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琴芝 唐學軍 蒙朝億 吳永瓊 莫庚生 蔣玉梅 湯雪蓮 蔣愛軍
導讀:百香果為經濟效益高的水果,其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被譽為“果汁之王”等。近年來,百香果種植面積逐漸增加,由于其為攀緣性植物,生長前期對土地和陽光等自然資源的利用率較低,且空閑區域容易孳生雜草,通過探索合理的套種模式和作物,不僅能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率,還能明顯增加經濟效益。本文主要介紹百香果套種番茄模式及相應的栽培管理技術,為種植戶選擇套種模式和作物提供參考和依據。

百香果學名西番蓮,果汁香味濃郁,果實富含蛋白質、脂肪、還原糖和多種維生素、礦物質,以及人體必需的17種氨基酸,有“果汁之王”“長壽果”等美稱,且種植經濟效益高。百香果為攀緣性作物,前期土地、陽光等自然資源利用率低,探索合理的套種模式可以更好、更高效的利用資源,在不影響主栽作物生長和效益的同時,還能額外收獲一種作物,經濟效益明顯提高。本文根據桂林地方栽培習慣,探索百香果套種番茄栽培模式,意在充分發揮集約型現代農業優勢,推動地方特色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為種植戶選擇套種模式作物提供參考。
選擇土質疏松、土層深厚、排灌方便、富含腐殖質、海拔800 m以下、近2年內未種過茄科和西番蓮科作物的地塊。
地塊翻耕后起高畦、高墩種植,坡地翻耕后按水平線起畦,畦兩頭挖蓄水坑,防止水土流失。每667 m2施入50 kg左右的生石灰進行土壤消毒和土壤酸度調節,以及有機肥600~800 kg、緩效復合肥50 kg,翻入土中。
按畦寬1.0~1.2 m、溝寬0.4~0.5 m、溝深約0.3 m起畦,起好后蓋上地膜,四周開好排水溝。
選擇高產、品質優、早熟、果形好、耐寒、抗病的品種。
種苗從育苗場購買,將購買好的種苗用6%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浸泡3~5 min,瀝干后種植。
①時間 2月中旬至3月定植于大棚內,溫度過低時,幼苗需加蓋小拱棚防寒。
②定植 按株距3.2~4.4 m雙行錯位定植,先將畦上地膜破洞后挖好種植坑,再將處理好的種苗放入種植坑中覆土,以沒過種苗種植蔸為宜,每667 m2種植200~260株。定植后及時澆足定根水。

①搭棚架 一般在苗成活后株高0.3 m前,用長約1.8 m的竹竿搭建“人”字架,并加放1根橫條,便于植株上架后攀爬。
②植株調整 采用垂簾方式整枝。主蔓上棚后有4片葉時摘頂,促使一級蔓萌發,保留一級側蔓2根,分別往架子兩邊生長;當一級側蔓有花苞6~8朵時摘頂,促使萌發二級側蔓,保留二級側蔓8~10根;二級側蔓上有6~8朵花苞時摘心,三級側蔓保留2~3根,側蔓上有4~6朵花苞時摘心。注意如果一級側蔓長60~80 cm未見花苞時要摘頂或“扭枝”,促發二級側蔓萌發、開花掛果,之后凡結果蔓有6~8朵花苞時摘心;若未見花苞或發現枝條徒長時繼續摘頂,促使下一級側蔓繼續萌發,促發結果蔓,控制營養生長,促發側蔓開花掛果。及時剪除沒有花苞或開花不好的枝條,利于通風透氣、透光。
③水肥管理 a.提苗肥。幼苗定植7天后,用水溶肥追施1次,之后每隔15天淋施追肥,直至藤蔓長至架面0.3 m左右時停止施用,施用濃度遵循“先稀后濃、先少后多”的原則。嚴禁施用尿素等氮肥,防止植株徒長,推遲結果,甚至不結果。
b.促花肥。當藤蔓長到架面打頂時施用促花肥,以促使植株能及早進行花芽分化。追施高鉀高磷水溶肥2~3次,隔10~15天1次。
c.壯果肥。盛果期重追肥1次,避開番茄種植區在離根部50 cm左右環溝追肥,每株施用高鉀復合肥250 g后蓋土,之后根據果實采收情況追肥。
④溫度管理 當遇氣溫高達30℃的干旱天氣時,雌蕊黏液少,雄花不散開,花粉管萎縮,影響開花、授粉受精。應及時掀開種植大棚腳圍的薄膜,打開通風口,增大通風面積。
⑤病蟲害防治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相結合的原則,以農業、生物、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
莖基腐病可用噻霉酮、噁霉靈防治;病毒性花葉病可用病毒靈防治,結合施用鋅、硼、鎂肥;炭疽病初期可用吡唑醚菌酯等防治;褐腐病和疫病發病后可用甲霜·霜脲氰+抑霉唑、烯酰·醚菌酯、百施利(肟菌·戊唑醇)輪換施用防治。
果實蠅可用黃色誘蠅粘板、糖醋液、誘殺劑誘殺;蚜蟲、薊馬可用吡蚜酮、啶蟲脒等藥劑輪換使用;地下害蟲可用敵百蟲等防治,施用腐熟農家肥,農家肥發酵時加敵百蟲能有效殺死地下害蟲蟲卵和孵化的幼蟲。
草害防治要正確使用除草劑,盡可能用人工除草或機械除草。
當果色具有本品種成熟特征時即可采收,成熟1批采收1批,確保果實新鮮,且可減少蟲害、減輕植株負荷。拾獲落地果實,落地時間不能超過1~2天。
選擇品質好、豐產、果形美觀、耐貯運、適應性廣、抗性強且市場適銷的無限生長型早熟品種,如格雷、百利和亞蔬系列。
①種子處理 將種子放入25~30℃溫水中浸泡15 min,轉入55℃恒溫熱水中攪拌15 min,撈出后用清水搓洗干凈種子表面黏液,再置于常溫水中浸泡12 h。


