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順武
(廣西省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鄉林業管理站,廣西 柳州 545508)
油茶適宜生長在高山及丘陵地帶,有利于幫助山區農民合理地利用山地資源,對當地農業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廣西三江縣同樂鄉的地貌特征主要包括殘余山地、陡崖窄脊山、V形谷、河從丘陵河流谷地、殘余山前梯地等,將油茶作為當地主要經濟作物,能夠對當地的山地資源實現合理配置。且當地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區,年平均氣溫為17℃~19℃之間,年平均降雨量為1493mm,具有雨熱同季、寒暑分明的特點,為當地油茶健康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種植條件。且油茶作為當地“十大百萬”扶貧項目,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當地農民擁有一定的油茶種植經驗,油茶種植也成為當地實現脫貧致富的重要條件之一。對此,為了提高廣西三江縣同樂鄉油茶種植產量,充分發揮出油茶在當地農業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須根據油茶生長習性以及當地實際種植環境進行分析,幫助種植戶掌握科學合理的油茶栽培技術和撫育管理技術,以實現油茶優質高產的目標。
油茶屬于常綠小喬木,喜溫濕氣候,耐澇性和耐寒性較差,適宜生長在年平均氣溫18℃左右的區域,且開花期適宜溫度應控制在12℃左右,若氣溫陡降或晚霜均會對油茶健康生長產生影響,比如提前落花或落果等。油茶生長對光照條件和水分條件具有較高的要求,一般年平均降雨量要超過1000mm,但是油茶在開花期遇到連續陰雨天氣,則會影響正常授粉,從而影響到種植產量;同時只有保證光照充足,才能避免出現枝葉徒長現象,以提高果實產量和含油率。因此,廣西三江縣同樂鄉在開展油茶種植工作時,要根據油茶生長習性,選擇適宜油茶生長的種植地,盡量選擇在坡度平緩、土層深厚、土質肥沃、疏松的酸性土壤上栽植,對于土壤貧瘠的區域種植前要及時改善土壤條件,以提高油茶種植的存活率。
根據油茶生長習性發現,油茶屬于陽性樹種,且根系發達,對土壤的適應力較強。廣西三江縣同樂鄉在實施油茶種植項目時,應嚴格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則,比如當地雨熱同季、年平均無霜期321天,且境內多為山地、丘陵地貌,有利于充分挖掘出油茶生長潛能。然而,為了實現油茶高產的栽培目標,必須科學選地,最好選擇海拔800m以內,且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沃、排水性能佳的緩坡、低丘地帶。同時要保證種植地周圍沒有污染源,盡可能地避開高山和低洼地。
開展整地工作主要是為了改善立地條件,通過翻耕土壤的方法,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以及通透性,提高土溫,增強土壤微生物活動,保證種植地的土壤肥力充足。同時,翻耕的土地在冬凍或暴曬后,能夠有效殺滅病蟲害和清除雜草,為油茶正常生長發育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整地時間一般選擇在油茶種植前3個月進行,根據種植區域地貌特點,采取相應的整地措施,以保證土壤的肥水條件。
比如,在坡度小于15°的緩坡地帶,可以采用全墾的整地方法,在完成煉山工作后清除四周的雜草,進行集中性的全墾整地,土壤深度控制在30cm左右,且在低洼地段設置排水溝。按照株行距2m×3m挖好定植穴:60cm×60cm×50cm;若坡度在15°~25°之間,可采用內側低、外緣高的水平階梯整地方法,梯間距和體面寬均為3m左右,定植穴的規格為60cm×60cm×50cm;若坡度大于30°,則采用穴墾整地方法,定植穴規格為70cm×70cm×60cm。其中要注意挖穴時要將新土和表土分開放置并暴曬10天左右,當填土時要先回填表土,然后覆蓋上新土,回填土要高出地面15cm以上,避免出現積水情況。同時,在回填表土時應該加入適量的農家肥或有機復合肥,并與表土攪拌均勻,以提高土壤肥力。
