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國
(巴彥淖爾市現代農牧事業發展中心,內蒙古 巴彥淖爾 015000)
隨著信息技術在農業管理中的使用,使農業管理變得越來越簡單,且效果與其他方式相比更好,已經成為推動農業發展的輔助力量之一。我國是人口大國,只有大力發展農業,才可以滿足每一位公民的飽腹感,因此,農業作為國家發展的支柱行業,在當前發展中,對農業進行信息化管理的時候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阻礙了農業的管理效果,使農業效率大幅度降低。
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可以種植多種農作物來保證人們的基本生存,因此,在發展農業的時候,具有天然優勢。從國家提出改革開放之后,輕工業與重工業已經得到快速發展,且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基本力量,但是作為人口數量眾多的國家,發展農業才是解決人們溫飽問題的基本解決方案。在過去召開的人大會議中,已經多次提出發展農業的重要性,因此,解決農業問題是維持國家平穩發展,帶領人們發家致富的基礎。在當今社會,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信息就代表著價值,可以轉化成財富。隨著信息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在發展農業的時候,用信息技術進行管理還處于初級階段,因此,國家為了使農業得到更好的發展,就需要加大研究與實踐,以徹底實現農業的信息化管理,提升農產品在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的競爭優勢,緊跟時代的步伐,使國家農業的天然優勢發揮到極限。
一般我們所說的農業管理信息化的具體內容是指通過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具有現代化特征的技術,來對農業的信息進行全面的管理,最終實現集成化管理的愿望。在實現這一內容的時候,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研究:第一,農業生產方面的管理信息化試講動物疫病防控、農業貿易信息、農情管理、農機作業等幾個方面的內容進行信息化管理。其二,農業電子政務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是將政務公開、鄉村公共事業等兩個方面實現信息化管理。其三,農業市場監管的信息化主要指需要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針對農產品市場質量、環境以及生產資料等進行管理。第四,農業辦公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是指與農業發展有關的日常工作進行信息化管理。
農業管理信息化有四個方面的特點,即集成化、發展模式多樣化、政府承載信息化管理平臺與行業性等四個方面。集成化主要是指是多個行業、多個業務綜合起來的結果。模式多樣化是在說多個發展模式為一體的發展趨勢,政府承載信息化管理平臺是指在進行交流的時候需要政府的參與,來搭建有關的網站進行溝通。最后一個特征,行業性是指所涉及到的范圍比較廣泛,行業之間存在比較大的區別,是具有多樣化的。
從1995年開始,國家已經在嘗試使用信息化技術來對農業進行管理,在國家進入21世紀之后,已經初步的建立并且完善了國家級別的農業信息數據庫,是集農業檢測、預測和預警為一體的信息系統,這對農業生產的模式和農作物的銷售起到重要作用。總體來說,農業進行信息管理的主要作用包括,第一,完善服務系統。在發展農業的時候,如果信息不準確、不透明等因素的影響,可能會使農產品的生產呈現非正常現象,而在使用信息化管理之后,就可以使信息變得比較及時且全面,進而使農產品的售賣渠道豐富起來,增加在行業中的競爭優勢,這種現象不僅可以是農民的日常收益大幅度增加,而且也提升了農產品的質量。第二,向著質量型這一方面轉型。要想轉型成功,就需要具有比較高的信息化程度,首先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然后引進高效的生產設備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輔助工具,進而全方面的發展農業。
專業的人才在各行業也都是非常需要的,擁有一個綜合素質與專業素質較高的工作團隊,可以少走很多彎路。與其他別的行業相比較,農業在進行生產與投資的時候,獲得回報的時間是比較長的,且與自然環境有一定的影響。在各個地區的經濟水平發展有比較大的區別,因此,在對農業的信息化建設進行投資的時候是具有明顯差異的。在一些地區受到經濟發展的影響,導致在農業信息化管理方面政府沒有給予相應的扶持政策,這就會造成信息化管理的人才在農業方面比較稀少,導致目前的農業信息化管理團隊在各方面工作的時候不是很專業,嚴重影響了農業的發展。
信息化程度達不到使用的要求是目前在發展農業信息化管理的所面臨的的主要問題,尤其是在辦理比較重要的且復雜的業務的時候,信息化程度明顯不達標。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比較重要的信息化管理方面進行升級已經成為市場與生產環節的工作重心。
信息化技術發展到今天,國家政府的政務信息資源整合依然面臨著沒有統一規定標準的情況,這種現象的存在就會在進行農業管理的時候在各個地區、領域與行業之間的信息溝通不是很完善,沒有辦法實現信息的共享,這就降低了各個行業之間的融會貫通,影響了各個相似行業之間的協同程度,最終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農業是國家立國之本,國家需要清晰的認識到這一定,并大力發展農業。在發展農業的過程中,國家需要了解到專業的技術人才對農業發展所起到的作用,對每一個地區農業發展的影響。然后政府需要針對地區農業的管理信息化發展情況來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制定具有實踐性的政策,為吸引更多的人才增加競爭力,以確保在信息化發展的過程中有充足的人才。第一,政府在制定年度工作的時候,需要將信息化發展加入其中,以關注人才政策的落實情況,第二,政府需要結合情況來對農業發展中的人才進行管理,加強職業評定管理與工作編制等優惠政策的實行,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使用兼職制度或者是專制制度,為農業的信息化發展吸引更多的專業人才,讓更多的人才投身到這一行業,緩解在人才上的緊缺情況。例如,在地方,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呼吁更多的優秀大學生加入到農村的發展中來,讓更多的受過高教育的人才都可以發揮自己的力量,加強農業信息化的建設。第三,政府需要結合每個地區的實際情況與工作特點,成立專門的人才補貼政策,以增加專業人才投身農業信息化發展的動力。
在發展農業的時候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為了杜絕這些因素,有關部門可以成立動物疫情監測。氣象監測等系統,當面對這些災害的時候可以提前進行預防,技術的發現并制定解決方案。在實際生活中,農業生產的過程可以借助檢測與監管系統來對農業的發展進行有效的保護與資源的合理運用。除此以外,各地區的農業管理部門需要結合當地種植的具體情況來對農業的調度、生產決策的制定以及資源的配置等多個方面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進而結合這些工作情況來更好的升級信息化管理系統,提高工作的有效性。針對具體的農產品,農業管理部門需要成立農業生產資料的監控系統,對農作物的種植到收獲的整個過程進行監督,對其質量進行控制,以保證農產品的安全和質量。
在對農業管理引進信息化技術的時候,日常的辦公模式也需要加強信息化技術,這就需要對信息技術發展的前沿情況進行了解,然后結合實際情況引進最新的農業執法管理系統,對農業信息系統的檔案進行完善,同時提升信息報送、案件督查督辦、案件投訴受理等多個方面的多樣化程度。除此以外,也需要成立信息化的遠程監督管理與緊急指揮系統,這樣就可以在充分發揮信息化技術優勢的同時對一些突發的緊急情況進行處理,不僅及時的解決問題,也節省辦公時間,也可以使農業生產者以最快的速度得到申請的生產資源,并投入使用,得到最大的效益。
綜上所述,農業管理對發展農業有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信息技術也得到發展,將信息技術運用在農業管理中是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的,同時也可以在一定出堵上提高對農業管理的效率,解決很多目前在信息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而使我國的農業管理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