②催芽 將處理好的種子用干凈、濕潤的毛巾包好,在28~30℃環境下催芽。期間保持濕潤,定期用溫水清洗種子,防止霉變,瀝干種子表面水分后繼續催芽。60%~70%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③播種 1月中旬在大棚內育苗。一般采用穴盤育苗,可使用自制營養土或者購買專用育苗基質;也可采用露地育苗。將育苗基質與水充分混勻,含水量在65%左右,然后裝盤。在穴中央鉆一小孔,播入發芽的種子,蓋上厚1 cm左右的基質。
④苗期管理 子葉展平時,用72.2%普力克(霜霉威)水劑600~800倍液噴霧1次,預防苗期猝倒病和立枯病。苗齡為1個月以上、具3片真葉的幼苗即可定植;視幼苗長勢,可用濃度3%左右復合肥水溶液淋施1次。
與百香果同一時間進行,在百香果株間按相同間距破膜挖種植穴5個左右,放入番茄苗,填好土輕輕壓實,土層以沒過基質塊為宜,定植后澆足定根水。
①水分管理 定植后視天氣和幼苗生長情況澆水,可結合追肥,特別是高溫干旱天氣。忌大水漫灌。
②追肥管理 a.催苗肥。與百香果同時追肥1次。正常生長后,控制施肥,少施氮肥,適當控水蹲苗。
b.花肥。花期施1~2次高磷高鉀水溶肥或復合肥水溶液,隔10~15天1次。
c.壯果肥。當第1穗果進入膨大期后和第3穗果掛果后重施,每667 m2穴施硫酸鉀型復合肥25~30 kg,之后每15~20天淋施追肥1次,共2~3次。
③搭架綁蔓 與百香果同時搭架,苗高30 cm左右用細繩以“∞”型或綁蔓器綁蔓,每隔3~4個節位綁蔓1次。
④植株調整和疏果 采用雙稈整枝,及時抹除多余側枝,當3~4穗果掛住后留2~3片葉摘頂,保證單株掛果5~6穗。當幼果坐穩后,保留4~6個正常膨大的幼果;及時摘除尾果、小果、僵果、畸形果、病蟲果及老葉、病葉,利于通風、透光,并進行集中處理。
⑤病蟲害防治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防治原則。
及時清除園間及周邊雜草、枯枝落葉;及時修剪過密枝蔓,增加通風透光;選用無病種苗,定植前進行土壤消毒;挖好排水溝,及時防旱排澇;采用黃色或藍色粘蟲板、誘蟲燈誘殺害蟲;噴施生物藥劑或采用天敵防控。早疫病可用嘧菌酯、異菌脲或腐霉利等防治;晚疫病可用乙膦·錳鋅或嘧菌酯等防治;潰瘍病可用絡氨銅和氫氧化銅等銅制劑或二氯異氰脲酸鈉等防治;青枯病可用氯溴異氰脲、噻菌銅或中生菌素等防治。蚜蟲、白粉虱可用天然除蟲菊素或吡蟲啉等防治;棉鈴蟲可用天然除蟲菊素或甲維鹽等防治。
需要遠距離運輸和長時間存放的番茄,果實轉色期即可采收;鮮食或就近供應市場的番茄,果實3/4面積變紅時采收。果實采完后,及時小心拉秧,以免損傷百香果植株,增強通風透氣,減少病蟲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