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亞冰
摘要:高職院校的主要作用是為社會輸出更多專業人才,所以在人才培養方面需要做到與時俱進。以就業為導向改革教學模式,已經成為職業院校未來發展的必然需求。計算機專業作為高職院校中的熱門專業,具有就業市場大、競爭壓力大等特點,并且該專業發展速度較快,時時刻刻都有新理論、新產品、新技術推出,想要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水平、高素質人才,就要充分了解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并以就業為導向優化教學模式,從而為提高學生專業水平、強化學生核心競爭力奠定基礎。
關鍵詞:就業導向;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模式;優化策略
引言:
教育部發布的《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需求,為高職院校改革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指明方向。所謂“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就是結合社會發展需求精準把握人才培養方向,并根據學校自身條件優化專業設計、調整教學內容,為學生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提供更多機會,以此來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確保學生在人才競爭中始終占據優勢地位。然而,由于計算機專業是一門發展速度較快的學科,所以在傳統教學中始終存在職業教育與社會需求相脫節現象,導致學生就業面臨重重阻礙。對此,需要高職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為學生順利就業奠定良好基礎。
一、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在計算機專業教學過程中,雖然認識到了以就業為導向優化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并結合專業特點和學生發展需求創新教學方式和方法,但結合人才培養效果來看依然不盡人意,主要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課程設計缺乏合理性
計算機專業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存的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需要確保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互協調。但結合高職院校實際教學情況來看,無論是理論課程還是實踐課程,都只停留在落實課程目標上,導致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脫離,嚴重影響教學有效性,不利于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和就業能力[1]。
(二)教學方式單一
職業院校是面向社會培養人才的重要機構,其與高等本科院校相比,更加注重人才技能和技術的培養。但在計算機專業教學中,很多高職院校選擇照搬高等本科院校教學模式,沒有結合學生發展需求進行教學設計,導致教學方法單一,不利于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另外,即便有部分院校采用項目驅動、案例教學等方法開展教學活動,但由于落實過程中存在形式化偏差,使得學生對計算機專業未來發展趨勢認識不到位,不利于學生對未來就業進行準確定位。
(三)學生職業規劃不科學
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中,教師普遍將教學重點放在技能與知識傳授上,沒有給予職業規劃相應重視,導致學生在職業規劃方面缺乏科學指導,甚至很多學生臨近畢業才開始進行職業規劃,使職業規劃失去引導作用[2]。另外,一些學生在職業規劃中只關注主觀意愿,缺乏對就業形勢進行客觀分析,沒有將個人能力與社會需求相融合,嚴重影響職業規劃效果。
(四)缺乏實踐機會
首先,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能力不足,無法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導致學生只具備理論知識,在競爭上崗時無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另外,學校受各種條件制約,導致教學基地建設不到位,無法充分滿足學生實踐操作需求,使得學生操作水平與就業需求不符。
(五)教學評價不合理
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在評價學生綜合能力時,仍然以專業成績作為主要依據,沒有對學生綜合表現和職業能力進行系統分析,導致評價結果無法真實反映學生發展狀況。這也使得很多教師不能從就業角度為學生發展提供正確指導,不利于學生培養職業素養。
二、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優化措施
(一)合理設置專業課程,為學生就業指明方向
為了提高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需要學校以就業為導向強化專業課程設計,使學生了解就業與學習之間存在的關系。這就需要學校結合計算機專業特點、不同課程性質以及行業發展需求,全面提高學生認知水平。同時對專業課程結構進行科學調整,突出專業教學職業性特點。另外,課程設置還應結合學生發展需求,協調好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之間的關系,確保二者步調一致[3]。與此同時,高職院校需要打破對高校計算機專業課程設計的盲目追隨,應結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需求和培養目標,以提升學生專業能力和就業能力為主適當刪減專業課程,對同類課程進行科學整合,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完善教學內容,確保課程建設“夠用”,而不是“貪多”。
(二)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發展學生實踐能力
