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雪怡/湖南省益陽市南縣三仙湖鎮初級中學校長
我今年24歲,現任教于益陽市南縣三仙湖鎮初級中學,擔任黨支部書記和校長。參加工作四年,當校長兩年了。
很多人好奇我怎么這么年輕就能夠當中學校長?我只能說是“天時地利人和”:上一任校長調走了,學校需要新校長,學校老師推薦我,領導認為我可以,而且我答應了。
我至今仍然清楚地記得,中心校領導讓我當校長的時候,我立馬拒絕了:“我不行,我不敢,我不當。”我們學校占地面積45畝,學生300人左右,教職工有44名,其中50歲以上的22人。那年暑假有7位青年骨干教師去了縣城,感覺塌了半邊天,學校必須有人要挑起這個重擔,老校委會成員早就不愿繼續留任。種種困難,偏偏又沒有了最適合的中堅力量,于是目光都集中到了我這個本地、師范出身、年輕有活力的年輕人身上。幾次推辭無果,我想干脆離開三仙湖考到城里來躲避這件事,于是我偷偷報名參加了城區招聘考試,并順利通過了筆試、面試。城區選崗前一天晚上我糾結萬分,但第二天起來我就想明白了:第一,我會糾結,說明我潛意識里想試試呀;第二,城里優秀的老師那么多,有我無我差不多,留在三仙湖說不定可以做出點什么有意義的事情呢;第三,以前給自己定的目標就是要成為校長,只不過這個目標實現得過快了而已;第四,沒當校長以前誰也沒學過怎么當,我當著當著說不定就會了;第五,我還年輕,實在當不下去就繼續當老師,反正我喜歡教學,喜歡孩子們;第六,我如果想要影響更多的人,肯定要站得更高才能被別人看到。我思慮再三答應了。
既然接下這個擔子,不管再難也要硬著頭皮上了。有了校長,接下來就是搭建好校委會班子,既然無法在原有的教師中產生,就只能寄希望于新分教師了。當時中心校領導考慮到我校實際情況,在新分教師中,通過談話,了解意愿,為我搭配了23歲的總務主任、21歲的工會主席、22歲的學生處主任和21歲的教務主任、22歲的教務干事。就這樣,一支平均年齡僅22歲,全縣最年輕的行政班子就組成了。人員雖已到位,但畢竟都沒經驗,想要順利開學還要依靠老教師的力量。于是我一個一個聯系老校委會成員,拜托他們帶徒弟。我知道,他們雖不愿再做行政,但仍愿為學校出一份力。我第一次開行政會說:“既然學校選擇了我們,給了我們機會,那我們就好好干,爭取在三仙湖中學創造奇跡!不會就問,錯了就改,年輕沒經驗,但我們有活力,敢想敢做,沒什么好怕的!”新老結合,開學前的籌備工作進行得比較順利。
新生報名結束后,就要進行分班分課。我與教務主任兩個人先構思出最理想的情況后,再輪流給老師們一個個打電話,詢問意見。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44位教師,9個班,315節課,我和教務主任從下午打電話一直打到深夜12點,“理想課表”被改得面目全非。
以往我們學校的正式課表要到開學一個月左右才能敲定,但我和我的班子一天就確定了。就是這件事,讓學校的老師們,尤其是老教師看到了我們的做事效率,認可了我們的能力。然而,就在我以為自己能夠勝任校長一職時,我才發現我把一切都理想化了。



新老觀念不一致,溝通交流互理解
第一次教學月檢,我們把出現沒交材料、備課敷衍等情況的老師通報到了工作微信群,我們自認為這會引起老師們的重視,提高學校月檢質量。但在那之后,原本支持我們工作的老教師們,很多都不愿搭理我們了。我察覺到氣氛不對,趁著自己晚自習沒有任務,到一位老師的寢室聊了兩個多小時。原來我們不曾考慮過老師們是否能夠接受這樣不打招呼、公開點名的行為。我終于明白,是我們近段時間的工作行為讓老師們感覺被冒犯了。弄清了原因,我當晚立即召開了行政會議,直接了當地點出近期問題,說出了老教師對我們的意見和建議,班子成員也恍然大悟。后來連續幾天,我每天給自己排好時間,一個個去找老師談心,對于前期工作做得不好的地方表示歉意,希望他們繼續支持我們的工作,今后有做得不好的地方還請他們多多指點。于是后來的教學檢查中,我對于做得不好的,就只點出現象不點名,再私底下去個別交流,對于做得好的則點名表揚。
家長質疑不信任,真誠面對提成績
雖然學校工作能夠得到老師們的配合,但對于我這樣年輕的女校長,家長心存諸多質疑。上任后,我召開了一次全校家長會,正式跟家長們見面,大大方方介紹了我的成長歷程,表明了決心。那次家長會后,家長們對我多了一些了解,但我知道,要得到家長們的信任,學生的成績和學校的業績才是最重要的。我沒有著急證明自己,而是在一次次活動、一次次比賽、一次次學科取得優秀成績、校園環境不斷改善中讓家長看到了學校的變化、學生的成長。
除了召開家長會,學校還成立了家長委員會,以點帶面,讓家長去號召家長,促進學校的發展。比如,校服征訂時,因為涉及錢,形勢緊張、外界質疑。通過與家長、廠家一次次溝通磨合,家長自發宣傳,終于讓學校成為我們鎮唯一一所統一了校服的義務教育學校。
