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一歌
《守望先鋒》(英文名:Overwatch)是由暴雪娛樂公司開發的一款未來地球背景下的第一人稱射擊游戲,于2016年5月24日全球上市。《守望先鋒》精良的游戲制作與合理的規劃運營使其吸引了全球范圍內千千萬萬名游戲愛好者,人氣經久不衰。
游戲短片包括游戲預告片和動畫短片等,用于游戲上線前的宣傳,或是游戲世界的補充說明。隨著游戲技術的進步和游戲市場的擴大,游戲短片的電影化制作已然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游戲公司通過制作精良的短片,展示游戲的世界觀、主要玩法、背景故事、人物設定等要素。短片運用電影化的視聽表達,吸引游戲玩家們的目光,直觀地為玩家們提供了解游戲的機會,從而提升該游戲在玩家群體中的知名度。“‘我們試圖創造一個宇宙,而不僅僅是這款游戲的一個預告片’,《守望先鋒》的視覺效果主管杰夫·張伯倫如是說。杰夫希望這些短片不但能吸引觀眾購買《守望先鋒》,同時還能鼓勵玩家更深入地了解游戲世界。”[1]
本文所要探討的內容圍繞暴雪娛樂公司創作的《守望先鋒》的游戲短片《我們出發吧》,主角為游戲中的中國角色——美。暴雪公司制作的游戲短片以質量精良著稱,游戲玩家們因此時不時戲稱暴雪為“影視公司”,《守望先鋒》的游戲短片也不例外。以中國角色“美”為主角的短片《我們出發吧》于2017年8月24日全球發布,目的是宣傳“美”新上線的游戲皮膚。
“美”的角色設定是一名常駐南極的氣象學家,原名周美靈。她憨態可掬,樂觀向上,極具探索精神,是守望先鋒成員之一。故事的發生地點設定在南極科考站,美的工作地點。短片以一段九年前的錄像作為開頭,交代前事件:科學家們需要進入冷凍艙休眠以減少科考站資源消耗。從短片中呈現的艙位數量來看,科考站本應有六名科學家,而九年后的美蘇醒時,身旁空無一人,唯一的伙伴是與她形影不離的智械——“雪球”,其余科學家去往何方,她不得而知。在信息臺,她了解到守望先鋒的近況:智械危機日益加劇,“黑爪”組織(游戲中反派)與守望先鋒的矛盾仍在延續。她需要離開暗無天日的科考站,與守望先鋒取得聯系,首先要克服資源短缺與信號阻斷的難關。在改裝長途跋涉的必需品——冰霜沖擊槍的過程中,科考站電量徹底耗盡,“雪球”挺身而出,用自己剩余的為數不多的電量支持美完成槍械改造。“美”與寒風搏斗,借助槍械制造的冰墻成功和“雪球”走出科考站,踏上尋找守望先鋒的路。有了科考站外太陽光的照射,“雪球”重獲生機。
《守望先鋒》出自美國游戲公司之手,圍繞游戲角色而創作的短片由該公司一手包辦,那么不管是從角色角度還是短片本身角度,在尊重世界各地區文化多樣性的同時,也或多或少地體現出跨文化的多重色彩。
游戲短片圍繞游戲角色創作,那么應首先討論游戲角色的設定。暴雪游戲設計師曾坦言,中國英雄的設計最大的難題就是要特別考慮到中國的國情和文化,所以設計中國英雄的首要策略是求穩,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也承受了相當大壓力。正式呈現在游戲中的“美”的角色,是設計師們推翻成型設計重新來過的成果,因為初版美看起來像是與現代文明隔絕的愛斯基摩人。游戲上市后,“美”的角色設定收獲了絕大多數中國玩家的認可,有玩家認為,“美”是第一個由西方人把“中國”當作一個平等形象來塑造的角色。

游戲《守望先鋒》
這種平等最為顯著地體現在“美”的背景故事的靈感來源——中國航天科技的探索與冒險精神。不同于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主流話語對中國崛起的抗拒和敵視態度,身為美國公司的暴雪反其道而行之,絲毫不吝惜對中國載人航天精神的高度肯定。短片《我們出發吧》清楚表現出美的性格特質:科考站補給資源因氣候原因未送達,她持樂觀態度面對這一事實,語氣始終輕快;進冷凍倉前,她惦念著“出來之后,就有很多數據等著我們去分析了”,尊重事實、追求科學是她秉持的原則;醒來發現同伴不在身邊,她沒有讓負面情感吞噬自己,很快便恢復了清醒的頭腦,進行下一步行動;接收到守望先鋒的召喚,她克服惡劣的自然條件,不懼艱險向目標前進;對于常伴身邊的智械雪球,她不離不棄,重情重義。短片中展現出美的性格特征,甚至帶有一些烏托邦式的幻想,這樣一個正面的中國形象恰恰代表歐美文化圈對當代中國的認可,不論是從現代化建設層面,還是中華民族奮發圖強的精神層面。
