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鋒
(廣東省德慶林場,廣東 肇慶 526000)
廣東省德慶林場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以下簡稱“示范園”)以粵西森林質量提升的示范樣板為目標,打造成為規劃科學,布局合理,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森林生態綜合性示范園。通過規劃建設,維持示范園內森林生態系統健康穩定,確保森林質量不斷提升,園區內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得到增強,生態產品供給能力不斷提高。著重提升自然教育、林業科技科普、森林游憩等功能,不斷優化示范園內林業產業結構,逐步建立集生態旅游、森林體驗、自然教育、林下經濟于一體的林業新業態。通過示范園的建設,對周邊地區、廣東省乃至全國,在林業高質量發展方面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示范園位于粵港澳大灣區西部、肇慶市西南部,距德慶縣中心城區5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11o41′53″-111o44′50″,北緯23o08′57″-23o10′21″,示范園東與德慶縣香山市級森林公園相連,南依西江而建,規劃面積335.34公頃(5030.10畝)。
示范園位于肇慶市西南部,德慶縣中心城區西側,周邊主要交通干道有國道G321、省道S352、廣肇佛高速、縣道X453、縣道X433,離示范園最近的高鐵站為南江口站,距離為5公里,車程僅需16分鐘,經南廣高鐵可達柳州、南寧、梧州、肇慶、佛山、廣州,與周邊城市聯系便利。示范園南臨西江,水運條件好,德慶港位于西江航道上,水上交通優勢明顯。
示范園屬丘陵地貌,南臨西江,內地丘陵與河谷相間,分布多條溝谷呈南北走向,向南匯入西江,山澗谷底經泥沙堆積形成沉積盆地。示范園整體地勢呈南低北高,東西兩側高,中部下凹的特點。
示范園地處亞熱帶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太陽輻射強烈,具有熱量豐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水熱同季、夏長冬短的氣候特點,適宜林木生長。根據德慶縣氣象站的資料,示范園區域平均氣溫在9.2℃-15℃之間。德慶縣年平均日照時數約為1602.5小時,光照充足,園區樹林茂密,山巒連綿,年均相對濕度為81%,人體感覺舒適。德慶縣年平均降水量為1508.7毫米,4-9月為雨季汛期,10月至次年3月為干季,干季總雨量僅占全年的23.8%,全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60天左右。
示范園緊鄰西江,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西江是珠江流域最大水系,西江是德慶縣內最主要的河流,根據高要水文站記錄,西江肇慶段的最大流量為22800立方米/秒,最小為844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為6990立方米/秒,歷年平均流速0.21米/秒,年徑流量2210億立方米。汛期一般出現在6-8月,歷年最高水位為13.62米,最低水位0.27米,多年平均水位3.38米,常年水位9-11米。示范園區域無河流,僅有山澗沖溝,季節性特征明顯,雨天時水量大,干旱時水量較小,溪流最終匯入西江。園區溪流有長沖坑溪流,位于長沖坑溝谷內,是園區主要的溪流,長約1.8公里,常年流水,流量約0.05-1.8立方米/秒,寬0.8-2米,平均水深0.4米。
示范園土壤主要為赤紅壤,分布于海拔300米以下的丘陵,土壤偏酸性,成土母巖為花崗巖、沙質頁巖,土層中等,多在20-85厘米之間,除沿江一帶比較干瘦貧瘠外,大部分土壤肥力中等。
示范園地處北回歸線以南,處于南亞熱帶、熱帶、亞熱帶過渡區,屬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域、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地帶。示范園的植被包括5種自然植被型,分別為針闊混交林、竹林(暖性)、常綠闊葉灌叢、灌草叢(暖性)、暖性針葉林;示范園人工栽培植被有桉樹林、藜蒴錐林、紅錐林、火力楠、荷木林、馬尾松林、黑木相思林、卷莢相思林、柑橘林等。其中桉樹林分布較廣,主要分布在園區北側至東北側,平均胸徑15.5厘米,平均高度為18.5米;公園的東側主要由多種闊葉樹種混合的人工林,主要有紅錐、藜蒴錐、楓香樹等,群落郁閉度較高達0.8;園區有多處人工種植的馬尾松林,平均胸徑16.5厘米,平均高度為12米,郁閉度0.6,該群落處于植被演替初期,林下偶見少量闊葉樹種,如山雞椒、鹽膚木、黃毛槐木等。示范園各大山體原為林場,受人為干擾破壞及自然災害的影響,大部分為人工植被。地帶性植被特征常綠闊葉林因區內海拔低,緊鄰縣城,受人為干擾,原生植被消失殆盡,地帶性植被特征不明顯。且整體尚易受人類活動的影響,植被垂直分帶不甚明顯。有關林業管理部門根據法律條文規定,嚴格執法,采取了封山育林、加強對群眾的宣傳教育等管理措施,有效地保護了該區的森林植被,促使次生性的植被向頂級群落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逐漸過渡。
示范園建立于林場的林地之上,由林場管理,根據最新林地統計數據顯示,示范園林地全部為喬木林,其中包括公益林214.13公頃,商品林121.68公頃,優勢樹種有桉樹、紅錐、火力楠、荷木、藜蒴和馬尾松(廣東松)等,其中桉樹占比40.74%,火力楠、荷木、藜蒴等混交樹種占比43.12%。
示范園屬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域,地帶性植被為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現森林覆蓋率為93%。示范園內林木蒼翠繁茂,植物物種豐富,植物多樣性明顯。據資料調查顯示,示范園內有維管植物125科369屬606種,除27種栽培種類,其余579種為野生或逸為野生植物,隸屬于122科354屬。野生維管植物中蕨類植物20科30屬51種,裸子植物2科2屬4種,被子植物100科323屬524種(其中雙子葉植物86科258屬418種,單子葉植物14科65屬106種)。
