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日明
(廣西北海市防護林場/北海市冠頭嶺森林公園管理處,廣西 北海 536000)
近些年,我國海岸周邊土地被大規模地開發與利用,同時越來越多的圍海養殖池出現,垃圾污染、工業污染問題嚴重,沿海區域的紅樹林濕地正面臨巨大的威脅,也遭受著嚴重的破壞。紅樹林面積飛速下降,生態系統受到破壞,因此必須要了解紅樹林在海洋環境中的作用,并找到有效的種質資源保護方法,對海洋森林資源的保護有著重要意義。
海洋災害指的是海洋自然環境出現的異常改變而引起的所有災害問題,可以將海洋災害具體細分為以下幾種:海冰災害、海浪災害、海水入侵災害以及暴潮災害等等,這些自然災害問題的發生嚴重地影響著我國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在全球范圍內受到海洋災害威脅最大的國家之一,且我國人口眾多,沿海地區人口更為密集,每年因海洋自然災害問題導致的人員傷亡情況及經濟損失愈發嚴重。紅樹的形狀較為特殊,生長環境也極為不同,紅樹擁有漂亮的花與各種各樣的根,具備其他植物不具備的美化海洋生態環境的功能,同時能夠防止海洋近地出現嚴重的泥沙流失問題,還能有效地抵擋海浪可能對近海濕地造成的侵蝕影響。因此紅樹林的保護工作有助于維持海洋生態環境的平衡,減少海洋自然災害發生對沿海城市帶來的不利影響。
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海洋生態環境已經遭受到了不可修復的嚴重破壞,紅樹林有著地球之腎的美稱,無論是對于保護生態環境而言,還是對于保護水質來說都有著重要的價值。紅樹抵御污染問題的原理比較復雜,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紅樹中含有的大量丹寧成分,使紅樹即便在污染問題嚴重的環境下也能夠健康、茁壯地生長。實踐研究表明,如果在已經發生嚴重污染的環境里種植紅樹林,將能夠起到對環境中重金屬離子的吸收,丹寧成分與重金屬離子發生化學反應,進而去除重金屬中的毒性。紅樹林生態系統是較為復雜的系統,并不只是單純的種植紅樹,還包括細菌、藻類、魚類以及浮游動物等等,共同構成的厭氧、需氧凈化系統。在這個凈化系統里,紅樹林可以利用其自身所擁有的吸收吸附功能將污染物進行降解與轉化,實現對水質的優化。不僅如此,紅樹林還能夠將生態環境中存在的磷氮分子進行消除,消除后紅樹林的環境不再適合有害的藻類生存,將會直接起到凈化海洋水質的效果。
生物多樣性保護一直以來是我國的重要發展目標之一。所謂的生物多樣性,指的是在一定的環境下,所有的動植物、微生物、物種都能夠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海洋系統的發展與修復再生都取決于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平衡基礎,如果海洋生物多樣性循環受到了根本性破壞,將會直接表現為不可逆轉的嚴重海洋生態危機。紅樹林是諸多海洋生物較為理想的生活場所,無論是魚類還是水鳥類都能夠得到良性生長,實現了對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有效保護,從而有利于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如今已知的海洋生物多達2.6萬種,占世界已知海洋生物種類的百分之十,而紅樹林就是我國最具有代表性的理想海洋生物棲息地。
紅樹林是一種以紅樹植物為主,其他生物為輔的擁有豐富物種的生態群落,紅樹林濕地中的各個物種之間相互制約但又相互依賴,同時具有儲水、儲能作用,提供了極為豐富的物種基因。森林資源是產生經濟效益且人們賴以生存的重要環境。紅樹林資源是一個巨大的基因庫,紅樹林種質資源包括紅樹林濕地中的全部物種基因與生態系統內繁殖的資源。保護紅樹林種質資源,就能夠有效地保存多樣性的基因,防止出現基因丟失問題,保護了生物多樣性基因繁衍的基礎條件,有利于實現生態系統及紅樹林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提升自然災害抵抗能力與防御能力。通過對紅樹林的合理移植及細心栽培,能夠極大程度地提升紅樹林對海洋環境的保護作用,由此可見紅樹林種質資源保護的重要性。如果紅樹林遭受到人為傷害,例如大面積的砍伐,或者受到如地震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則增加了水土流失、環境污染等問題的發生概率,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社會的長遠健康發展。因此,紅樹林種質資源的保護具有必要性。
