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桂玲,李 志
(1.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綠化委員會辦公室,河北秦皇島 066004;2.昌黎縣農業局植保植檢站,河北秦皇島 066600)
森林病蟲害被稱為“不冒煙的森林火災”,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對于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森林產業是我國的基礎重要產業,在社會經濟持續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近年來,生態文明建設在我國不斷推進,相關政府部門對森林病蟲害防治給予了高度重視。但隨著全球溫度越來越高,森林病蟲害防治成為了每個國家都必須要重視的問題,一旦處理不當,就容易給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的災難,且出現問題后,往往處理難度大、持續周期長、資金消耗大,需要格外重視。雖然目前不少地區都對常見的森林病蟲害有成熟且科學的應對措施,但一些偏遠地區對此仍然還不夠重視,對于一些少見的森林病蟲害沒有有效的應對之法。相關工作者必須要意識到,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是現在保護森林、發揮森林積極作用的重要手段[1]。
當前在我國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森林病蟲害防治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相應的防治基礎設施設備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等方法在防治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受限于一些主客觀因素,仍然還存在問題亟待解決。
森林病蟲害防治是一項極其專業的工作,具有豐富的相關經驗和技術能力的人方能勝任。特別是作為森林病蟲害防治的管理技術人員,更應該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從事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人才在森林管理的植物病蟲害防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森林病蟲害防治經常會遇到許多突發情況,相關森林管理人員如果沒有豐富的經驗,就沒辦法隨時解決突發情況,一旦暴發病蟲害,導致治療延誤,將產生重大的經濟和生態損失。除此之外,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地點往往較為偏僻,年輕人即便專業對口,大多也不愿意到當地從事此工作,這就需要相關配套就業政策措施的支持。
隨著氣候的不斷變化,近些年森林病蟲害防治難度不斷增加,特別是人工造林的面積越來越大,單一樹種的耕種面積也越來越大,導致植物病蟲害防治難度加劇。此外,全球氣候變暖也導致越冬害蟲成活率逐年攀升。據調研,許多省份的植物病蟲相較于20 世紀數量翻倍增長,甚至出現了從未見過的外來物種。如黑龍江省出現了從外地傳入該省的物種,且植物病蟲相較于20 世紀數量翻倍增長近2 倍,直接導致局部森林病蟲災難嚴重,給林牧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和生態損失。除此之外,雖然一些常見的害蟲得到了控制,但由于森林植物病蟲的種類逐年增加,還出現了從未見過的品種,導致防控難度不斷升級。
在我國的一些偏遠地區,相關從業人員,特別是管理人員,仍然存在“重造林輕保護”“重防治輕預防”的陳舊觀念,相關人員沒有及時報備森林病蟲害發生情況,直接導致防治工作被動。此外,這樣的錯誤思想還導致地區植物保護和病蟲害預防技術落后,遇到緊急問題根本無法及時處理,最終導致不可挽回的局面。
“重造林輕保護”“重防治輕預防”的陳舊觀念必須堅決改正。1)大力提高相關從業人員和管理人員的防治意識。一方面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各種宣傳手段來讓人們意識到森林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人們的防治意識。另外,在宣傳中加大防治知識的宣傳,政府部門可以根據不同季節及時發布有害生物病蟲的信息,以便農民和林業從業者及時解發現,及時防治。另一方面,相關部門應定期開展專業的森林病蟲害防治課程培訓及實地調研,讓從業者走到基層去看去了解,轉變固定陳舊的防治思維,積極學習理論知識并結合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防治措施,構建多地區的防治體系聯盟。2)政府及部門還應該給予一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為林業防治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2]。
森林病蟲害的發生具有規律性,可以提前做好相關的預測預報工作,包括邀請專家對森林病蟲害做主客觀因素的分析和研究等。做好森林病蟲害防治的預測預報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據此不僅可以掌握病蟲害的發展趨勢,還可以根據氣候、濕度等條件把握森林的生長情況。建立科學的防治理念,開展科學的預報工作或活動,將是未來森林病蟲害防治的重要趨勢。林業從業者固守“重造林輕保護”“重防治輕預防”的陳舊觀念也有部分原因是監測預報體系欠缺。如果要切實提升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水平,就必須要高度重視監測和預報工作,構建對應的監測預報管理體系。1)要投入資金購置對應的儀器和設施設備,完善硬件設施,充分利用高科技實現準確的現代化監測和預報,確保監測結果無誤。2)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參加監測技術相關教育培訓,好的設備要有專業的人使用才能發揮最好的作用。3)建立監測預報體系,完善監測人員管理制度,明確相關人員職責,結合當地林業特點制定防治應急方案,擴大監測防治網絡,把監測重點放在森林重災區,保證出現突發緊急情況時可以第一時間由專業人員處理[3]。
近年來,人工林越來越多,但營林人員一味追求林木數量的增加,并沒有考慮“適地適樹”原則,導致種下的樹存在許多問題,不僅浪費了財力,也浪費了人力物力。要想科學進行森林病蟲害防治,就應該遵循“適地適樹”原則,優先選擇適合人工造林的土地進行林木培育,提高森林的自我保護和修復能力。另外,要提高森林病蟲害綜合治理水平,把森林病蟲害防治貫穿到林木生長的全過程,嚴格把關選苗、種樹、造林、經營等各個環節,關注森林的管理養護,用科學的方法保護林木。
森林病蟲害防治的基礎性工作也不能忽視,防治要從全面整理的角度出發,從選種、造林等前期環節開始就要把生態因素考慮進去,做好撫育管理工作,選擇抵御風險能力強的樹種。同時,要把品種單一的林區改建為混交林區,將稀疏林變為密集林,逐步形成品種多樣、林木多樣的森林體系。
森林病蟲害需要采取科學的手段防治,特別是針對近些年病蟲害種類增多和防治難度升級等困境,更是需要科學的防治技術支持。有效改進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可從以下2 方面入手。1)要堅持林業生態治理,在保護好原有植被的同時,堅持“適地適樹”原則,采用品質良好的樹苗,混合造林、集體成片造林,加強早期預防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提高森林抵抗病蟲害的能力,走出一條森林開采與植物病蟲害防治協調發展的路子。2)對于農藥的使用也要符合國家規范,做到安全合理。如國家禁止使用的甲胺磷、除草醚、氧化樂果等劇毒農藥應該嚴厲禁止使用,大力倡導使用仿生農藥、動物源農藥、植物性農藥、生物農藥等安全農藥,減輕化學農藥使用對森林、空氣、水源造成的污染。3)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和技術推廣力度,盡量采用生物防治措施[4-5]。
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注意協調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兩種措施,在具體的防治工作開展中,盡量避免兩種防治措施互相影響。在綜合防治過程中,要在森林中建立穩定的種群結構,利用害蟲天敵對害蟲進行預防和控制,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利用農藥等化學手段進行防治。另外,要大力推廣應用無公害防治技術,有效開展森林病蟲害防治。一旦引入的天敵在森林中建立了自己的種群,就可以持續長久地對森林病蟲害起到防治作用。
綜上所述,生態文明建設下,森林病蟲害防治具有極高的社會價值、生態價值,應該不斷加大對森林病蟲害防治的重視程度,提高生態環境建設水平。本文總結了森林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將理論與實踐相聯系,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以便于將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做到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