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 潔
(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營林分院,云南 昆明 650021)
石漠化是一種近些年伴隨著環境惡劣,所出現的一種全新的生態問題,其發生地點會出現大量的植被被破壞,同時在巖溶地區的土地發生嚴重的退化問題,這樣就形成了大面積的石漠化。
石漠化多在一些熱帶、亞熱帶氣候條件下,讓熔巖容易持續的發育,并且加上人為活動的頻繁,以此造成了嚴重的干擾,使得地表植被被嚴重的破壞,加大了水土流失的加大,讓原本土壤當中的基巖裸露出來。為此,石漠化本質上就是一種地表上出現大量的碎石、礫石,以此形成的一種荒漠化生態問題。
在我國云南省滇東南地區,由于地理環境呈現出喀斯特地形,并占據著國土總面積的40%以上,并基本上都為發育類型。這樣的地形下,十分容易出現石漠化。同時,不僅在滇東南地區,在其他地區也發生了不同程度的石漠化。發生重度石漠化的局域并不多,但是出現了大量潛在的石漠化區域,以此就要在未來的環境管理中,要格外的重視起石漠化的控制工作。
在當下石漠化逐漸形成的因素當中,自然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人為因素則是石漠化發生的推動力。在一些碳酸鹽巖區域,由于容易淋溶,成土慢的特征,會在早一些降水量較大的區域,快速的推動石漠化的發生。人們就會需要更加明確作出石漠化的形成因素,以此開展針對性的治理措施,控制石漠化的大面積形成。
2.1.1 氣候因素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出現,使全球的降雨量都在不斷的提升,因此在滇東南地區的氣候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在近些年的氣候變化中,逐年降水量的不斷提升,導致了泥石流形成越來越多,因此對于水土環境的破壞也越來越嚴重。而在旱季的降雨量上,由于越來越少的降水,導致干旱的出現,同樣也是造成石漠化的重要因素。
2.1.2 植被生長
在長期的生態環境變化中,使得石漠化地區水土流失越發明顯,以此原本適宜植被生長的土壤越來越少,對于單一型的植物而言,十分容易受到破壞。一旦出現了嚴重的石漠化問題,就會造成當地出現寸草不生的情況發生。
2.2.1 耕作方式的不合理
在巖溶區人們所開展的農業種植,基本上都是以山坡種植農作物方式為主。在實際的農業種植中,主要采用的是刀耕火種的方式。但是由于在巖石表面所具備的基礎土壤較少,使得在日常的耕作過程中,會采用不合理的耕種方式。伴隨著強降雨的發生,巖土當中的土壤越來越少,進一步加快了石漠化的發生。巖溶地區能夠開展種植地區的面積越來越少,以此為了解決糧食問題,當地群眾就會開展毀林開荒的行為,雖然擴大了種植面積,但是也進一步的提升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2.2.2 亂砍亂伐
在巖溶地區基本上都是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因此在這些地方的農民,其燃能的獲取主要來源都是柴薪,或者使用一些農作物和秸稈。為此,伴隨著當地不科學的開采,嚴重的影響到了當地植物的生長。在這樣的開采過程中,使得當地的森林資源受到了極為嚴重的破壞。在長期發展下,讓當地的土地失去了植被的保護,以此在面臨大量降水之后,就會出現水土的大量流失。
隨著石漠化的不斷加劇,導致當地的土壤環境越發的不適宜當地的農業種植,因此需要積極的針對石漠化出現的問題,采用針對性的解決方式。在石漠化的影響下,讓大量的群眾選擇離開了家鄉,形成大量的生態性移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當地的自然因素影響造成的,但是也有著人為因素造成的影響,使得需要有針對性的對中度或者一些輕度的石漠化地區,開展完全的治理工作,這樣才可以很好的構建出綠色的家園。
在這些發生石漠化的地區,很多農民的受教育程度并不高,導致所具備的環保意識嚴重不足。在未來的石漠化處理工作中,首先要加強對農戶的環保教育工作,以此避免在日常的環境管理過程中,出現亂砍亂發的現象。另一方面,還要進一步的加強對自家飼養的牲畜的管理能力,避免采用山坡散牧的飼養方式,以減少對山坡的植被造成嚴重的破壞。而對于需要使用能源的農戶,政府部門要及時的提供補貼,解決農戶的生活問題。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保護工作體系中,才能充分的實現環境保護,讓農戶從思想層面實現環保意識的提升。這樣在解決石漠化工作的過程中,才有著較高的主動性。
在石漠化治理過程中,還要充分的結合出現的各種問題,采取因地制宜的處理方式,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制定出針對性的解決方式,并在針對方案進行系統性的評估,以此實現預期的實際效果。
在實際的工作中,要嚴格制定計劃,對計劃有序的開展。例如,對于重度石漠化的地區治理,就要采用退耕還林的治理措施,積極提升當地植樹造林規模。對于輕度石漠化的地區治理,則是需要采用預防為主的治理措施,以此充分保護好現有的植被數量,以此避免一些全新的石漠化地區產生。
在石漠化的地區治理中,不僅要提升農戶的生產生活水平,還要對生態環境建設加以保護。結合當地的實際種植情況,選擇合適的樹種進行大面積的種植。在樹種選擇上,要盡可能的選擇一些多年生、經濟價值型較高的鄉土樹種,這樣就可以很好的在種植過程中,起到提升農戶經濟效益的作用。同時,政府部門要發揮政府職能,積極進行市場調研,對宏觀進行調控。不能由于單一性的植物種植,而讓市場的供給過多,因此降低農戶參與石漠化治理工作的積極性。
對當地需要進行氣候資源方面的詳細勘查,進行針對性的生態恢復。在有效的治理石漠化的工作中,需要加強植樹造林力度。例如,在我國的廣西地區,由于溫度比較適宜,就會使得降水較為的豐富,選擇適生條件較好的植物進行生態恢復,為自然資源恢復創造了重要基礎條件。因此,在治理方案的制定中,要很好的針對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進行生態方面的研究,以此有效的改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在處理一些治理難度較高的地區,還應充分的發揮科學技術的力量。特別是在林業部門的工作中,要有系統的組織科研人員,對石漠化地區的農戶,進行植樹造林技術的培養,充分普及石漠化治理的各種技術方法的普及。在這樣的治理工作中,才可以有效的發揮出科學技術的價值。
綜上所述,在未來的環境變化下,使得石漠化越發的受到人們的重視。之后采用針對性的治理方式,才可以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保障農戶的實際經濟收益,也讓我國的自然環境呈現出可持續的發展態勢,“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成為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