目前我國紅樹林植物的資源越來越少,為了有效地實現紅樹林種質資源保護工作效果,就必須要將增加生物多樣性作為主要目標,大力發展苗圃基地。雖然與人工培育的紅樹林相比較,天然分布的紅樹林群落的生存能力更強,但是目前我國的環境資源愈發嚴峻,天然的紅樹林數量越來越少,只能通過采取各種措施才能為植物生長提供相匹配的適宜生存環境。隨著瀕危物種以及滅絕物種數量的增加,為了更好地保護我國生態系統,可以采用人工干預培育的方式增加紅樹林種質資源。
大力優化紅樹林群落結構是保護、恢復生態系統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以海南省為例,該省原有的固定紅樹林群落數量越來越少,甚至某些紅樹林群落已經逐漸消失,切忌盲目地追求紅樹林群落結構優化。如果盲目地僅僅通過人工引種方式對紅樹林群落的數量進行增加,不僅不能起到優化紅樹林群落結構的效果,反而會直接破壞生態系統平衡。長此以往,紅樹林群落中的植物資源差異性將越來越小,進而紅樹林群落結構的多樣性受到負面影響。因此種質資源的有效性保護需要在科學育種的同時,加大對紅樹林群落所在區域的氣候條件及水文環境研究,結合紅樹林群落結構的實際情況,不斷優化紅樹林群落結構,進而達到提升紅樹林生態系統穩定性的目的。通過實驗研究表明,想要更高質量地實現紅樹林種質資源保護工作,增加紅樹林生物的物種多樣性,采用鄉土樹種進行造林的方式是更有效的。不僅如此,通過對紅樹林群落結構的規劃,能夠避免紅樹林群落出現趨同性現象,實現紅樹林群落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最終促進紅樹林群落植物資源的可持續長遠發展。
自從進入二十一世紀開始,我國海南省就開展了具有代表性的紅樹林種質資源保護工作,且已經取得了較為理想的保護成效。具體來說,可以采用的紅樹林種質資源保護措施就是在紅樹林群落區域范圍內建立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嚴禁出現亂砍濫伐問題,同時安排專業人員對紅樹林保護區進行管理。目前我國多個紅樹林群落所在區域已經制定了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紅樹林種質資源保護相關法律法規。不僅如此,作為政府部門,必須要采取相應的政策對紅樹林種質資源保護工作進行干預。首先,重視保護項目的科學研究,加大科學研究資金的投入力度,建立紅樹林苗圃,或者研究紅樹林種植技術,不斷提升紅樹林群落種質資源的環境適應能力,改善紅樹林群落的發展穩定性。其次,紅樹林種質資源保護工作離不開當地居民的配合與支持,例如可以鼓勵當地民眾一同培育紅樹林品種,對于參與紅樹林種質資源培育的居民政府應當給予一定的經濟支持。第三,政府職能部門需要加大相關執法力度,對于出現的任何違反紅樹林種質資源保護規定的行為,都必須要對其依法進行嚴肅處理,對于破壞紅樹林種質資源以及惡意養殖的行為要堅決取締,不能放任任何違法行為的出現。通過堅持采用宏觀調控政策進行依法治理的方式,形成相對完善的紅樹林種質資源保護流程,從根本上實現紅樹林種質資源的有效保護。
隨著社會生產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先進技術在紅樹林種質資源保護工作中得到了普及應用,相應的管理水平也實現了進一步提升。隨著相關專業技術的提升,我國采用的資源保護方式以及管理模式都發生了變化。其中最為重要的新技術就是遙感技術,通過應用遙感技術,能夠實現對紅樹林種質資源的實時監控,有利于相關部門對紅樹林資源分布區域進行監管,同時更容易進行紅樹林濕地資源的調查與評估,掌握最為真實的紅樹林種質資源區域分布情況。不僅如此,通過對紅樹林種質資源的科學監測,能夠得到更加準確的資源數據,進而起到為科學研究提供數據參考依據的作用。利用先進的管理技術與培育技術,能夠有效地改善存在于傳統園林管理模式中的弊端,大力培育新物種,對于培育出來的新物種,還應當加強對相關工作人員的管理,盡可能地找到提升新物種環境適應能力的途徑。最后還要不斷開發旅游資源,所有旅游資源獲得的收入可以應用于科學研究中,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循環,充分改善紅樹林種質資源分布情況。