學生調皮難管理,家訪常規辦活動
我們學校的300多名學生中,大概三分之二是留守兒童,這其中近一半還是離異家庭。我號召全校教師大家訪,走進學生家中,了解他們的成長環境,既能與家長拉近距離,也能更清楚了解學生行為背后的原因。同時抓實常規教育,規范學生行為。除了學生會檢查,我要求行政人員每天通報學生表現,從早到晚,課堂、衛生、紀律等,逐步讓學生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怎樣才能做得更好。除此之外,舉辦一系列活動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例如,跳長繩比賽、廣播體操比賽、硬筆書法比賽、元旦文藝匯演,等等。我覺得如果能用各種有趣有意義的活動充實了學生生活,他們就不會有多余的精力調皮搗蛋,長此以往,對學校的好感也會更加強烈。
年輕教師難發展,內外兼修來助力
要想讓鄉村學校得以發展,更多地是要靠年輕人。但我校缺乏優秀的教學指導者,良性競爭的環境,還有部分年輕人想要“躺平”。我既是年輕人也是校長,必須想點辦法讓我們這個群體更優秀!為此,我選擇了“內外兼修”策略。首先,校內開展教學比武,年輕人必須參加,邀請年長教師和領導聽課、評課,互相指導。其次,去優秀的學校參觀學習,參與他們的聽課、評課,跟著名師、名校長取經。再次,作為我們學校最“內卷”的人,哪里有比賽、哪里能評獎,我都會鼓勵老師們積極參與,催著他們交材料、寫論文、做課題。看到他們在工作中有所懈怠,我就一個個打電話、發信息、開座談會,激勵他們不斷追求上進,在教學、教研、各種比賽中創先爭優。最后,吸收各種外界資源,分享給我們的老師,為他們爭取機會。我一直認為,改變鄉村教育,年輕的這一代一定要付出更多、奉獻更多。在鄉村的年輕人,絕不能混日子,要把自己的成長與學生的成長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同時也要讓自己不斷進步。除了“內卷”,還應該“外卷”,要多出去看看,多和其他學校優秀的老師做對比,要讓自己具備流動的能力,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在當校長的這兩年里,我與我的班子成員一起,和學校老師們攻堅克難,取得了一項又一項成績。2020年在縣辯論賽、縣排球比賽、縣運動會、縣英語演講比賽、縣藝術節中屢獲佳績。在學生成績方面,整體教學質量也在穩步提升:2020年下學期期末調研考試中,我校七年級語文、數學均為全縣第八,道德與法治全縣第六、九年級化學全縣第五。在縣教育局評價中,我校學生合格率也不斷上升。因此,我也連續兩次獲得了初中校長教育教學質量管理專項獎,以及全鎮“優秀校長”稱號,今年也獲得了南縣“最美鄉村青年教師”稱號。
這兩年時間里,我有過很多次想要放棄、想要逃避:每學期期末,每學期開學,每次加班到深夜,每次獨自一人去醫院,每次別人都放假了我還在工作,每次我都要比別人早結束寒暑假回來開會,每次學校里面有什么事都找上我的時候,每次因為要開會而上不了課的時候……我都想過不干了。辭職信都寫過好多次,就是沒寫完過。因為寫到后面就想:唉!明天,等到明天我要是還不開心,我就不干了!第二天睡醒了要么我被工作所包圍沒時間想太多,要么就是發生了好事讓我覺得日子過得還行。更重要的是,我的身后還有一群支持我的小伙伴,他們在我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就會給我力量。長期樂觀、間歇性喪,我就這樣一天又一天地做到了今天。
我有兩次進城的機會,但是我都放棄了。第一次是我想試試當校長,第二次是我想試試把校長做得更好。正如我給縣城學校校長的回復:“我也許不是三仙湖必要的人,但我想成為這里重要的人。年輕人是應該去拼去闖,但是渠道是多種多樣的,過程肯定是坎坷的,但我仍舊相信自己。”生活總是有點苦,但是自己要想辦法變甜一點。不用四處訴說自己的不幸,有自怨自艾的時間不如去吃頓火鍋,一頓不夠就再來一頓,調整好情緒就不動聲色地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人生那么長,要做些有挑戰的事;但人生又那么短,要做有意義的事。
我現在所從事的,就是我認為有挑戰、有意義,值得我堅持的事。我愿意在這條路上成為發光體,不斷吸收光、發出光,照亮自己的人生,溫暖周圍的人。
最后,我想分享一段魯迅先生的話:“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祝愿我和同仁們,不負韶華,敢為人先,走別人沒有走過的,做別人沒有做過的。大膽設想,小心求證,以青年的活力來帶動整個教育事業的活力,為鄉村教育貢獻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