,探索更多領域
數字媒體技術在影視文化傳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且這種趨勢在不斷地加強中,因為數字媒體技術可以實現影視創作者天馬行空的創意,使得他們可以探索更多的領域,不斷突破自我。在早期影視作品制作過程中,影視畫面的具象化由于技術或資金的原因,創作者很多好的想法得不到實現,很多畫面也顯得比較粗糙,拍攝一部玄幻題材的影視作品對創作者團隊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86版電視劇《西游記》從1982年至1988年,歷時6年才拍攝完成共25集,雖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這么長時間的制作周期在今天來看是不可想象的,原因是數字媒體技術很好地解決了拍攝中的各種困難,使得制作周期大大縮短。這幾年玄幻劇作品的大量出現,也體現了數字媒體技術在影視制作中的廣泛應用。以徐克導演的新版《狄仁杰》三部曲為例,在過去,這種電影作品的很多鏡頭是很難真實再現的,導演匪夷所思的想象很難在銀幕上展現出來,那些宏大的場面更是難以體現。在數字媒體技術的加持下,借助后期制作軟件的強大功能,這部系列電影為觀眾展現了大唐盛世難以想象的視覺奇觀,很多幻術在電影中完美地展現,觀眾不斷被帶入神奇的地帶,不由得驚嘆影視創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數字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也使得影視創作者和觀眾對影視作品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期待,想象空間也變得無限大。
(四)對電影本我的探討
數字媒體在影視創作中的比重是越來越大,數字攝影機的廣泛應用,使得膠片時代慢慢遠離了人們的生活。在膠片時代,因為攝影機和膠片的成本問題,所以制作團隊們是不可以隨意拍攝的,必須要做好周全的準備才能進行拍攝工作,數字技術的出現,使得人人都可以做導演,極大地方便了影視制作者們,但是也削弱了人們對影視創作很多認真的態度,同時也極大地降低了影視領域的準入門檻,致使目前有大量粗制濫造的影視作品充斥市場。
早期的電影更強調反映世界的現實,數字媒體技術時代,人們更追求視覺、聽覺的奇觀和享受,致使更多充滿奇麗想象的影片進入觀眾們的視野,普通觀眾也被這些夢幻式的電影所吸引,反映社會現實的電影受到了一定的沖擊,使得很多人在反思電影的本我到底是什么,影視作品到底是對現實世界的紀實,還是創造一個虛擬夢幻般的世界。早期的很多電影生產者認為電影應該復原物質現實,后期只是對畫面做一些簡單地處理,使之更加電影化,而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是在影視制作過程,同時也在影視后期制作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空間,給觀眾帶來了極大的視覺、聽覺體驗空間,但到底是哪種創作思路好呢?這個話題一直以來也是人們熱衷于討論的話題,雖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結果,但另一方面也促進了這兩種風格電影的發展。
三、數字媒體技術對影視文化傳播美學探索
“電影和電視作為大眾傳媒的主要方式,必然要承擔起文化傳播的責任與義務,讓廣大人民群眾欣賞到喜聞樂見的影視藝術作品是廣大影視工作者的時代使命。”一直提倡藝術要緊貼生活,這樣的藝術作品才能得到人們的認可。目前在網絡上熱播的電視劇《我在他鄉挺好的》就是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年輕人在大城市打拼的狀態,在沒有大明星和各種宣傳造勢的情況下,卻受到了年輕人的追捧,這就說明了藝術來源于生活,需要反映生活中“實”的那部分,對現實的觀照,對現實生活中普通老百姓生活的人文關懷,這些可以說是影視作品的靈魂,同時在這些“實”的基礎上,對影視作品進行一定的改編,使之高于生活,這也是影視作品中“虛”的內容。
四、數字媒體技術在影視文化傳播中的反思
數字媒體技術已經在影視創作過程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現階段,傳統影視行業也受到非常大的沖擊,人們可以輕松地在手機、電腦、智能電視上看到各類題材的影視作品,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必須要去電影院。為了吸引更多的觀眾走進電影院,傳統電影利用影院大屏幕、杜比音效的優勢,充分發揮數字媒體技術的特長,制作出只有在影院才能享受到的視聽作品,一方面使更多的觀眾進入電影院去觀看電影,但另一方面為了創造更多的票房,電影制作者們過于依賴數字媒體技術制造視聽奇觀,而忽視了電影制作對人文關懷的追求。在電視劇制作領域也有同樣的問題,為了收視率制作了很多只為追求視覺奇觀的玄幻作品,但卻忽視了講好故事才是影視制作者最應該追求的創作目的。
數字媒體技術大大地促進了影視制作的技術,為影視文化的傳播創造了更多可能,但人們也需要反思,數字媒體技術只是制作好作品的輔助手段,只有制作出引起觀眾共鳴的好作品,才能使影視創作進入良性循環的發展中,過度依賴數字媒體技術而忽視創作初衷的本心,再好的畫面、視聽也會被觀眾所拋棄。創作者“應加強內容創作,強調積極的價值導向,形成優質的影視文化”,再充分利用好數字媒體技術的優勢,創造出更多優秀的影視作品。
五、結語
當今時代已經是數字時代,數字技術已經融入了人們的生活,影視藝術也一樣,影視作品的創作和影視文化的傳播已經離不開數字媒體技術的幫助,二者已經相互融合相互滲透。數字媒體技術對影視文化的傳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影視藝術要進一步擴大影響力,必須借助數字媒體技術為影視內容服務,發揮好數字媒體技術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賈金利.淺談數字藝術對影視文化傳播的影響[J].今古文創,2021,(16):69.
[2]李妍鈺.淺析數字媒體技術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影響[J].戲劇之家,2020,(08):221.
[3]尹迅,徐瑩瑩.淺談數字藝術對影視文化傳播的影像[J].視聽,2020,(01):76
[4]廖歆雯.媒體融合背景下影視文化價值觀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01.
作者簡介:
唐峰,男,漢族,陜西扶風人,碩士,陜西工商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電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