近些年,我國各個環保部門及林業部門都一直在研究如何利用濕地實現對污水的凈化作用,紅樹林因其自身所具備的優勢能夠吸收多種污染物質,因此紅樹林濕地一直被認為是較為理想的污水凈化途徑,但是因為紅樹林所具有的特殊生長性質以及對生活位置的要求、生活習性的特點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紅樹林種質資源的可利用空間。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科研人員能夠通過更多的科學手段,例如進行基因工程的研究來增加紅樹林種質資源的生長空間,想辦法將紅樹林植物引入城市中,使其能夠用于對城市綠化建設以及水庫、淡水以及湖泊的水質凈化中。海洋環境及水文環境的污染問題較為復雜,紅樹林植物可以與例如風車草等濕地植物共同構建成可以用于水質凈化的人工濕地。
自進入“十二五”時期以來,我國對于海水淡化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同時促進更多的政策頒布實施,諸多具有產業示范作用的項目工程得到了充分落實與建設,可以說我國已經邁入了海水淡化的快速發展行列。但是,我國超過半數以上的海水淡化項目工程在完工之后卻陷入了閑置的尷尬境地,淡化后的海水難以找到合適的買家,而且淡化海水的利用率較低。究其根本,發現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海水淡化的成本過高,導致淡化水的價格無法降低,而且目前絕大多數的海水淡化加工廠使用的能源都是柴油,不僅成本高,而且還容易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柴油燃燒會在空氣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會對控制質量產生污染,同時也會威脅著人類生存及動植物的質量,因此必須要盡可能地尋求一種節能減排的海水淡化技術。對紅樹林的生長習性進行研究發現,紅樹林之所以能夠在潮汐的環境下仍舊健康的生存,關鍵就在于紅樹林的根系,上面的毛孔能夠快速吸收空氣中含有的氧氣。當紅樹林根系在水面以下時,根系的毛孔將會產生變化,能夠幫助海水進入植物中,退潮后,根系中多余的水分還能通過毛孔排出去。在這個海水吸收與排出的過程中,紅樹林會過濾掉海水中百分之九十九含量的鹽分,存在于植物體的鹽分在傳輸到葉子上,葉子脫落后會重新進入海洋生態循環系統。由此可見,紅樹林種質資源所具備的海水淡化作用應當受到相關部門的關注,通過研究紅樹林種質資源海水淡化的過程,發展先進技術,將海水淡化工程從傳統的工業性工程逐漸轉變為生物性功能,在節約能源的同時更好地維持生態系統穩定性與完整性。
綜上所述,紅樹林種質資源在整個生態系統中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能夠起到陸地資源與海洋資源的連接媒介作用,同時也有利于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與平衡。目前隨著我國環境惡化情況的愈發嚴重,紅樹林種質資源的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想要更好地利用紅樹林種質資源,就必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紅樹林種質資源保護措施,盡可能對我國紅樹林種質資源區域分布情況進行改善,最大程度地發揮紅樹林種質資源優勢,為我國海洋環境的優化及生態環境的建設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