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雙雙 陶卓




摘 要:突破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 “留得住、用得好、流的動”掣肘的關鍵是人才服務。文章基于江蘇省232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開展服務滿意度和需求調查展開分析,借鑒浙江、深圳、中國香港、美國硅谷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服務的亮點做法,從服務供給、服務體系、服務環境、服務特色四方面提出江蘇省創新創業人才服務優化策略。研究結論對江蘇及其他區域創新創業人才服務改善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人才服務;滿意度;需求;借鑒
本文索引:陳雙雙, 陶卓.<變量 2>[J].中國商論,2021(23):-151.
中圖分類號:F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12(a)--04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自黨的十八大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來,黨和國家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乃集成創新創業資源的載體,承擔著創新創業要素的研發、孵化、培育、生成、傳播、擴散、轉化,是實現區域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力量。“十四五”時期,面臨互聯網迭變下的全球人才競爭加劇和知識型人才多元化的訴求,突破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留得住、用得好、流的動”掣肘的關鍵是優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服務。
江蘇省大力實施人才強省戰略,高度重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工作。2019年江蘇省提出“堅持優化服務,提升環境競爭力”,優化人才服務成為“十四五”時期江蘇人才工作的一項重要抓手。順應“十四五”科技創新為重點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調動多元化人才服務主體為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提供快捷標準、系統高效、貼心周到的人才服務,不讓人才因水土不服而“南橘北枳”,更不讓其只發揮“瞬間效應”而“燦爛一時”,真正做好精英人才的“娘家人”,做好服務人才的“店小二”,為“強富美高”新江蘇的高質量建設作出貢獻。
1 江蘇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服務滿意度及需求調查分析
為摸清江蘇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服務存在的問題,需開展包括人才服務總體、公共基礎服務、創業服務和生活服務四個層面的創新創業人才滿意度及需求抽樣調查。調查主要涵蓋省內戰略新型產業(新材料、新能源、裝備制造、生物醫學、機器人、電子信息、節能環保)、數字互聯網產業(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智慧家庭、物聯網和5G),網絡發放并回收有效問卷232份,調查分析主要結論如下。
1.1 人才服務滿意度分析
首先,從各維度滿意度均值來看,公共基礎服務評價的均值相對較高,為4.11,人才服務為4.09,創業服務和生活服務滿意度均值相對較低,均為3.94。可見,人才對江蘇省公共基礎服務的滿意度尚可,但創業服務和生活服務滿意度有待提升。
其次,從各指標滿意度均值來看,人才服務總體評價中,人才服務的范圍與預期相符程度(4.05)、服務范圍廣度(4.04)兩項低于該維度均值,說明高層次人才對實際所享受的現實服務與期望不符,服務內容廣度和范圍太小;公共基礎服務中的融資環境滿意狀態(3.85)較為低下;創業服務中風險資金(3.89)、創業宣傳(3.92)、融資(3.94)、創業輔導(3.95)、法律會計人事代理(3.97)、行業聯盟交流(3.95)及非正式交流(3.53)均呈現滿意度較低狀態;生活服務中住房(3.97)、子女入學入托(3.87)、交流互動(3.82)、旅游休閑度假(3.77)、配偶工作安排(3.58)滿意度均較低,如表1所示。
1.2 人才服務需求分析
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服務需求主要圍繞創新創業服務、生活服務、自身激勵三方面需求調查。由結果可知,首先,創新創業服務需求,過半數被調查者在資金支持、知識產權保護、人才團隊、科研成果轉化服務上呈現較高訴求,如圖1所示。
其次,生活服務需求,落戶、住房、配偶工作安排、子女入學入托等安家需求占比51.72%,超過了半數,薪酬免稅等經濟需求基本達到1/4,如圖2所示。可見,安家需求仍為大多數人的首選。
最后,自身激勵需求,住房、工資待遇、子女就學就業、落戶與家屬隨遷、發展平臺、晉升、股權期權激勵超過半數以上人才表現出較高需求認可。可見,家庭、生活服務需求和激勵依然擺在首位,工資待遇、股權期權激勵等次之。
2 國內外標桿區域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服務亮點
2.1 浙江
