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十八屆三中全會把農村宅基地確權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針對當前農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該文在MapGIS10平臺原有的地理數據庫的基礎上建立了湖北某市農村集體土地確權建庫系統及登記發證系統,探討了面向宅基地建庫需求的地籍調查和權屬調查方法。建庫流程為宗地圖編制、利用MapGIS檢查小面、填寫調查表、圖形數據與屬性數據的鏈接、質檢軟件入庫等。該研究認為,建好的地籍數據庫后應有專門部門負責在規定年限內進行更新,維持數據庫的宏觀調控作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關鍵詞:農村 宅基地 土地調查 數據庫
中圖分類號:F321.1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1)10(c)-0000-00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Land Ownership Database System
LIU Xiangning
(Development Zone Branch of Zengdu District Bureau of Land and Resources of Suizhou, Suizhou, Hubei Province, 441300 China)
Abstract: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took the confirmation of rural homestead rights a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In view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rural homestead management,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database system and registration and license issuing system of rural collective land in a city of Hubei Province Based on the original geographic database of MapGIS 10 platform, The methods of cadastral investigation and ownership investigation are discussed. The process of database construction is to prepare the map, check the small surface with MapGIS, fill in the questionnaire, link the graph data and attribute data, and store the quality inspection software. 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special department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updating the cadastral database within the specified period of time, maintaining the macro-control function of the database and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land.
Key Words: Rural areas; Homestead; Land survey; Database
隨著遷村并點、宅基地換房、拆村并院等方面的進行,農村宅基地管理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村莊現狀分散,村莊規劃、基礎設施滯后;外延擴張過度,土地利用率低;此外,宅基地糾紛事件呈現逐漸上升的態勢[1]。因此,農村宅基地必須有系統化的管理制度,建立滿足地籍管理信息系統要求的數據庫顯得尤為重要。該文以湖北某市某鎮為例,在MapGIS10平臺原有的地理數據庫的基礎上建立了湖北某市農村集體土地確權建庫系統及登記發證系統。意在對農村宅基地調查的流程及規范進行研究,使日后的工作更加規范,同時對整個工作有一個全局的認識。
1地籍調查
地籍調查的基本單元是宗地,包括土地權屬調查和地籍測量兩部分,是針對每宗地的權屬、界址、位置、面積、用途等進行的土地調查。農村宅基地調查亦稱地籍調查,包括準備工作、土地權屬調查、地籍測量、檢查驗收、成果資料整理與歸檔、數據庫與地籍信息系統建設等工作[2]。
此次調查中用地籍區和地籍子區代替了原來的村組,地籍編號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縣級行政區劃,代碼為6位,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
(2)地籍區及地籍子區,代碼均為3位,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3)土地權屬類型,代碼為2位。其中,首字母G、J、Z表示土地所有權類型,“G”為國家土地所有權,“J”為集體土地所有權,“Z”為土地所有權爭議;第二位用A、B、S、X、C、W、Y表示宗地特征碼,例如“A”為集體土地所有權宗地,“C”為宅基地使用權宗地,“W”為使用權未確定或有爭議的土地,“Y”為其他土地使用權宗地,用于宗地特征擴展[3]。
