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富 王建華 李 鵬 朱 闖
(安徽農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6)
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農村產業化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業可持續發展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三農”問題仍然是我國目前仍需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農民問題、農業問題、農村問題關乎著國家的興衰、民族的興亡,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因此,農業的發展對于社會經濟發展極為重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農產品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加上傳統農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造成生態環境破壞,人與自然的平衡被打破,隨后生態農業應運而生。生態農場利用生物之間相生相克原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國的生態環境。本文研究目的是通過建立農場休閑、農場餐飲、農場住宿、農場研學等方式,來拓展生態農場的多種功能,延長其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從而使農場主獲得更多的利潤。這樣有利于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生態農場作為生態農業的重要載體,其功能的開發對生態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生態農業的功能開發比較單一,因此,我們應該從角度去研究生態農業的多種功能,提高我國生態農業的價值,生態農場具有生產功能、旅游功能、生態保護與恢復功能。生態農場的合理開發和建設對生態環境起到改善和恢復作用,對鄉村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持續協調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國外對生態農場多功能開發的研究比較多,生態農場的功能不單單局限經濟功能的開發,還可以從生態、社會、文化等多角度去研究,生態農場多功能研究有利于深入挖掘生態的多方面價值,有利于促進農業的進步與發展。外國學者的部分學者從旅游方面去研究生態農業的功能,有利于加強產業之間的聯系,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像英國學者Nigel Walford (2011)提出了休閑農場與風景區存在一個“鄰里效應”。羅馬尼亞的Bianca Radac (2014)從農業旅游產品的本質、內容和形式等方面探討了生態農場與旅游業相結合的發展規劃。
中國的生態農業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中國的農業一直都是社會化的生態農業,雖然中國的生態農業起源很早,但對生態農業的研究卻比歐美晚的多,國內對于生態農業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隨后開始出現大量學者研究生態農場,其中部分學者研究了生態農場的功能開發,像范水生(2007)認為休閑農場的開發離不開農業的多功能開發。朱軍(2013)以內江永安現代農業園區為例進行了對生態農場的功能分區的研究,打造出一套融入自然和人文的現代生態農莊體系。
目前國內外學對生態農場的功能開發研究還不夠完善,還處在探索階段,基本是從生態旅游方面著手研究生態農場的多種功能的,為我國學者后續研究生態農場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和方法指導,因此,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生態農場多功能開發研究的,解決目前我國生態農業功能單一,三次產業融合度低的問題,從而促進我國生態農業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
受傳統農業觀念的影響,農場主多以生產、銷售為主,大多數農場主并未考慮生態農場其他功能的開發與運用,農場主在生產過程中,多以生產初級農產品為主,從事精深加工的農場主少之又少,他們的產業鏈較短,產品附加值低,并且第一、二、三產業融合度低,隨著人們生活需求的不斷提高,某種程度上會阻礙其發展。因此,生態農場功能單一問題是其發展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結合人們當前的生活需求,我們可以從休閑、餐飲、住宿、研學等方面去解決此問題。
目前,我國的生態農場在發展過程中,多以生產功能開發為主,農場主們進行生態種養,通過銷售生態農產品獲得收益,而他們卻忽視了生態農場的多功能開發,收益渠道比較單一,為此,我們應該順應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多角度、全方面的去開發生態農場的功能,使其符合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針對生態農場多功能的開發,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實現:
首先,著力打造農場休閑項目。現代人們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往往都是家庭、公司兩點一線,大多數的工作者缺少對生活樂趣的探索。為此,我們可以將生態農場打造成一個可以用來放松、休閑的場所,合理規劃好生態農場的每一塊,要因地制宜,合理開發。可以在魚塘周圍設置垂釣項目,讓人們輕松的進行垂釣,放松身心。在寬闊的草場上,可以設置騎馬項目,當人們騎在飛馳的駿馬上,體會微風拂面的感覺時,工作、生活的壓力瞬間也會被風吹的煙消云散。在草莓園、蘋果園可以設置采摘項目,讓人們自己動手采摘,可以讓人們真正的體驗到農場的樂趣。通過設置這些農場休閑項目,有利于使消費者身心得到放松,擺脫焦慮的情緒;有利于提升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同時也可以提升消費者的體力、智力、和意志力;有利于讓消費者體驗農場生活,讓消費者了解農場,享受農場的快樂。
其次,打造農場餐飲與住宿。打造農場餐飲與住宿,可以讓人們切實的將身心投入到自然中去,投入到農場中去。在生態農場中,修建開放式廚房和餐廳,在廚房里安置上薪柴大鍋灶,餐廳的設計要融入大自然的淳樸在里面。在這里,消費者可以將自己采摘的蔬菜、水果,自己垂釣的魚、蝦等水產品進行烹飪,自己動手制作午餐,體驗全新的生活方式。在這里,也會有專門的廚師燒制具有當地特色的菜肴讓消費者品嘗。這樣既有利于解決消費者吃飯問題,又有利于推廣當地特色的菜肴。在生態農場中,修建樹屋,為消費者提供休息的場所,樹屋的建設要與自然相連,為消費者提供帳篷,進行露營活動,有利于讓消費者更容易融入到大自然中去。
最后,開展農場研學教育項目。農場研學主要包括自然教育、農業教育、文化教育。借助生態農場這個平臺,可以很好的將農業知識、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形成研學者所需要的教學內容。可以根據不同的消費者設計相應的項目,比如,針對青少年人群,我們可以開展農場漢字教育,將農業知識與漢字結合起來,在教青少年識字的過程中,同時也傳授了農業的相關知識。 開展農場研學教育項目,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知識素養,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有利于傳承以農業為基礎的傳統文化,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有利于建立農場與消費者的信任機制,提升農場及其員工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