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連標(教授)胡天嬌
(中國民航大學 天津 300300)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租賃業務也在快速發展,原有的租賃會計準則已無法滿足報表使用者對于財務信息質量的要求,國內外業界和學界掀起了修訂和完善租賃準則的熱潮。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于2010年和2013年兩次出臺征求意見稿,直至2016年1月,正式對外發布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6號——租賃》(IFRS 16),租賃準則的修訂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新租賃準則引入單一會計模型,對于承租人不再區分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在資產負債表中單獨確認使用權資產和租賃負債。由于目前我國在冊飛機約有60%是通過租賃獲取的,實施新租賃準則后“使用權資產”模型的確立對于航空公司而言,大大增加了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和負債,使用權資產折舊和租賃負債確認的利息會反映在利潤表中,現金流量表的結構也會因為將經營活動現金流出計入籌資活動現金流出而發生巨大變化,報表項目的變化會引起企業各項財務指標的變動,對報表使用者利用相關信息做出決策產生了重要影響。
(一)IFRS 16的變化。IFRS 16對于承租方的影響主要涉及租賃的定義、核算方法和豁免。第一,IFRS 16重新定義了租賃,強調控制,區別于舊租賃準則下的風險、報酬是否轉移,規定租賃是指在一定期間內,出租人將資產的使用權讓與承租人以獲取對價的合同。第二,IFRS 16將承租人原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業務統一歸類為融資租賃,使用相同的核算方法。第三,對于短期租賃和低價值租賃,承租人可以采用簡化處理原則,不確認使用權資產和租賃負債,租賃付款額計入經營活動現金流出。
(二)對標的資產經營租賃資本化的研究。自1976年以來,國外學術界通過研究租賃行為是否會產生資產或負債,形成了對經營租賃資本化的初步探索。1996年,美國租賃協會發布報告中提出承租人需要將1年以上期限的租賃付款額確認為一項等于最低租金業務現值的租賃負債,形成了租賃資本化的雛形。在此基礎上,Beattie和Edwards(1998)以英國300家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發現報表中未披露的長期負債和長期資產分別有39%和6%,如此大量的表外資產和負債表明經營租賃資本化會顯著降低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資本周轉率、銷售凈利率等關鍵財務指標,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和利益相關者的決策。隨著經濟的發展,原有租賃準則的缺陷越來越明顯,對租賃準則的修改和調整被提上日程。IASB發布了兩個版本的征求意見稿后,進一步激發了學者對經營租賃資本化的研究。Bruce和Bradbury(2010)、Singh(2013)、呂沙、王玨(2020)等支持經營租賃資本化,認為將標的資產經營租賃資本化更符合決策有用觀的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將經營租賃業務反映在報表中規范了租賃業務的會計處理方式,符合“實質重于形式”的要求,增強了財務報表的可比性,便于報表使用者做出恰當的經濟決策。
(三)對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的研究。國內外學者對于舊租賃準則對財務會計信息質量影響的研究由來已久。