浙江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大省,對民企高層次人才服務亮點做法有以下兩點。一是開展專項人才培育項目活動。每年組織民企赴歐美與海外高層次人才對接;地方市縣集中開展走訪企業家高層次人才,幫助企業解決難題辦實事;組織專家赴其他市縣服務企業和基層解決技術難題。二是全員、全面、全程服務。建立省市縣三級服務聯盟,成立助創專員隊伍,打造覆蓋廣泛、運轉高效的人才服務網絡;以店小二和保姆式服務為理念,著重解決房子、孩子和車子等“關鍵小事”;圍繞創業周期全程配置服務資源,提供高科技的現代化孵化器、知識產權、研發設計、科研成果轉化、人才企業上市輔導等服務。
2.2 深圳
深圳已形成全方位、全覆蓋的創業服務扶持政策體系,創業環境國內領先。一是融全球之力建設“人才特區”。市財政加大人才投入力度,每年安排不少于10億元獎勵在產業發展和自主創新方面有突出貢獻的高端人才。二是大力扶持海歸創業。通過搭建創業指導、產品展示、項目對接平臺,舉辦人才智路演、創業大講堂等公益活動,幫助海外高端人才創業。三是推行外國高端人才“一卡通”服務,為來深創業的外國人才提供最大便利。四是積極為海外高層次人才創建優良的科研環境。積極進行孵化器建設,搭建科研交流平臺,如深圳大學、華大基因、“創業投資廣場”綜合性創業服務平臺,為不同成長階段的各中小企業和創業者等提供資本和管理服務。
2.3 中國香港
一是建立了一套跨部門合作的伙伴關系。政府職能部門負責人才入境和安置,設置獨立的專家機構負責人才資質評估和審定,市場獨立機構負責人才政策評估。二是打破政府和社會邊界,把人才的管理、評價和服務權力讓渡給社會組織。成立大量法律賦權的行業協會,如香港會計師公會、大律師公會等,作為法律賦權的專業權威團隊開展人才職業資格授予、職業資格授予、能力評價、業務素質提升、生活便利等多樣化服務。
2.4 美國硅谷
美國硅谷側重于對城市中心街區的再開發,致力于建設被企業和創新機構使用且充滿活力的工作與生活空間。其中,公園、文化場館、餐廳與休閑設施必不可少。在硅谷中IT人才競爭非常激烈,為了搶人才,硅谷IT公司為人才提供的薪水非常豐厚,同時以期權激勵機制作為保障,公司福利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每周免費按摩、高檔品酒會、各類培訓課程等。硅谷不斷推出誘人的福利,讓IT工作人員能夠愉悅的工作和生活。
3 江蘇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服務優化對策建議
3.1 建立“一主多元,網狀協作,市場主力”服務供給
(1)劃“一主多元”職責,定服務領域范圍。“一主”即政府主導,制定政策,承擔規劃、融資、組織、管理、評估、監督等服務職能。“多元”指市場和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采取委托非盈利組織或私營企業、政府財政補貼、公私合營、簽約外包等多種模式,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產品或項目,滿足人才需要。充分發揮“多元”主體靈活的特色優勢,創新服務領域、手段和方式,逐步實現人才社會組織管理替代政府的直接管理。
(2)聚內外力量,集網狀協作。一方面,政府內部通力協作,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組織部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園區、街道聯動、全社會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力負責人才服務政策的制定出臺和服務環境建設。另一方面,培育市場高端人才服務業,創辦各類人才協會、人才服務中介機構,培育獵頭、人才測評、服務外包、管理咨詢等新興業態機構,執行風險投資、載體建設、企業孵化器等功能。可借鑒中國香港做法,在選才、育才和人才評價上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的行業前端、靈活、專業優勢,提供更貼合人才需求的服務。
(3)聯合用人單位,把市場化服務落到實處。用人單位建立內部人才服務專員隊伍,對內對接人才,提供政策咨詢、需求征集、手續代辦、待遇落實等“一對一”管家保姆式服務;對外對接園區人力資源服務中介機構,積極獲取支持。
3.2 重構“流程標準、平臺共享、智慧融通”服務體系
(1)明晰流程和標準,增特色個性服務。首先,簡化服務流程,引入或培育市場運作主體,放權由其操作。其次,明晰省級層面服務機構,統一標準化服務流程和內容。各地市根據自身地理位置、資源稟賦等優秀加入地方特色化服務內容。比如蘇州外企多、國際化人才多,靠近上海,如何利用上海資源的輻射優勢,對蘇州內部的國際化人才提供特色個性化服務有待去開拓挖掘。
(2)活用資源優勢,搭建綜合服務平臺。首先,借助長三角區位和資源優勢,外部互通互聯;內部建立網狀綜合性人才公共服務平臺,提供功能齊全的動態化、一體化、高效化、便捷化的信息服務。其次,線下搭建高層次人才綜合性服務一站式平臺,設置專人專窗專門辦理,固定服務窗口、崗位、人員和辦理流程。
(3)打造數字化服務,行智慧融通。構建網狀綜合性人才公共服務平臺,建立“網上辦、掌上辦”業務系統,利用App等多樣化新媒體形式,實現“一部手機”皆可辦理的服務新模式。實現政策項目信息標簽化分類,實現搜索學歷、學位、職稱、年齡、榮譽等字段,自動匹配可享受的各類人才政策、人才項目、人才資助、經辦部門和辦理流程等,實時手機端智能推送,提供智慧高效的便捷服務。
3.3 創新“瞄準園區、雙渠道融資、軟硬齊抓”服務環境
(1)瞄準園區,打造特色服務環境。第一,借鑒硅谷經驗,瞄準軟件園、科技園等園區,建立一大批管理咨詢公司、風險投資公司、行業聯盟等非生產性服務組織集群,提供投融資、營銷、管理咨詢、人才培訓、法律等多樣化服務。第二,實施園區差異化服務,如針對軟件園、信息產業園等著力研發、中試、測試等信息網絡服務建設;留學生創業園、國際科技合作園側重與國際接軌的工商注冊、居留和生活服務等國際化服務。
(2)內外兼施,雙渠道推進風險投融資。推行適應省情的“雙渠道江蘇模式”:第一渠道,設立專項科技資助資金幫助企業技術創新,可采取無償性財政支出與低息的方式資助企業,被資助企業在獲得科技創新利潤后上繳稅收;第二渠道,走出國門,撬動和吸引知名風投機構入駐省內產業園區,提供融資服務。