計算機行業雖然就業市場較大,但就業形勢變化多端,各種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也為高職院校專業教學增加難度。想要培養與社會需求相符合的人才,不僅需要學生掌握新知識、新技能,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和思考,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靈活調整自身能力結構,更好的適應市場變化。這就需要教師轉變傳統教學思想,以就業為導向合理,根據學生發展需求,靈活選擇教學手段,以多樣化教學方法發展學生實踐能力。例如:采用案例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計算機專業就業方面的典型案例,使學生了解就業過程可能遇到的問題,并通過自主思考或小組合作方式,對典型案例進行深入分析,探索如何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從而提深化學生對就業的認識。
(三)為學生職業規劃提供正確指導,提高學生職業素養
職業規劃的主要作用是幫助學生認清行動目標,加快成功步伐。想要充分發揮職業規劃的作用和功能,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正確指導。具體來說:首先,優化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在新生入學階段,就要不斷滲透就業理念,使學生在專業課程不斷推進的同時,對軟件工程、網絡工程、通信安全等領域有正確認識,以此來提高學生對職業規劃的重視程度。其次,以就業為導向,引導學會學生從客觀和主管兩個方向完善職業規劃內容,確保學生在計算機專業領域精準定位[4]。其三,通過職業興趣測試、心理素質測試等方法強化學生自我認知,幫助學生明確就業方向。最后,遵循“循序漸進”基本原則,幫助學生制定完善、系統的職業規劃,按照時間長短劃分職業規劃完成目標,充分發揮職業規劃引導作用,為職業規劃有效落實奠定基礎。
(四)組織實踐操作活動,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就業環境
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操作水平。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高職院校不斷推進產學研融合,為學生提供更多就業實習機會。具體來說,高職院校可以增加投入力度建設校內實踐基地,為強化學生實踐訓練奠定基礎,使學生在動手操作和情景模擬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此來提高教學有效性。或者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收集計算機專業就業相關數據,準確把握行業發展需求和發展趨勢。另外,學校還可以組織各種形式計算機競賽活動。例如:2019年,騰訊組織的第二屆校園編程大賽,吸引了大量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參與,在激烈角逐和公平競爭過程中,數百名校園“極客”嶄露頭角[5]。由此可見,通過競賽方式強化學生實踐鍛煉,既能夠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又能夠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環境。除此之外,高職院校還應強化自身與企業的合作,為學生提供就業機會,使學生在真實崗位中明確就業方向、積累就業經驗、提高競爭水平。
(五)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提高學生職業素養
以就業為導向的計算機專業教學模式,需要強化對學生職業技能的評價,真實反映學生發展實際情況,使學生了解自身優勢和不足,并針對性調整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了滿足這一需求,需要在教學評價中引入多元評價主體。即教師評價、企業評價、學生自評等方式。具體來說:在教師評價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專業課學習情況,以專業考核成績和學生操作技能為依據進行分析,確保課程評價公平、合理[6]。在企業考核過程中,重點對學生職業能力進行評價,包括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同時根據評價結果對學生提出具體要求。在學生自評過程中,需要引導學會說呢過回顧發展過程,對學習和就業中積累的經驗進行反思,并針對性調整職業規劃,明確就業方向。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過程中,學校需要面向社會需求,從學生長遠發展角度,優化和改革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明確就業方向,提高學生職業素養。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從就業角度分析以往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并創新教學方式和方法、合理調整專業課程結構,引導學生做好職業規劃,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并開展多樣化教學評價,在營造良好專業氛圍基礎上,使學生在循序漸進、潛移默化中國提高專業能力和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許爽.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優化策略[J]. 中國新通信,2020,22(7):144-145.
[2]趙世均. "從做中學"與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改革[J]. 科技創新導報,2020,17(3):213-214.
[3]肖山. 淺談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教學優化策略[J]. 數字化用戶,2021,27(3):192-193.
[4]肖榮.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優化策略分析[J]. 絲路視野,2020(20):74.
[5]莊翔翔. 就業導向下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優化策略初探[J]. 電腦迷,2018(18):168.
[6]蔣普陽,包宏. 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構建分析[J]. 中國新通信,2019,21(2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