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永,蘇春梅
(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東門林場,廣西崇左 532199)
在“十三五”期間,我國完成了0.43 億公頃森林的撫育工作,使得全國森林總面積達到2.2 億公頃,森林覆蓋率為23.04%。雖然我國在林業資源的種植及管理上采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但是我國森林資源的總體情況不容樂觀,還存在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分布不均的問題,林業管理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與完善。而森林資源在保持水土或改善空氣質量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加強營林管理是一項重要任務,是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這不僅對林業的管理體制及其工作人員有更高的要求,還需要全民一起參與,在植樹造林、加強林業營林管理方面共同努力[1]。
營林管理工作既要做到林業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又要做到及時地補充更新并保護好現有森林資源。目前,營林管理要做好以下工作。1)做好造林規劃和調查工作。在營林工作開始前就需要對造林的環境進行相關的數據調查、評估與處理,然后再做好樹種選擇、造林技術設計等工作,特別是對一些新開發林地,要做好實地調查工作,確保今后營林工作能夠正常、有序開展,保證林業生產條件的普適性。2)定期完成造林綠化任務。強化營林造林任務的關鍵是以質量為先,圍繞造林質量建設制定相應的營林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等,并嚴格執行,以此約束和監督營林工作人員的言行,確保營林任務的整體質量。3)合理進行林地的撫育管護工作。營林不僅僅是單純的人工造林,還包括林地的長期撫育、管護和間伐等。因此,營林工作人員不僅要有管理意識,還要有足夠的先進技術作為支撐,以確保林地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4)實現生態文明建設與管理。做好公益林管理、林業資源采伐定額管理和木材檢查執法等工作,也是營林工作中的重要環節[2]。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營林的社會效益、經濟價值和生態效益,為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營林管理是林業生產及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和重要組成部分。1)加強營林管理,不斷地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質量,是提升林業發展質量、提高林業生產效率、促進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2)能夠滿足社會的發展需要,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健康發展的前提。可見,通過加強營林管理能夠實現林業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生態效益三者共同發展,對于區域的經濟繁榮、社會進步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十分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求。
目前,人們更偏向于營林造林任務的實施,對于營林管理仍缺乏足夠的重視,更沒有正確地認識到營林管理的真正意義和內涵。1)尚有部分干部或職工的思想觀念還停留在“木頭經濟”層面,沒有把發展林業和生態文明建設聯系起來。2)也有少部分經營者沒有認識到營林管理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營林管理工作人員少、專業型技術人才缺乏、相應的資金投入不足等。3)因為對營林管理缺少全面的認識,所以許多營林工作者在實際的營林工作中缺乏足夠的熱情和動力,積極性也不高,導致營林管理工作效率也不高。4)由于營林生產具有周期長、投資大、抗風險能力低、短期效益不明顯等不足,許多營林單位只重視前期的造林任務,又給營林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多困難[3]。
無規矩不成方圓,營林管理也需要健全的法律和制度作為保障。雖然當前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觀念得到了廣泛傳播,對于如何謀求經濟和生態協調發展也成為林業建設的工作重點,但是我國在生態林管護等方面仍欠缺較為完整的相關法律作為依據,而且國家資源保護單位尚未制定一套完整的營林管理制度。這些問題不利于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與過去相比,雖然我國的營林生產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但是隨著天然林被禁止采伐,林木的供需矛盾越發突出,營林生產力嚴重不足。具體來說,營林生產在苗木培育、苗木基地建設、選址種植和林木撫育等方面都遇到了一定的問題,如育苗技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苗木基地建設遠跟不上世界先進水平、成林的撫育管理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等。可見,對于營林管理來說,其涉及的層面非常多,是一個系統且十分復雜的工程,如何提高營林生產力是營林管理過程中的難點。
林業的管理及保護需要各級林業部門和營林管理工作人員的共同監督,特別是對民營企業或者個人私自征用、建設的林地要尤為重視。監管工作一旦松懈,許多樹木就有可能被采伐殆盡,進而引發嚴重的生態問題。所以,一旦出現此類問題,林業部門必須及時與政府有關部門協調,并盡快處理,消除隱患,避免帶來更大的損失。而且,對于此類行為要加大處罰力度,努力杜絕此類行為再次發生。目前,林業監管部門對于林木采伐審批相關工作與林地征用審查管理工作等的監管力度還有待加強,會對林業資源造成嚴重破壞[4]。
林業是我國發展建設的重要產業之一,所以必須重視營林管理工作,不斷加大管理力度。1)根據我國林業發展的現狀及市場規律制訂相應的營林管理工作計劃,做到林業資源的合理開發與有效保護。2)相關政府部門也要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促進林業的發展,為我國林業產業建設提供政策支持,營造良好的產業環境。3)加大林業的資金投入,轉變經營者的傳統觀念,創新營林管理的方法,并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采取多種方式進行管理,從而不斷完善營林管理措施。4)在林業建設過程中,還要加強營林工作團隊建設,努力提升每個營林工作者的整體素質。
盡管我國已經有一些與林業保護有關的法律法規,但仍不夠全面與完善。因此在林業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必須充分了解現行法律的漏洞與不足,并根據實際需要制定更嚴格、更完備的法律,做到一切林業違法犯罪行為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以此確保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另外,加強林業法律法規立法立規的同時,要重視法律的宣傳工作,尤其在一些偏遠山區,必須做到人人知法守法,嚴格按照法律法規進行與林業有關的活動,防止出現林業破壞行為。
在完成營林造林任務后,要做好檢查驗收工作,并不定期進行回訪檢查。不僅要進行監督管理,還要對重點保護區進行重點檢查,一旦發現違法違規行為,應當及時進行糾正,并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另外,上級在檢查時不得事先通報,真正做到突擊檢查,了解營林管理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5]。
利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有利于提升我國的營林管理水平,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例如,在優化樹種類型結構時,工作人員可以使用生物工程、計算機和生態學等先進的生產技術,通過改善遺傳基因來優化樹種類型。同時,在幼苗的生長過程中,還可以利用智能監控和檢測技術,實現對苗木生長狀況的更好掌控,一旦苗木成長遇到問題,可以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處理,也可以有效預警部分病蟲害和火災,降低林業災害風險。
加強營林管理是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結合實際,分析了當前營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重視營林管理工作、加大管理力度、完善營林監管體系和全面提升營林管理的現代化水平等營林管理措施,從而更好地促進林業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