(4)宗地順序號,代碼為5位,用00001~99999表示,在相應的宗地特征碼后編碼。例如510683******JC*****表示湖北某市市某鎮某村某組某戶的農村宅基地地籍編號。
2 野外數字化測圖及航空攝影測量
地籍控制網分為地籍首級控制網和地籍圖根控制網,各等級控制網的布設應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分級布網”的原則[4]。全野外數字測圖方法用于測繪1∶500、1∶1000、1∶2000比例尺地籍圖,全野外數字測圖的測量工具主要包括全站儀、鋼尺和GPS接收機等,數字化測圖流程如圖1所示。
坐標系統要求平面坐標采用1980西安坐標系,高程系統為1985國家高程基準。航空攝影測量測圖流程為:像片控制測量、內業空三加密、立體測圖、外業調繪及補測,實地高程點(地物點)檢、補測等,最終進行內業編輯成圖的技術線路[5]。
3 建庫過程
經野外測圖與權屬調查后,將外業采集的宅基地信息經建庫流程(見圖2)建立成數據庫,農村宅基地建庫時運用的軟件主要是在MapGIS 10平臺系統二次開發出的MapGIS湖北某市農村集體土地確權建庫系統及登記發證系統。
3.1 宗地圖的編制
以地形圖為基礎,經權屬調查后,利用地籍數據編繪宗地圖。根據指界的結果繪制權屬線,在CASS9.0中使用地籍中的繪制宗地圖框命令輸出單宗的宗地圖,根據宗地的大小和形狀確定比例尺和幅面[6]。內容包括:宗地所在圖幅號、宗地代碼,宗地權利人名稱、面積及地類號,本宗地界址點、界址點號、界址線、界址邊長,宗地號及相鄰宗地間的界址分隔線,相鄰宗地權利人、街巷名稱,等等。
根據地籍調查規程對宗地圖的四至分布、面積、臨宗地界址分割線等進行修改,使宗地圖只有權屬線為紅色,其余為黑色,移動壓線的文字,字體要求為文鼎中等。標注四周相鄰的村組,道路的材質等,以本宗地為中心,合理分布四至植被符號及道路長度等,按照上級要求左下方標注“湖北某市國土資源局”字樣,使最終成果美觀簡化、一目了然。
3.2 利用MapGIS10檢查小面
將編制好的地形宗地界線圖的界址線及房屋線分離出來,在CASS9.0中轉化為.dxf格式,MapGIS10中經文件轉換轉化成.wl格式,經拓撲錯誤檢查無誤后拓撲重建,將兩個.wp格式的文件經過空間分析,在MapGIS10中設置兩個0.000 1,通過拓撲查錯與造面檢查出小面(1 m2),均在CASS 9.0中將錯誤與小面改正,改時只能打開JZD、JZP,不改其他;然后兩個面分別相減分析:房屋-宗地,宗地-房屋,對應在CASS 9.0中改查出的小面,再重復此步驟直到沒錯。
3.3 填寫調查表
根據問卷模板填寫基本信息表,輸入受理號,比如:CSDJ-2015-00100123(初次注冊-2015-8位,按統一編號8位)、權利人、身份證號、家庭成員姓名、四至、宗地面積、產權、土地位置、比例尺和地圖編號等,戶型劃分必須單獨填寫。然后統一完成問卷,在相應的基礎表中填入信息以及墻體、邊界、墻體、混凝土樓板(內、中、外)等的邊界信息。貼上公示后修改后的宗地圖,根據模板填寫必要的文字說明,將各宗照片資料:村民小組及村代表會議決議、進門照片、戶籍登記簿、集體土地使用權確認登記申請書、確認申請書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和農村土地所有權調查法人身份證明統一名稱。
3.4 圖形數據與屬性數據的連接
基礎數據準備好后,將處理后的行政區劃、建筑面積、地塊、線型、場地類型排列在地籍區中,所有文件的結構按照“城鎮地籍數據庫”轉換為標準。為“標準”字段指定正確的值。將一些圖層分開處理,例如等高線、控制點等。構建數據字典,建立好接合圖表(顯示特定地圖中每個地圖的相對位置關系的圖表)區域或子圖。最后創建一個“*XYZ”項目文件,通過創建一個包含所有臨時文件的新項目,最后將圖形、輸入和照片放在一起,并將圖形數據與屬性數據連接起來構建數據庫。
3.5 通過質檢軟件入庫
建庫系統主要包括數據存儲、數據轉換、數據檢查、結果管理和匯總輸出表等功能。管理系統主要包括數據采集、報表打印、宗地統一編碼、土地登記、變更管理、績效管理和證書簽發等功能。將采集到的CASS 9.0測繪系統結果、土地利用數據(XYZ過程:VCT)、土地所有權調查結果等轉化為MapGIS10格式建立項目,并將質檢軟件送入數據庫。GDB企業管理器使用數據源建立數據庫,輸入拓撲和屬性信息進行拓撲檢查,輸入登記信息,然后使用MapGIS湖北市集體土地權利核查登記和認證系統上傳掃描文件。匯總文件和mdb匯總表(見圖3)后,可以使用該菜單輸出土地利用分類面積匯總表和相關數據統計表,并結合當前農村集體土地權利核查的實際需求,注冊和發證。
4 結語
由于項目進行中變動性較多,為提高作業效率,相關部門應在項目之初確立相應的規范。建好的地籍數據庫后應有專門部門負責在規定年限內進行更新,維持數據庫的宏觀調控作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參考文獻
[1]伍建紅.農村土地確權數據質量檢查方法研究[D].長沙:長沙理工大學,2017.
[2]萬超.基于全國土地確權信息采集系統中數據分析算法的研究與應用[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17.
[3]羅燦培,陳愛梅,單正.基于Python的土地確權成果數據檢查工具設計與實現[J].礦山測量,2020,48(4):89-94.
[4]張棋鈞.大慶市肇源縣F鎮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管理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20.
[5] 孫晉超.無人機低空攝影測量在土地確權工作中的應用[J].智能城市,2020,6(13):55-56.
[6]相濤,劉成洲,李昂,等.農村土地確權數據處理軟件的設計與實現[J].北京測繪,2017(5):77-79,91.
作者簡介:劉香凝(1985—),女,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土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