首先,品種的選擇對油茶種植產量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應選擇國家培育出的良種或者適宜當地生長的優質品種。比如,在海拔較高的地區可以選擇耐寒性強的長林4號、長林40號、湘林XLC15等;對于海拔較低的地區可以選擇岑軟2號、岑軟3號等,有利于油茶健康生長和提高結果率。其次,為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多采用插條或嫁接育苗,盡量選擇生長至20cm以上、地徑大于0.2cm,根系發達完整、無病蟲害、無人為損傷、長勢旺的優良無性系容器嫁接苗,以提升油茶存活率。
油茶種植時間一般選在11月下旬至翌年的春季為宜,且要選在陰雨天氣。定植方法有裸根苗定植和容器苗定植兩種,其中裸根苗定植時要邊起苗邊定植,若當前定植不了的油茶苗必須及時進行假植,防止裸根苗在外暴露時間過久。裸根苗放入穴中后先回填土,并將苗木向上提,幫助其根系完全舒展開,然后再次覆土并踩實,在基部形成盤狀,防止水土流失嚴重。定植后若遇到干旱天氣,要及時開展澆水工作,促進油茶苗木的迅速生長。而容器苗定植時要注意去掉塑料袋,其他定植方法則和裸根苗基本相似。在定植完成后一周,可以檢查種植地油茶苗木的長勢,一旦發現少株、病株或死株,則在陰雨天氣開展補苗工作。
油茶種植密度一般受到地理條件和油茶品種生長特性的影響,在制定種植密度時要考慮這兩個重要因素。一般株行距應控制在2m×3m,110株/667m2即可。合理的種植密度能夠為油茶健康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還可以為林間套種創造便利條件。
油茶種植中為了達到優質豐產的種植效果,在定植完成后要注重油茶幼樹的撫育管理工作,加強林間管理,為油茶幼樹的生長發育提供良好的種植環境。
3.1.1 定期開展松土、除草工作
春季不僅是萬物復蘇的重要時節,同樣還是雜草叢生的季節,當油茶定植后,要定期開展除草工作,防止林間的雜草搶奪油茶幼樹的養分。另外,開展松土工作能夠疏松土壤,防止土壤內的水分蒸發,以改善土壤水分條件,同時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增強土壤通透性,以提升土壤蓄水能力,促進油茶幼樹的迅速生長。一般除草時間選在整地前、定植后6月以及9月,在地表溫度高時盡量不要開展除草工作。
3.1.2 土壤墾復
開展冬墾工作是提高油茶種植產量的根本措施,土壤墾復能夠加速土壤熟化程度,改良土壤結構,并提高土壤的水肥條件,促進油茶幼樹根系的舒展和吸收,加速其生長發育。另外,冬季屬于油茶的休眠期,墾復工作中對油茶根系造成損害后翌年的春季可以促進新根系的生長,以提高根系的吸收能力,且在冬季墾復能夠殺滅越冬的蟲害,有效防控病蟲害的蔓延。
3.1.3 水肥管理
油茶幼樹生長發育前4年是施肥管理的重要時期,一般在松土和除草期間同時進行施肥管理。肥料類型和比例根據油茶實際長勢和土壤墑情決定,一般以有機肥為主,速效肥和長效肥為輔,追肥可選擇每株施加100g的氮肥,加速油茶樹冠生長成型。油茶幼樹懼怕干旱天氣和積水,所以要注意排水灌溉工作,在多雨天氣要及時做好排水,干旱時要及時灌溉,防止油茶幼樹生長緩慢。
3.1.4 修剪整枝管理
油茶幼樹的修剪整枝管理主要是為了幫助幼樹樹冠成型,為油茶優質豐產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為了促進油茶樹冠的生長,要通過修剪整枝的方法控制頂端枝條的生長速度,加速側枝的生長。一般在定植后在距離接口40cm左右時定干,保留主干,定植第一年在30cm處保留4個健壯的側枝培育成主枝;定植后第二年在每個主枝上保留3個健壯的側枝作為副主枝;定植后的第三年和第四年,可繼續培育各個主枝,直至成型。油茶幼樹修剪后要及時進行剝芽除萌,要摘除3年以內的幼樹花蕾。
3.1.5 科學套作
在油茶種植中采用套作的方法可以合理地利用林地資源,在油茶幼齡階段可以在林間種植不與油茶搶奪養分的豆科作物,不僅可以保證土壤水肥條件及疏松程度,還能為種植戶帶來短期的經濟收入。
3.2.1 土壤墾復