(3)軟硬齊抓,聚力打造軟硬環境建設。硬環境上,聚力打造多模式創新創業平臺孵化服務。打造軟硬環境支持+風險投資+企業管理輔導模式、種子期投資+融資服務+專業化平臺支持、創新技術+投資+專業化平臺支持等多元孵化服務模式。軟環境上,借鑒硅谷做法,通過政府采購促進技術研究和產業化;推動行業標準化,促進技術創新;建立完善的技術轉讓機構網絡,推動科技成果盡快進入市場。
3.4 著力“安家落戶、養生休閑、國際接軌”服務特色
(1)穩住房落戶,解后顧之憂。一方面,鼓勵開發園區或用人單位利用自有存量土地建設人才公寓,政府在土地使用、稅收政策上鼓勵和幫助用人單位把房子建起來,把人才及其子女留下來。另一方面,安排配偶到事業單位工作,解決子女到公辦學區或者優質私立學校就讀。通過和房屋租賃公司合作推出義務教育期間免租金的住房推薦服務、在創業園區周邊建立幼兒園、小學、住宅區配套設施,為人才提供便捷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
(2)重視養生休閑,拓展服務范圍和內容。首先,拓寬“江蘇祿卡”服務內容,增加配偶工作安置、旅游、休閑、養生、家庭聚會等服務優惠便利;協調衛生管理部門嘗試建立個性化線上家庭醫生一對一服務;通過市場旅游企業為人才設計旅游、度假、療養等優惠方案套餐;定期為人才提供家庭聚會,子女同學溝通交流等互動溝通服務,提升人才對城市的融入度,體會生活中的人情味、煙火味。
(3)銜接國際軌道,提升服務高度。一方面,完善城市發展規劃,打造國際生活社區,形成與創業創新發展相適應的專業化、國際化、高層次的公共服務體系。另一方面,引進優質的教育和醫療資源,鼓勵有條件的中小學開設國際課程,招收外籍人才子女,全方位提升基礎教育水平。推動公立醫院進行國際化醫療機構建設,設置國際診療中心,聘請有能力的醫師提供診療服務,實現海外高層次人才子女教育、醫療保險同國際接軌。
參考文獻
江蘇舉行建立健全“五堅持五提升”人才工作體系的《實施意見》發布會[EB/OL].www.scio.gov.cn/XWFBH/gssxwfbh/xwfbh/jiangsu/Document/1656492/1656492.htm.
楊武.深化創新創業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J].人民論壇,2021(Z1):59-61.
肖鵬燕.一些國家和地區引進國際人才的做法[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2(5):93-97.
孫銳.進得來、留得住、用得好、流的動.如何切實提升我國高層次人才集聚水平[J].人民論壇,2020(5):99-101.
孫銳,王通訊.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創新創業生態系統[J].山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18(4):17-19.
美國硅谷緣何成為人才集聚之地?[EB/OL].www.sohu.com/a/287257492_100114158.
劉漪.論高層次人才服務治理機制構建——基于香港實踐的思考[J].人才資源開發,2014(12):9-10.
孫銳,王通訊.什么樣的人才環境才能加快培養一支站立在世界前沿的創新創業人才隊伍[J].決策探索(上),2020(11):58-60.
Research on Service Survey and Optimization of High-level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School of Business, Jiangsu Open University ?CHEN Shuangshuang
School of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Institute of China ICT Development & Strategy) ?TAO Zhuo
Abstract: The key to breaking through the constraint of "retaining, using and mobilizing" high-level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s talent service.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service satisfaction and demand survey based on 232 high-level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proposes strategies to optimize the service for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service supply, service system, service environment, and service characteristics, with reference to the successful practices of high-level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services in Zhejiang, Shenzhen, Hong Kong, China, and Silicon Valley.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 service in Jiangsu and other regions.
Keywords: high-level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talent service; satisfaction; demand; 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