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少波 熊道陵 許立新 肖芳永 楊 凱 謝永敏
(1.江西理工大學,江西 贛州 341000;2.贛南科技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了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并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這一新時代勞動觀豐富和發展了勞動教育的內涵,對高校勞動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又創造性地完善了新時代勞動教育理念以及在教學中的應用和培養體系,為新時代勞動教育事業的建設和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高校作為教書育人的主陣地,在鄉村振興時代背景下,培養具有家國情懷,愿意投身鄉村建設事業的人才,對于國家開展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提高高校勞動教育職能,加強勞動觀教育,需要在全課程教學中滲透勞動觀教育、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動實踐、營造崇尚勞動的校園文化氛圍。目前,在XX大學人才培養方案中已全面將《勞動教育》納入通識教育課程,且作為必須課貫穿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學期四年的學習生涯,共32學時。
如何將勞動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真正學有所得、學有所思、學有所悟,達到《勞動教育》課程設立的初衷,培養學生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
現以我校鄉村振興駐點村為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將鄉村振興與勞動教育相結合,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賀堂村位于崇賢鄉北部山區,北鄰吉安市東固鎮,西鄰均福山省級森林公園,G238國道穿越而行,交通便利。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和4個黨小組,土地面積22.6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2787畝,山林面積30000畝(油茶6500畝,毛竹林3200畝),山云霧茶150余畝;海拔600多米,常年氣候適宜,云霧繚繞,土壤中含有豐富的硒元素。
賀堂村盛產楊桐,產品專銷日本,被稱為“神木”,為當地百姓年增收達300萬元以上。油茶、毛竹、高山云霧茶等都具有較好的開發遠景。
境內旅游資源豐富,江西境內的最大瀑布——“龍霞仙人瀑布”,落差80多米,寬30米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興國縣第一個農民協會干部培訓基地“農民運動講習班(白石萬壽宮)”、第三次反圍剿收官之戰——方石嶺戰斗遺址等景觀。
賀堂村作為我校鄉村振興駐點村,工作隊踏實的工作作風,獲得了村委會和村民的認可,群眾基礎好,對于后續勞動教育實踐的順利開展創造了較好的條件,已獲得村委會的大力支持。
因此,從自然環境、生態環境、人文環境和群眾基礎等方面考慮,都有利于在賀堂村開展勞動實踐教育。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農業生產大國,國家政策一直強調,我國糧食必須牢牢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大量年輕人口外流,導致稻田拋荒現象嚴重,尤其對于早稻生產尤為嚴重。國家政策強調要做好早稻生產工作,而目前的現狀是,農村年輕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導致勞動力嚴重不足,且早稻生產經濟效益低,使得農民對于早稻生產積極性不高,為完成任務,村委會集中組織人員進行播種和收割。但在播種過程中,往往為了盡快完成工作,播種人員大多態度敷衍,效率低下,給實際早稻的生產增收和增產帶來很大困難。賀堂村地理環境好,海拔最高達600多米,夏天天氣涼爽,適合學生進行水稻播種和收割勞動實踐,不會引起中暑等不良反應。另外,工作隊的工作得到了村委會的大力支持,群眾基礎好,同意給學校劃出一塊稻田用于勞動實踐教育。同時,學生的到來,也會為小山村注入更多的活力,年輕人的朝氣蓬勃無形之中為大學進行了宣傳,擴大了學校影響范圍。
在此過程中,會找有經驗的農民為學生講解和示范。通過水稻栽種和收割,讓學生真正體會,學問不僅僅來源于書本,更來源于生活,樹立“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任何一份職業都很光榮”的觀念。讓學生深深體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真正理解“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良好美德,更能使學生深入了解目前我國農業農村所面臨的發展困境和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刻思考。
中國是茶的故鄉,飲茶的習慣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茶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茶文化包括茶道、茶德、茶聯、茶書、茶具、茶譜、茶詩、茶畫、茶學、茶藝等。賀堂村由于海拔較高,常年云霧繚繞,且土壤富含硒元素,是種植茶葉的理想場所,所種植的白化茶歷年來獲贛州茶葉大賽金獎。茶葉項目作為賀堂村重點發展的產業,目前縣鄉兩級政府正大力打造茶葉小鎮旅游產業,但茶文化融入不足,宣傳乏力,為茶葉小鎮旅游產業發展帶來一些問題。因此,讓學生深入茶場,感受采茶過程的辛苦,感受每一片茶葉來之不易,真正體會到我國茶文化所包含的濃厚底蘊,深入學習茶文化,并將茶文化進行廣泛宣傳和推廣。一方面,學生在勞力勞心的過程中舒展身心的同時,體會勞動的艱辛;另一方面,通過學生在采茶過程中不斷了解茶文化,進而為我國茶文化的傳播打下良好的基礎。
賀堂村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是第三次反圍剿的收官之地,方石嶺戰斗更是在我黨軍事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通過組織學生重走方石嶺戰斗小道,感受先輩們在為新中國建立過程中所付出的犧牲,讓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升華。在對歷史事件了解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的地形地貌、氣候以及當時群眾的思想等,從天時地利人和等角度,用自己的語言組織和重構方石嶺戰斗,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組織能力。白石萬壽宮為興國縣第一個農民協會干部培訓基地,也是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后祝捷地,為興國縣的紅色斗爭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農運骨干,如:鐘平、劉岱等36人。通過現場學習讓學生體會到,我們黨是一個注重理論學習的政黨,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我黨留下了一部部光輝巨作,并一直影響至今;在新中國建設過程中,我黨一直保持注重理論學習的優良傳統,并產生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直至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每一個理論的提出都彰顯了我們黨與時俱進的品質。“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高校的基本育人思想,通過思想政治方面的學習,讓學生真正認識到理論學習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學習當中,清晰“為誰而學習、為什么學習”的思想,為后續的學習工作提供清晰的指導。
