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柏民
摘要: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意義重大,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節約型社會建設的內在要求;是緩解土地供需矛盾、保障新時期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加強土地參與宏觀調控、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的基本手段。在全面實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現實情況下,提出土地資源節約利用十分必要和關鍵。
關鍵詞:遼西地區;節約利用;土地資源;措施對策
中圖分類號:F301.2
土地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我國是一個人多地少的發展中國家,土地問題始終是現代化建設進程中一個帶有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嚴格土地管理,推進節約集約用地,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長期而緊迫的任務。我國耕地資源稀缺,在不到世界10%的耕地上,承載著世界22%的人口。我國人均耕地只有1.4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優質耕地少,后備資源嚴重不足,土地墾殖率和復種指數已處于世界較高水平,補充耕地和提高耕地利用程度的潛力十分有限。我們面臨的人地矛盾,是世界上最尖銳、最突出的。就遼西地區而言,有限的耕地資源還在不斷減少,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粗放利用還在延續。因此,更有必要提出節約利用土地資源。下面就遼西地區土地資源利用節約問題提出幾點意見。
1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重要性的認識
可以說,節約利用土地資源,首先應從理念上加以提高。要深入開展土地基本國情和國策教育,加強土地管理法規和政策宣傳,提高全社會對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保護生態環境中重要作用的認識,增強社會公眾參與和監督意識,促進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為推行土地集約利用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和良好的輿論氛圍。各地應結合實際情況,研究制定有關加強土地管理,提高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的各項措施,在政策和資金上予以鼓勵和支持,引導企業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推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范圍廣的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各級政府必須負責本地區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工作,要組織專門機構進行指導,建立協調機制,各有關部門要各負其責,明確分工和責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真正把節約集約用地落到實處[1]。科學規劃是節約集約用地的基本前提,也是發揮土地資源最大效益的有效手段。必須嚴格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管理、強化土地規劃管理、嚴格土地審批,引導科學合理用地。
2完善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法規政策
抓緊制定促進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重點研究促進城鎮建設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有關措施,以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辦法。加大執法監察力度,對違法國家規定違法亂占濫用土地的違法行為進行嚴肅查處。積極組織開展清理閑置土地專項行動,加大對閑置、空閑和不按合同約定使用土地行為的處罰力度,針對不同情況采取停止辦理用地手續、停止供地、停發土地證、高額罰款、收回土地等措施。對閑置、空閑和低效用地較大的地區,相應調整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扣減農地轉用指標,暫緩辦理土地審批,避免土地的再次閑置與浪費[2]。
3嚴格執行節約集約用地的相關制度標準
目前,遼西地區正處在城市化和工業化快速發展時期,改革開放以來的招商引資也一直以工業投資項目為重點,工業化程度提高很快,正在逐步成為“世界工廠”,工業用地在各類新增建設用中所占比例很大,因此工業企業節約集約用地的潛力也非常巨大。近年來國家在工業項目用地的投資強度和建筑用地比例、容積率等方面都制定了嚴格的標準,工業用地利用效率得到明顯提高,各地應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目標,詳細制定各項建設用地標準,并以此作為建設用地項目審批的依據,對于沒有達到標準的項目不予審批或者核減用地規模。對過去很多已經建成的工業項目普遍存在多占少用,用地粗放,建設容積率和規模不達標的情況,也應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通過經濟和法律手段,鼓勵其提高土地利用率,確實難以達標的要督促其讓出多余用地。同時,對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還要大力促進集約用地措施從單一的投資強度控制轉到既看投資強度,又看產出效益相結合的多目標控制體系的逐步完善[3]。
4建立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考核制度
當前遼西地區對推進集約用地政策雖然明確,但缺乏具體的激勵機制和考核措施。要像保護耕地一樣,建立集約用地評價考核制度,對集約用地實行量化的評價考核,將集約用地目標任務納入年度重大工作目標考核內容和領導干部任期目標考核內容,明確目標,明確責任,嚴格考核,把考核結果與建設用地指標和農地轉用、征收相掛鉤,從機制上促使地方政府加大節約集約用地工作的力度。建立集約用地考核制度,將土地集約利用評價與城市建設用地規模、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安排結合起來。對土地利用集約度較高的地區,適當增加和優先安排下一年度土地利用計劃,優先辦理農用地轉用、土地征收審批手續。土地利用集約度不高、未達到考核標準的市縣區,不得擴大現有建設用地規模,暫停辦理該地區新的農用地轉用、土地征收審批手續,從機制上促使地方政府采取措施提高現有建設用地利用率。
5大力推進土地資源利用市場化進程
自國家實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以來,通過完善土地市場,經營性土地已全部實行市場化的招拍掛方式出讓,工業用地也開始全部走向市場化,逐步形成促使用地者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的外部約束機制,對提高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程度起到顯著作用[4]。實踐證明,運用市場機制配置資源是優化資源利用結構、發揮最大效益的最有效的手段。應當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配置土地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土地市場,嚴格控制無償使用土地的范圍,縮減劃撥用地的項目類型,逐步將經營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用地納入有償使用的軌道。
參考文獻:
[1]黃美均.推進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的幾點建議[J].上海土地,2007(2):40-41.
[2]李慶強.高效利用每一寸土地——山東省鄒城市盤活閑置低效用地的經驗[J].國土資源通訊,2012(19):45-46.
[3]聶紅.淺析曹縣閑置土地的成因及處理對策[J].農技服務,2014(10):148.
[4]熊偉.我們是如何盤活存量土地促進經濟發展的?[J].河南國土資源,2005(1):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