一方面,部分學者認為舊租賃準則會降低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第一,美化財務指標:Imhoff和Thomas(1988)認為企業通過表外融資美化企業財務指標,使得財務杠桿率和資產負債率偏低、股東回報率虛高。第二,企業進行盈余操縱:吳穎和張秋生(1999)、黃維娜等(2017)認為企業大量確認經營租賃已經成為我國企業盈余操縱的一種手法,表外融資隱藏了大量負債,降低了企業的財務風險,便于企業融資和管理層通過虛構財務指標謀取個人利益。第三,影響報表使用者的經濟決策:企業財務指標不實、管理層盈余操縱勢必會對報表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造成負面影響,鄔烈嵐和朱淑俊(2018)、Ginner和Pardo(2018)、徐經長(2019)認為管理層通過美化真實租賃結構降低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使得投資者因會計信息失真造成決策失誤。而新租賃準則的實施給報表使用者提供了更加真實的財務數據,曠熙睿(2020)發現經營租賃資本化提高了相關企業的財務會計信息質量,可以使投資者做出更有利的經濟決策。綜上,這部分學者認為舊租賃準則下財務信息不透明,存在管理層為了謀取利益美化報表,影響報表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需要對其進行修訂。
另一方面,在探討租賃準則是否應該修訂的過程中也有學者提出質疑,認為新租賃準則會加大融資和會計核算難度,造成大量資金流出企業。浦剛和史燕平(2016)、余應敏(2019)發現新租賃準則對企業融資影響較大,尤其是航空、船舶這類重租賃資產企業,并且會計核算難度相應加大,投入資金被動增加。這部分學者認為我國租賃業發展尚不成熟,經營租賃資本化會導致企業喪失經營租賃表外融資的優勢,關鍵財務指標的異動會持續降低供應商與客戶對企業的商業信用評級,改變股東對企業盈利能力的看法和持股意愿,造成企業融資成本上漲,中小企業和高負債企業融資更加困難。
以上文獻基于租賃發展史,從改進舊租賃準則下“兩租分離”的弊端,并對新租賃準則的實施和影響進行了分析。近年來,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國內學者大多分行業對企業適用新租賃準則后的報表進行了重述,以確保在單一租賃準則變動的影響因素下更直觀地展現出該變量對于企業各方面的影響。本文針對以國航為代表的民航業適用新租賃準則后的變動,為保證航空公司境內外報表的編制基礎一致,根據年報披露選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進行調整更符合企業對于準則的運用。本文參照以往研究方法重述國航2018年財務報表而不是直接對比分析2018年與2019年財務報表,更能直觀地體現出租賃準則變動產生的影響,也便于分析企業應對新租賃準則應當采取的措施。
(一)樣本選擇。國航全稱為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我國唯一一家載旗民用航空公司,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聯盟——星空聯盟的成員,同時在境內外上市,按照規定于2019年1月1日起適用IFRS 16。根據相關年報披露在冊飛機數量,國航近三年飛機數量呈現增長態勢,2020年達到707架,租賃占比高達59%,近三年租賃飛機占持有飛機總量的近60%,經營租賃飛機占比接近30%,經營租賃與融資租賃基本持平,如表1所示。國航的飛機持有量較大,大量經營租賃業務在2019年以前沒有反映在報表中,IFRS 16將經營租賃資產歸入表內勢必會產生大量的資產和負債。鑒于國航經營租賃的規模以及涉及的金額,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探析IFRS 16對國航產生的影響。

表1 國航飛機持有狀況
(二)會計處理。站在承租人角度,IFRS 16的核心變化在于將經營租賃納入表內,除短期租賃和低價值租賃外,不再區分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進行統一的會計處理。首先,本文借鑒鄔烈嵐(2018)的研究方法計算國航經營租賃飛機資產的價值,根據2018年國航年報中披露的固定資產中飛機賬面價值為145 295 919.00千元,近三年機型并無重大變化,因此根據表1機隊中不同擁有方式可得經營租賃飛機賬面價值約為61 750 765.58千元,確認為租賃負債,租賃飛機的使用年限約為5至12年。本文統一假設租賃期為12年,平均機齡為6.73年,為方便計算假設已使用7年,剩余租賃期為5年。由于報表中并沒有披露具體租賃內含利率,借鑒同期銀行借款利率,使用5%作為折現率,不考慮飛機凈殘值,假設年租金相同,則自2018年起,后五年的年租賃付款額為12 350 153.12千元,計算年租金付款額5年期5%的年金現值為53 469 987.91千元,確認為使用權資產,根據5%計提利息,得到未確認融資費用為8 280 777.66千元,根據年報數據,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租賃付款額現值 單位:千元