賀堂村作為鄉村振興重點鄉村,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小鎮,加大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文化建設力度,改善人居環境,打造“四美鄉村”。為了持續改善山區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最終實現“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質生態產品需求和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目標任務。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活動,改善鄉村環境衛生面貌,開展修剪路邊雜草、平整鄉村路面、垃圾清理等美化鄉村環境工作,同時,加大宣傳環境衛生保護力度,提高村民的文明衛生意識和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賀堂村“龍霞仙人瀑布”景點,是周邊村民平時避暑和觀賞風景的好去處,其周邊環境的整治尤為重要。由于村民環保意識薄弱,各類垃圾隨意丟棄,垃圾入桶意識不強,可以組織學生定期對周邊進行清理,還大自然以整潔的環境。通過學生參加到村容村貌修整的過程中,提高學生鄉村環境衛生保護意識和對鄉村發展規劃的深入認識。
鄉村振興與生態環境保護一脈相承,只有牢牢樹立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綠色發展道路,才能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十八大以來,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之中,體現了我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指導下,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綠色發展理念”已成為新的時代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提高村民環保意識,穩步推進集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構建人類生態環境共同體,破解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中“經濟上位”和“生態讓位”的難題。
楊桐作為賀堂村重要的自然資源,屬于集體所有財產,是村集體經濟的主要來源。如何有效地保護楊桐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利用,是實現賀堂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在楊桐采集過程中,要防止亂砍濫伐現象,只取合格的樣品,嚴禁過渡采集,注重楊桐樹木的保護。學生在采集楊桐過程中,要積極與村民交流,做好引導和宣傳工作,時刻灌輸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理念,讓村民意識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利害關系,保護生態環境,確保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經濟發展能夠得得以延續的保證。
4.1.1 提升高校課程思政實踐性。挖掘高校課程思政元素與鄉村振興相結合,使高校課程思政教育與國家大政方針相結合,使高校思政課程走深走實,提高思政課程的教育成果。
4.1.2 落實勞動教育新內涵。利用駐點村建設勞動實踐教育基地,開展高校勞動實踐教育,增強學生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4.1.3 提高教師課程思政水平。通過拓展黨史學習形式和現場紅色教育,提升教師的思政水平,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自覺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
4.2.1 重視加強思政課程與鄉村振興紅色教育融合的聯系,培養高校大學生的家國情懷、使命擔當,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4.2.2 重視加強勞動教育與鄉村振興勞動實踐相融合,培養高校大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發展能力。
4.2.3 重視在實踐中鍛煉培養教師,提高教師的理論和實踐教學水平。
4.3.1 強調理論與實際、教育與國家政策需求相結合,確保教學改革和教學管理切實按照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的方向發展。
4.3.2 將鄉村振興與高校人才培養相結合,構建出包括基礎理論課、專業課和實踐環節的新課程體系,提升高校“新工科”建設水平。
勞動教育與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意在探索適應21世紀理工類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將對學生、教師、學校和社會四個方面產生有利影響,并可以通過實踐交流、現場教學、教改論文等途徑在全國高校普遍推廣應用,甚至可推廣到其它學科領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打造XX大學勞動教育實踐建基地品牌,對我校、江西省乃至全國的高等學校勞動教育改革與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和實踐運用價值。
通過勞動實踐教育,使學生能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創造,正確認識勞動的光榮與使命;讓學生切身感受勞動成果來之不易,備加珍惜和愛護勞動者創造的一切勞動成果,培養學生的勞動榮譽感和投身鄉村建設的家國情懷。鄉村振興主要缺技術、缺人才、缺思想,培養一批有遠見、有思想、有情懷的年輕人致力于鄉村發展,才能有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發展,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