為了實現油茶豐產的栽培目標,還要加強成樹管理。首先要在春季或冬季對土壤進行墾復,以增強土層疏松程度,提高土壤水分條件和肥力。墾復時間為3年1次,翻耕深度盡量超過20cm,其次,根據種植地的地理環境選擇相應的墾復方法,以增強土壤墾復的合理性。
3.2.2 夏季中耕淺鋤
在夏季是油茶成樹壯果、花芽孕育、提升含油率的關鍵期,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和養分,此時林間的雜灌處于幼嫩階段,可以將其淺鋤后將其翻入土中,腐爛后生成肥料,為油茶成樹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肥力。
3.2.3 施肥管理
油茶成樹施肥管理應該堅持因地制宜和就地取材的原則,主要以土雜肥、有機肥為主,然后根據油茶成樹實際長勢科學搭配化肥、生物有機肥以及微量元素肥等。比如,在油茶成樹盛果期主要以氮肥為主,適當地施加磷肥;越冬肥則以有機肥為主。施肥方法有撩壕墾復法,將肥料施入開好的壕溝中并覆蓋土壤,或者采用全墾或帶狀施肥方法,將肥料均勻地撒在土壤上,并通過墾復翻耕的方式將肥料埋入土中。
3.2.4 密度調整
良好的光照條件能夠提高油茶果實質量和含油率,為了調整油茶林間的光照條件,需要通過間伐的方式來合理控制林間的密度。一般油茶成樹生長至10年后其枝條會相互交叉,此時可以采用疏伐或修剪的方式,來增強林間的透光性,同時將林間的病株、衰株、殘株清除干凈。
3.2.5 修剪整枝
油茶成樹修剪整枝工作能夠有效降低林間病蟲害發生概率,修剪時間一般選在采果后或者春季萌芽期前。修剪時要保留結果的枝梢,除掉徒長枝、病枝、殘枝等,注意控制修剪量,同時也要對油茶成樹進行剝芽除萌。
4.1.1 油茶軟腐病
油茶軟腐病是油茶種植中最常見的且危害最為嚴重的一種病害,一旦油茶林出現感染,則會迅速傳播至整個油茶林,導致油茶樹葉片掉光后枯死,嚴重時該病致死率達到100%。感染初期油茶葉尖開始出現病斑,呈現黃色水漬狀。隨著陰雨天氣,病斑迅速擴散,形成淡黃褐色的不規則病斑,隨后葉片提前脫落。其次,該病還會危害油茶幼嫩組織,導致其快速枯萎死亡。油茶果實感染軟腐病后也會出現黃褐色斑點,最終患病部分出現腐爛甚至有棕色液體流出。
防治措施:首先采用物理防治法,加強林間管理,及時清除林間的病枝、病葉、病果等,防止病菌越冬后迅速蔓延,還要控制林間密度,及時做好松土除草工作以及水肥管理,增強油茶樹的抗病性和抗逆性。采用化學防治措施時可以選擇附著力強、耐雨水沖刷、藥效持續期長的藥劑,如波爾多液、多菌靈、退菌特等都具備良好的防治效果。
4.1.2 油茶根腐病
油茶根腐病主要從油茶側根、支根以及細根部位開始感染發病,感染初期根部上形成水漬狀、褐色病斑,隨后側根和細根以及樹皮出現壞死和腐爛,嚴重感染的根莖出會出現灰白色菌絲體。油茶樹感染根腐病后病樹的新葉會發生黃化現象,春梢出現短小情況,且影響到油茶開花結果的數量,病樹結果后也會提前脫落,最終影響到種植產量。
防治措施:首先要根據種植地的土壤條件以及氣候環境選擇適宜的油茶品種,可以選擇多個主栽品種。同時要加強水肥管理,及時改善土壤水肥條件,增強油茶樹的抗病性,在雨季要及時做好排水工作,防止積水滋生病菌。發病初期可以選用50%福美雙或30%惡霉靈進行灌根治療,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油茶種植中常見的蟲害主要包括藍翅天牛、象蟲、粉白金龜子、毒蛾等,在實施蟲害防治措施時,要采取綜合防治的方法。首先選擇優質品種,增強油茶樹的抵抗能力;其次利用修剪整枝工作有效控制蟲害的傳播,還要注重墾復工作,在暴曬或冬凍作用下殺滅蟲卵。還可以利用蟲害的趨光性,在林間放置黑光燈以誘殺多種害蟲。90%敵百蟲1000倍液對藍翅天牛成蟲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90%敵百蟲500倍液則能夠有效防治藍翅天牛的幼蟲。
綜上所述,廣西三江縣同樂鄉在油茶栽培管理中想要實現油茶優質高產的目標,就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地理環境,選擇優質的油茶品種,并根據油茶生長習性合理地進行選地和整地工作,并加強林間管理,做好病蟲害的防治,為油茶健康生長創造良好的種植環境,從而利用油茶種植帶動當地農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