租賃期開始日,應做如下會計處理:
借:使用權資產 53 469 988
租賃負債——未確認融資費用 8 280 778
貸:租賃負債——租賃付款額 61 750 766
在后續計量中,使用權資產采取直線法計提折舊,每年確認的折舊金額為:10 693 997.58千元(3 469 987.91/5),當年應確認的利息費用為2 673 499.40千元,做如下會計處理:
借:管理費用等 10 693 998
貸:累計折舊/攤銷 10 693 998
借:財務費用 2 673 499
貸:銀行存款 2 673 499
(三)財務分析。
1.對財務狀況的影響。按照IFRS 16規定將經營租賃確認的使用權資產53 469 987.91千元和租賃負債61 750 765.58千元計入資產負債表,反映在非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負債的報表項目,使得資產總額由原來的243 716 006千元調整到297 185 993.91千元,負債總額由原來的143 159 074千元調整到204 909 839.58千元,將表外的資產負債納入表內能夠更準確地反映企業本年度財務狀況,避免企業美化財務信息,如表3所示。盡管表中的資產和負債同時增加,但是調增幅度不同,總資產變動率為0.22,小于總負債的變動率0.43,說明企業的債務情況比舊租賃準則下更加嚴峻,對此,利益相關者會更加謹慎地選擇是否進行投資,給企業造成一定程度的融資困難和資金管理成本。

表3 主要項目分析 單位:千元
2.對經營成果的影響。根據IFRS 16規定,國航按照一貫的財務報表編制基礎以及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運用,將使用權資產在折舊期內按直線法計提折舊,為方便計算假設預計凈殘值為0,當年經營租賃飛機的折舊額為10 693 997.58千元,調整后的折舊額為39 037 456.58千元,折舊額增加38%。一方面折舊增加會使企業營業成本增加,降低企業營業利潤,另一方面折舊具有抵稅作用,對于企業的所得稅費用會產生影響,影響企業凈利潤。根據租賃負債每年確認利息費用,當年確認利息費用2 673 499.40千元。如上頁表2所示,直線法下對使用權資產計提折舊額是固定值,而實際利率下對租賃負債確認的利息費用呈現出前高后低的現象,利潤呈現出先低后高的態勢,可知以后年度營業利潤的減少幅度會降低,長遠來看企業經營成果趨向良好。
3.對現金流量的影響。IFRS 16對現金流量總額并沒有產生影響,而是對現金流出項目類別進行了調整,主要體現在將原來的經營租賃租金計入經營活動現金流出的金額調整到納入籌資活動現金流出項目中。如表4所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經過調整后為84 888 877.91千元,增加了170%,而籌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調減到-74 852 886.91千元,降低了250%,可見,在新租賃準則下國航的現金流量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

表4 現金流量表分析 單位:千元
4.對財務指標的影響。
(1)償債能力方面。衡量償債能力的重要指標選取資產負債率(總負債/總資產)和權益乘數(總資產/所有者權益),根據表5,國航2018年資產負債率調整前為0.59,適用新租賃準則后調增到0.69。民航業作為重資產行業,資產負債率普遍偏高,調整前處于行業較低值,調整后處于行業較高值,但總體還在可接受范圍內。由此可見資產負債率提高反映出企業的償債能力降低,負債占比過大,經營穩定性有所下降,財務穩健性下降,財務風險加大。權益乘數(總資產/所有者權益)由2.42提高到2.96,將經營租賃納入表內對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并沒有產生影響,該指標的變化是由于資產的增加,說明企業的負債規模提高,所有者權益所占比重減少,企業的財務杠桿加大,最終加劇企業財務風險,威脅債權人的利益。

表5 財務指標分析
