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遼寧人藝組稿
七十年的風霜雨雪造就了她的品格,七十年的奮斗砥礪照耀著她的初心,七十年的堅守和捍衛,七十年的創排和實踐。大幕拉開,一個個性格鮮明又獨具特征的舞臺造像鐫刻著時代的烙印,訴說著人民的心聲。時光流轉,一部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戲劇作品緊扣著時代的脈搏,傾訴著歲月的故事。

魯藝演出的《挑花籃》
回望來路,一條紅色的血脈始終在遼寧人藝的現實主義戲劇創作中滾滾流淌。她,他們,遼寧人藝與遼寧人藝的戲劇藝術家群體,始終把審美的焦點放在身邊的現實,考問人性的悲歡喜樂,尋覓精神的陣痛和憂思,敲打起沉甸甸的命運鑼鼓。與人民同呼吸、共患難、心連心。建院七十年來,遼寧人藝在中國話劇壯美畫卷上留下了華麗的篇章。
1938年4月10日,魯迅藝術學院在延安正式成立,史稱延安“魯藝”。在抗日戰爭的烽火歲月里,魯藝創作了一大批優秀文學藝術作品,直接轉化為中華民族保家衛國的精神武器。1945年抗戰勝利后,根據中共中央決定,延安“魯藝”遷往東北繼續辦學。1951年10月,東北魯藝實驗劇團、東北魯藝音樂工作團及東北文協文工團、東北文教隊等多個文藝團體合并到一起,組成了東北人民藝術劇院,她標志著延安精神、魯藝傳統開始和東北地域文化產生了真正的交融。在那火紅的年代里,每一位延安魯藝人都陪伴著劇院一同成長。由塞克、安波、洛汀、嚴正等同志組成的領導集體,為東北人藝即后來的遼寧人藝制定“建立民族的、有地方特色的、革命化的劇院”的方針,為劇院繼承保持并發揚了中國話劇的傳統。1954年,東北人藝話劇團與遼東、遼西兩省話劇團組成遼寧人民藝術劇院。劇院的藝術創作貼近現實、貼近生活,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劇院的藝術家群體也肩負著從“小魯藝”到“大魯藝”不斷轉變的歷史使命。
積極反映人民心聲,熱情謳歌時代精神。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開始由綜合性的劇院轉向專業型的話劇院,按照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來進行創作和生產。遼寧人藝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戲劇體系的基礎上,銳意進取,努力探索,走上了發展中國民族特色的戲劇之路。
劇院曾多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文華大獎”“文華獎”“曹禺戲劇金獎”“中國藝術節大獎”;演職人員也曾多次獲得“文華獎”“梅花獎”“金獅獎”“振興獎”“白玉蘭獎”以及全國各類戲劇比賽金獎、銀獎等。其中劇院排演的話劇《父親》《凌河影人》《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黑石嶺的日子》《郭明義》,連續五次獲得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父親》獲“國家優秀保留劇目”。

話劇《凌河影人》海報
此后,遼寧人藝推出的《代理村官》《開爐》《最后的卡倫》《祖傳秘方》《工匠世家》《天算》等,連續七年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話劇《祖傳秘方》獲第二十六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首次設立的集體獎、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劇目金獎。《干字碑》獲2018年度全國舞臺藝術重點創作劇目,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重點扶持劇目,2021年話劇《干字碑》榮獲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最佳劇目獎、最佳編劇獎。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遼寧人藝的第一個創作高峰期,期間共演出大型話劇75部,反映現實題材劇目50部。遼寧人藝明確了藝術主張,強化了建立國內一流劇院,更好地為觀眾服務的決心,對現實生活的反映更加深刻。遼寧人藝第二個創作高峰是進入新時期后,創作演出大型話劇43部,大多是反映現實生活及時代精神的現實題材作品。世紀之交,遼寧人藝把現實主義戲劇創作方向推進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一時期的作品細膩、真實地描寫當代普通人心靈的變化,表達他們的困惑、煩惱、喜悅、渴求,他們在時代大潮里奮進的腳步。
新世紀以來,遼寧人藝先后推出了話劇《父親》《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郭明義》《干字碑》《北上》等一批擁有廣泛社會影響和高水準藝術質量的精品。通過塑造現實生活中普通人的生動形象,反映時代的進步,體味生活的豐富,成為當代中國話劇藝術長廊中的經典造像。