角色外觀設計上,“美”仍然被融入符號化的中國元素。但是比起丸子頭、旗袍、功夫等老生常談的中國符號,設計師們顯然更用心,美的身材被設計成盛唐時期的豐滿美人,發辮上插著一把發簪,服飾上則繡有云氣紋、云雕窗花、如意紋等中國傳統圖案——雖然一般這種圖案應該出現在瓷器或者家具上。試想2038年,一位駐扎南極考察的女科學家,常年佩戴發簪、身著古裝是否合適呢?但暴雪設計師們似乎在“為傳統而傳統”,著重中國古代傳統服飾元素,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將“美”的身份與中國連結在一起。其實在我看來,一件足夠御寒的外衣,加上一面小型中國國旗,足以表現“美”的身份。
游戲短片《我們出發吧》不論是思想內核還是故事模式,都帶有濃厚的美式色彩。換言之,即用中國角色美來演繹一個美國故事。《守望先鋒》的故事背景設定于2038年,此時全球正面臨智械危機,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守望先鋒成員紛紛響應召集令來攜手拯救地球。身處地球上不同文化族群的人們似乎達成共識,攜手對抗智械,世界性戰爭進行的同時,文明對抗告一段落,進入前所未有的和平狀態。聽起來是一個文明融合的故事,而故事中更多的成分其實是對抗。人類與智械對抗,守望先鋒與黑爪對抗,甚至守望先鋒內部成員間也存在對抗,個體與個體間界限分明,是典型的西方話語體系講出來的故事。
《守望先鋒》絕大多數游戲短片完全可以劃分到動畫電影的范疇,鮮明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線、精良的制作,樣樣皆完備。提到美國電影的敘事策略,必然繞不開這個編劇萬金油——“英雄之旅”模式。其中《我們出發吧》便是一部典型的套用“英雄之旅”敘事模型的短片。按照該模型,短片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階段,和同伴一起進入冬眠狀態的“美”在九年后醒來,九年間,科考站資源幾近枯竭,同伴不知所蹤,她在信息臺了解到當今世界戰爭現狀,且受到守望先鋒組織“冒險召喚”,于是她勇于邁進“第一道邊界”;第二階段,主角應與惡勢力進行較量,短片中的惡勢力即為科考站惡劣的環境,“美”制定計劃、改裝武器,為回歸守望先鋒做準備;第三階段,主人公經歷磨難最終回歸,“美”在制作武器的過程中遭遇科考站斷電,同伴雪球選擇犧牲自己的電量幫助美完成剩余制作,整理好行裝即將上路的美與惡劣的自然環境作斗爭,在此過程中險些喪命,最終獲得勝利,踏上回歸守望先鋒的路。[2]
不光敘事層面上的美式特色濃厚,其價值內核更是流露出顯著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二百多年前的西進運動使美國人體會到真正的個人自由,也由此造就了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美國精神”——強調自我實現,體現個人作用。相應地,個人英雄主義也是美國影片的主要精神內核之一。“美”身陷惡劣環境,收到召喚,憑借個人努力沖破黑暗,踏上光明之路,是非常典型化的個人英雄主義的表達。如果以中國文化來演繹這段故事,我會加上集體主義色彩:九年后,美先醒過來,叫醒身旁的五位科學家,科學家們看到眼前景象,集思廣益,設計一個與外界取得聯系的方案,由于資源只能供一人順利走出科考站,科學家們將希望寄托在美的身上,“美”不負眾望,在大家的幫助下完成任務,取得外界援助后折回科考站,救出科學家們。其實以上兩種故事模式對比和《花木蘭》的創作有異曲同工之妙。在中國詩詞《木蘭辭》的敘述中,木蘭雖勇氣可嘉,替父征戰,但最終還是回歸田園,回歸封建傳統。而動畫電影《花木蘭》則將她改編成一位典型的西方個人英雄主義者,她始終擁有強大的意志,最終協助朝廷抵擋住匈奴入侵。

游戲《守望先鋒》
步入21世紀后,中國在國力提升的同時,文化消費水平也日趨提高。西方文化產品原有的東方主義在“敵視”或偏見方面有所削弱,取而代之的是更尊重中國歷史與中國精神的形象建構,如當下西方人氣較高的游戲《英雄聯盟》《堡壘之夜》都有中國角色的出現。“美”作為一名近年來西方游戲廠商塑造的華人女性角色,是暴雪團隊中西方編劇想象與華裔編劇自塑的成功結合,她帶有濃郁的東方特色,是越來越多元化、正面化的中國形象的體現。
注釋:
[1]官圖無限美,實物總縮水:為什么預告片和實際游戲總是相差甚遠?-觸樂http://www.chuapp.com/2015/03/24/274384.html
[2]從《頭號玩家》談“英雄之旅”的劇作模式與敘事能量,《當代電影》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