(2)營運能力方面。選取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總資產)來衡量企業的營運能力,在新租賃準則下將原來經營租賃的飛機作為使用權資產劃分為非流動資產,使得總資產增加,而新租賃準則對營業收入沒有影響,造成了國航資產周轉率由0.56下降到0.46。整個民航業的資產周轉率都不高,國航處于行業較高水平,在適用新租賃準則后下降了0.1,營業收入沒有變動,總資產增減,對于企業資產管理質量和利用效率具有負面影響,表明利用資產進行經營的效率變低,總資產獲得收益的能力下降,營運能力受到削弱。舊租賃準則下,經營租入的資產不需要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形成“表外資產”,容易高估企業資產周轉率,故新租賃準則更加真實地反映了企業的運營狀況。
(3)盈利能力方面。選取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營業收入)衡量國航適用新租賃準則后盈利水平的變動,經調整后營業利潤率由0.07下降到0.06,下降了0.01,原因在于營業利潤的變動,將租賃負債從營業成本中扣除,再將使用權資產確認的折舊費用和租賃負債確認的利息費用調增至企業的營業成本,使得企業的營業利潤下降1 017 343.86千元,而營業收入不需要調整,造成營業利潤率下降。但是,按直線法計提折舊的會計政策下確認的折舊費用是固定的,而實際利率下的利息費用是遞減的,可見對于企業營業利潤的影響在逐漸縮小,營業利潤率在租賃期內趨向穩定。
(四)Altman-Z模型分析。本文借鑒鄔烈嵐和朱淑俊(2018)的方法,運用Altman-Z模型探討國航報表經過調整后分析的合理性。Altman-Z模型通過對財務指標的計算來評價企業當前的財務風險,Altman-Z模型為:

Z的大小與破產風險的大小負相關,其中未知數的公式、含義及結果如表6、表7所示。

表6 Z值計算

表7 Z值含義
國航在調整經營租賃業務后,流動資產(23 726 107.00千元)、權益市場價值(110 969 588.01千元)和銷售收入(136 774 403.00千元)都未發生變化,其余各項目在上頁表3中列示。國航經營租賃調整前的Z值為1.26,財務風險很高,調整后進一步下降到0.93,對企業而言,Z值越大,財務風險越高,而國航的Z值明顯小于1.8,說明國航的經營狀況存在問題,實施新租賃準則加劇了國航的財務危機,展現出國航的財務壓力較大、財務管理成本較高,可能面臨融資困難等財務問題。并且由表6可知,無論是調整前還是調整后國航的營運資本均為負,說明企業的流動資產小于流動負債,營運能力存在明顯不足,將一部分租賃負債劃分到“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的流動負債項目中加劇了營運壓力。權益市場價值與總負債的比值小于0,也說明企業的負債比重過高,存在較大的財務風險,應當引起管理層高度關注,提前尋求應對措施。
綜上可知,Z值的分析與上文分析一致,反映出企業經營狀況不佳,財務風險較大,說明經營租賃業務若是不在報表中確認,會修飾企業的各項指標、美化報表,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的判斷,做出不當經濟決策。將經營租賃業務反映在報表中,充分反映出資產、負債、利潤、現金流的真實狀況,緩解信息不對稱,可以更加充分地體現出“實質重于形式”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但是,對于企業來說,其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下降,會使報表使用者對于企業的財務信心下降,影響借貸決策和投資信心,造成企業融資困難,財務管理成本加大。
(一)結論。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IFRS 16對于國航飛機租賃業務的財務影響,根據新租賃準則規定將經營租賃確認為使用權資產和租賃負債反映在報表中,重述了國航2018年的財務報表,并重新計算分析相關報表項目和指標變動,國航的資產、負債、利潤、現金流量都受到了影響,財務指標發生變動,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都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對于報表使用者而言,會影響其經濟決策;對于航空公司而言,會增加其融資難度和財務管理成本。