根據資料和實地調查統計,示范園內記錄到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種,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記錄到廣東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物種1種;記錄到CITES公約附錄物種1種,為附錄Ⅱ物種。參照國家公布的4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示范園內外來入侵植物種類相對較少,目前危害不嚴重,但仍應予以關注并嚴格加以防范。
示范園內生態環境復雜,森林茂密,是野生動物棲息和繁衍的理想場所,孕育著豐富的動物種類。根據實地科學考察和文獻資料調查,園內記錄到陸生野生脊椎動物18目57科145種,包括兩棲類1目6科13種、爬行類2目12科42種、鳥類10目29科70種、哺乳類5目10科20種。在示范園記錄到的145種陸生野生脊椎動物中包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種,有CITES公約附錄野生動物14種,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收錄受威脅野生動物有24種,IUCN收錄受威脅野生動物有8種,園區有“三有”動物92種。
結合示范園的區位特點、資源稟賦,以維護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完整性、保護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及防止生態系統退化的基本要求,建設過程中盡量維護生態過程,維持示范園內自然風貌,建立特色明顯、符合林業高質量發展需要的示范園。
在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高效、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森林旅游和森林康養等新型林業產業模式,做到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促進區域林業可持續發展。
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加快林業產品創新、組織創新和科技創新。
示范園應體現科普示范的帶動作用,積極創建自然、生態、科普示范基地,成為有代表性的自然科普教育場所。在保護生態系統的同時,突出自然屬性和科普教育內容,提高大眾的科學文化素質。
示范園性質類型為“森林質量提升型”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示范園依托廣東省德慶林場資源條件和基礎設施建立,以森林旅游、自然教育和森林生態環境綜合利用為主要特色,為社會公益類建設項目。在森林資源保護與利用、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等林業科技成果示范推廣方面發揮示范作用,推進廣東省林業科研事業發展。示范園將打造成為德慶縣市民日常休閑、徒步、騎行、健身、登山、觀賞西江景色重要游憩場所,打造成為具有生態、康養、科教多功能一體的綜合性森林生態示范園。
示范園依托西江江畔而建,獨特的地理位置為觀賞西江江景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以森林旅游、自然教育和森林生態環境綜合利用為主要特色,突出展示森林生態發展與自然資源景觀綜合利用新模式。示范園以森林培育、森林生態系統健康維護、林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帶動為發展方向,重點培育大徑材、國家儲備林、優良鄉土珍貴樹種,在森林資源保護與利用、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等林業科技成果示范推廣方面發揮示范作用,推進廣東省林業科研事業發展。
示范園規劃建設區域在廣東省德慶森林公園范圍內,規劃總面積335.34公頃(5030.10畝)。依據示范園區地形地貌特征,現有森林、水域資源分布特點和格局,以森林生態網絡體系點、線、面布局為指導,圍繞打造成為粵西森林質量提升的示范樣板目標,根據自然生態景觀格局、森林資源分布特征和功能作用,將示范園空間結構分為“二軸五區”,二軸分別為香山紅葉培育景觀軸和十里畫廊森林景觀軸,五個功能區分別為珍貴樹種培育區、大徑材種質資源區、彩葉植物展示區、濱江科普景觀區、入口游客服務區。
5.2.1 香山紅葉培育景觀軸
香山紅葉培育景觀軸以山脊為軸,該區域森林資源豐富,植被茂密,以林下經濟種植、種質資源培育、森林質量提升、森林景觀提升為主要內容,結合林分改造,充分利用食用、藥用和觀賞兼有的林下經濟植物打造高質量多功能綜合性林區。分布有彩葉植物展示區、大徑材種質資源區、濱江科普景觀區大部分區域。
5.2.2 十里畫廊森林景觀軸
十里畫廊森林景觀軸以西江為軸,臨近江水,沿江岸走向,以濱江休閑、江景觀賞、登山體驗、森林康養為主要內容,串聯親水平臺、望江亭、濱江棧道等多處景點平臺,分布于濱江科普景觀區、入口游客服務區、珍貴樹種培育區少部分區域。
5.3.1 珍貴樹種培育區
珍貴樹種培育區位于示范園西北部,以珍貴樹種精準養護為主要內容,通過加強中幼林撫育、間伐、套種闊葉樹種等措施進行珍貴樹種精準養護,以培育紅錐、火力楠等大徑材和珍貴闊葉樹為目標,保護并培育珍貴樹種,提升森林植物物種多樣性。
5.3.2 大徑材種質資源區
大徑材種質資源區位于示范園北部,以珍貴闊葉樹、優良樹種培育和林下經濟作物培育為主要內容,充分利用林下資源,打造連片食用、藥用和觀賞兼有的林下經濟植物,成為示范園典型特色。
5.3.3 彩葉植物展示區
彩葉植物展示區位于示范園東部,以森林景觀提升、森林康養、森林體驗為主要內容,通過套種措施,引種珍貴優良樹種,在針闊混交林通過加強中幼林撫育、套種觀賞性喬木等措施進行森林景觀效果提升,加強森林復層林景觀效果提升,打造高山林區獨特的森林景觀。
5.3.4 濱江科普景觀區
濱江科普景觀區位于示范園南部,臨近西江,以休閑體驗、江畔游憩、登山觀景、自然教育為主要內容,打造成為集登山步道、望江亭、觀花、觀鳥長廊等休閑體驗、自然教育多功能一體的示范體驗區。
5.3.5 入口游客服務區
入口游客服務區位于示范園東南部,以綜合管理服務、科普教育、宣傳維護為主要內容,打造為展示園區特色、宣傳生態理念、開展自然教育、提供社區服務的綜合性多功能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