話劇《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海報
在七十年的藝術發展道路上,遼寧人藝植根于北國熱土,受到健朗蓬勃的關東文化的塑造和洗禮,在深度開掘現實主義人文情懷的廣闊而又曲折的精神歷程中,遼寧人藝的藝術家群體獲得了屬于自己的延綿而持久的藝術坐標。遼寧人藝系統地繼承了延安魯藝的現實主義美學,穩固堅守現實主義演劇風格,由劇院的藝術家群體共同開創的關東演劇學派,最大限度地把現實主義演劇風格成熟化、經典化和類型化,以穩健扎實活躍的身姿介入時代的主流藝術話語,產生了蓬勃而持久的影響力。
時代給予遼寧人藝的藝術創作使命,我們用精品劇目回饋給她。人民給予戲劇藝術家群體的源頭活水,成為我們創作的寶貴財富和不竭動力。2018年,遼寧人藝正式納入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的管理發展體系。在集團大力傳承紅色基因,牢牢把握黨史學習教育的目標要求指導下,遼寧人藝的延安魯藝紅色血脈在新時期的傳承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隨著市場和觀眾審美需求的不斷豐富和發展,劇院的現實主義創作也在探索和發現著新的美學內涵。
集團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工作,以項目制為抓手落實“一家一策”,改革成果日益彰顯。作為一家集話劇、兒童劇、舞蹈、電聲樂團、影視藝術中心、附屬藝術學校于一體的國內大型專業藝術團體,在集團頂層設計、統籌優質文化資源、推動融合發展等方面的工作方針引領下,遼寧人藝的“關東演劇學派”文化品牌得以發展壯大,遼寧人藝的“造血”功能大幅度提升。遼寧人藝在立足于現實主義戲劇創作的基礎上,把創作視野拓展得更為寬廣。
現今,戲劇藝術呈現出了不同以往的嶄新面貌。面對傳統與創新交織,東西方藝術的交流與碰撞,市場與觀眾的考驗,具有光榮傳統和自身藝術風格的遼寧人民藝術劇院以實際行動,在繁榮戲劇演出市場、活躍群眾文化生活、引領時代思潮等諸多方面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危機中遇新機,于變革中開新局。新時代的遼寧人藝,將做好“老字號”的升級改造,“原字號”的發展壯大,“新字號”的培育開發三篇文章。劇院沿著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的演藝力推機制創新,探索“1+1>2”的改革之路,科學激發了劇院旗下話劇團、兒童劇團、電聲樂團、附屬藝術學校的內生發展動力,一批又一批舞臺藝術精品,不斷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常態化的藝術展演、培訓體驗、交流展示等文化活動,把扎根生活的藝術作品回饋給人民。讓遼寧人藝的關東演劇學派特色文化品牌,強有力地帶動文化產業發展,為繁榮社會主義文藝奉獻力量。
七十年來,遼寧人藝繼承弘揚著關東演劇學派,謹守社會的良心,滿懷未來的希望,潛身于生活的激流中,探索真實的本質,肩負著神圣的使命。
七十年來,遼寧人藝的經典作品和充滿創造力的藝術家們,以獨特而有魅力的方式為廣大觀眾留下了時代的影像。
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我們堅信,經歷了七十年風雨洗禮的遼寧人民藝術劇院,在新的藝術征程中會更加巍峨挺拔!

話劇《祖傳秘方》海報

話劇《祖傳秘方》赴馬來西亞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