第一,對資產負債表的影響。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通過在資產負債表中確認使用權資產和租賃負債,使得企業的資產和負債大幅增加,但是負債增加的幅度明顯大于資產增加的幅度,致使企業營運資本出現負值,導致財務風險加大,資產負債率進一步提升,企業長期償債能力下降,對于企業融資產生不利影響。但是,將經營租賃業務反映在表內,避免了經營租賃下的表外融資現象,揭示了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更加有利于報表使用者做出科學的決策。第二,對利潤表的影響。新租賃準則需要對使用權資產計提折舊,采用直線法攤銷,對于租賃負債采用實際利率法確認財務費用,在利潤表中不僅會直接增加相關項目金額減少營業利潤,還會通過影響所得稅進而影響凈利潤。第三,對現金流量表的影響。新租賃準則將租賃相關現金流由原來計入籌資活動現金流出轉變為計入經營活動現金流出,總體現金流凈額并沒有發生變化,主要影響現金流內部結構。
(二)對策。IFRS 16經過了十年的意見征詢才最終得以制定發布,對于揭露航空公司真實財務信息更加有利。對航空公司來說,適用新租賃準則一時難免會造成財務波動,但是,其反映出的更加合理的財務信息對于利益相關者各方而言是有利的。新租賃準則對航空公司產生的不利影響促使航空公司盡快做出反應,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以使航空公司更加健康成長。航空公司應當了解新租賃準則對其財務狀況造成的影響,根據自身的戰略規劃、經營狀況、風險承受能力等來決定適用的租賃形式和規模以及采取其他針對性措施提升整體效益。
第一,保持充足的現金流。現金流是航空公司持續經營的命脈。對此,航空公司可以適當減少不必要的投資活動,避免投資于低收益資產,制定合理的現金持有政策,在考慮現金持有成本的基礎上保持充足的現金流以應對償債能力下降造成的融資困難。保持并提高自身信用評級,以便與銀行等信貸機構進行長期穩定的合作,獲取充足的資金輸入。充分利用國家政策優惠,將政府補助落到實處,在購進或租賃飛機等資產時利用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在為國家財政做出貢獻的同時,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降低自身不必要的現金流出。航空公司可以重新考慮獲取資產的方式,調整租賃結構,根據自身資金狀況以及未來公司戰略自行選擇租賃還是購買。
第二,利用準則中對于短期租賃和低價值租賃較為寬松的政策,適當選擇短期租賃,例如在旺季的時候增加短期租賃方式,匹配航班的增加,更好地應對旺季旅客大幅度增長的情況,更能帶動航空公司營業收入以及人力等相關資產的充分運用。統籌租賃合同期限,可以適當將一般租賃業務轉換為短期租賃,在淡季減少閑置資本,砍掉部分不必要的支出,減少現金流出。短期租賃的方式更加靈活,但是成本一般相對較高,如果大量使用也會造成航空公司現金流緊張,甚至負債增加過多,并且航空公司應當注意租賃的穩定性,減少惡性競爭。因此,航空公司應在合理規劃航線、航班狀況后,權衡各租賃方式的資本成本和相關利弊后再做出決策。
第三,財務人員應盡快熟悉新租賃準則,審慎考慮租賃合同中的租賃期限、折現率、租金安排,提高報表反映信息的科學性。盡管航空公司對于人力資源配置要求較高,但是在應對新租賃準則時也應該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吸取專家學者的經驗,避免因準則變化而給航空公司造成報表編制不明的問題,影響報表使用者獲取財務信息和做出經濟決策。租賃業務不僅關乎航空公司的資產、負債等項目的變動,還涉及到納稅、融資、投資等多個方面的變動,航空公司應當選拔更專業的人才來應對這些變動,積極組織內部人員學習交流并與外部專家學者等充分溝通,統籌好各個方面,使各部門協調配合,產生更高效益。
(三)展望。本文數據來源于上市公司審計年報,部分數據經過合理估計存在一定偏差,故在準確性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單一樣本也不足以說明整個政策的實用性和總體影響,僅為相關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在后續研究中還可以繼續利用大數據樣本進行分析。新租賃準則實施的時間不長,一些利弊并沒有得到充分反映,尤其是一些長期影響并沒有得到驗證,相關企業經營政策還在變動,故各方應在積極采取應對措施的情況下不斷提升對于新租賃準則的認識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