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鳳忠 蔣秀芝
(1.吉林省磐石市福安街道綜合服務中心農業農機站,吉林 磐石 132000;2.吉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吉林市分校,吉林 吉林 132013)
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人口數量逐年增加的時代,對各種農作物的實際需求量都在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和大家生活息息相關的基礎農產品,比如大豆和玉米,這兩類農作物的需求量正在逐年增加。想要提高大豆和玉米的種植效率,增加實際的農作物產量,就必須要從農業技術出發,大力進行農業技術推廣活動,促使廣大農民朋友了解大豆和玉米栽培技術的價值,掌握大豆和玉米栽培技術的關鍵內容,并使其積極應用各種高新技術設備和栽培技術,不斷提升玉米和大豆種植的實際效果。
農業技術中的栽培種植技術廣受大家的關注,伴隨著人們對農作物需求量的逐漸增加以及對農作物品質要求的逐漸提高,農業生產者在實際種植過程當中,出現各種各樣的瓶頸,亟需解決農業種植速度和產量問題。大力進行農業技術的推廣活動,就可以讓大家充分了解農業技術的價值,增加使用農業技術的頻率,解決種植活動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提升實際的種植效率和最終的經濟收益。具體來講,在吉林地區推廣農業技術時,就可以根據當地的種植情況,推廣一些大豆和玉米的栽培種植技術,培養幾個模范種植戶,推廣幾個應用農業技術的試點,讓大家親眼看到農業技術帶來的效益,進而引發整個地區開展農業技術學習的活動。除此之外,一些高新技術的推廣活動,能夠讓更多農村地區跟上時代的發展腳步,充分將市場需求和農業建設相結合,促使國內的各種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加大農業技術推廣的力度和成效。
從古至今,農耕活動都是社會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隨著科學技術手段的逐漸更新和先進設備的不斷研發,社會對農耕活動和農業建設又有了新的要求。在農村地區大力促進現代的高新技術融入到農業生產活動當中,能夠推動良好農業生產環境的建立和發展,轉變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打造新的發展方向。在以前的農耕活動當中,人類的農業生產技術非常簡單,即依靠人力進行生產活動,或者利用一些牲畜完成耕地任務,不僅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而且整體的生產建設速度非常慢,收獲的農產品品質也比較低。而新型農業生產技術,則在保持原有傳統農業生產技術優勢的前提下,融入了現代獨有的一些高新技術設備和自動化生產系統,用高新技術設備取代了人力和物力,能夠大幅度地提升實際的耕種效率,增加最終的農作物產量。以吉林省為例,還有很多偏僻的地方沿用以前的耕種模式和農業技術,無法跟上新時期發展的腳步,進而無法充分發揮土地資源的主要優勢,反而浪費了大量的耕地資源。正因如此,積極地完成農業生產技術推廣活動,既能夠推動農業方面技術水平的發展和進步,還可以真正轉變農業發展模式,使國內農業生產建設朝著更高、更快速的方向發展。在大力推廣農業技術的過程當中,種植人員可以從中學習到更多先進豐富的農業種植知識,提高自己的實際種植能力,掌握農業技術,不斷提升種植的速度和成效,獲得較大收益,進而推動整個農業生產活動的發展和進步。
和眾多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的農業生產建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國內的大多數農業生產種植人員都缺乏豐富的種植知識,并未掌握農業種植技術,所以生產效率和品質遠遠低于很多發達國家。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首要原因就是國內的很多科研人員并未重視農業技術發展,也并未深入到農業生產活動當中,所以農業科研成果較少,而且很多在實驗室中完成的科研實驗和獲得的實驗成果并不符合農村建設的實際需求。大力推廣農業技術,能夠使更多的人了解農業科技的重要性,進而不斷加強農業技術科研力度,促使更多的農業科研人員深入到農業生產種植地區,研發出更多農業種植高端技術,推廣更多有效且有價值的栽培技術。依靠大力推廣農業技術,才能夠真正地確保我國從農業大國變成一個農業強國。但就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很多從事農業種植活動的生產者學歷比較低,掌握高新技術和先進知識的能力比較差,所以農業技術推廣活動面臨巨大的挑戰。一定要做好長時間投入推廣工作的準備,一點一點地滲透農業技術,提升農村地區的農業發展水平。
2.1.1 在大豆重迎茬階段需要完成的防病治病任務
首先,影響大豆出現重迎茬的因素非常多,種植者必須充分了解相關的影響因素。
連年在一片地中種植大豆,或者在種植大豆的過程當中種植其他作物,都會導致大豆在結莢階段出現標準生理參數錯亂的問題。隨著大豆重迎茬時間的增加,大豆中的綠葉素也會逐漸降低,進而導致處在這一階段的大豆種植物比正茬階段的大豆光合速率要低得多,呼吸速率反而更高。深入分析大豆的水分代謝情況可知,重迎茬大豆和正茬大豆相比,大豆的氣孔阻力比較大,而且中通強度也比較高。由此可見,重迎茬大豆的整體代謝能力非常差,會出現嚴重的大豆減產問題,而且生產出來的大豆品質偏低。其次,大豆栽培技術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完成重迎茬大豆的病害防治工作,尤其是要治療大豆根部的病蟲害。一般來講,重復種植三年的大豆根部發病率大于重復種植兩年的大豆,重復種植兩年的大豆根部發病率遠遠超過重復種植一年的大豆,而重復一年種植的大豆比迎茬種植的大豆發病率要高得多,正茬大豆比迎茬大豆的發病率要低,所以種植人員可以根據這個規律,完成根腐病的防治工作。在種植大豆的過程當中,可以應用以下幾種混合制劑完成防治害蟲的任務:第一,可以將種肥和5%的甲拌磷融合到一起,完成施肥任務,可以起到預防害蟲的任務。第二,在種植期間完成種子包衣任務時,可以將以下幾種試劑混合到一起,包括30%或者35%多克福大豆種衣劑、25%的呋多種子處理劑等,提高種植速度和品質。第三,種植大豆時,在田地里應用福美雙試劑、多菌靈殺菌劑和多幅合劑等,提前做好大豆根腐病的預防工作,盡可能減少根腐病出現的可能性。第四,想要有效防止大豆種植初期出現病蟲害問題,在種植前期就必須要應用農藥進行拌種任務,可用的農藥包括甲基硫環磷、乙基硫環磷和甲基異硫磷等。
2.1.2 預防治療大豆花莢脫落的具體方案
在大豆種植過程當中,很容易出現大豆花莢脫落問題,這一問題直接影響大豆種植的最終收成。之所以出現花莢脫落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在大豆生長過程當中,整體的生長平衡遭到破壞,大豆植株的生長和生殖遭到壓制。具體來講,在大豆作物生長比較茂盛的階段,一旦大豆葉片被遮擋住,那么該葉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就會大幅度降低,進而生長出的大豆花比較少,大豆花莢數量更少,而無法完成光合作用的要求,養分不足致使大豆花莢出現脫落問題。由此可見,在種植大豆的過程當中,種植初期要控制植株間的密度,一定要及時完成施肥任務,定期進行澆水灌溉工作,確保植株在生長過程當中能夠得到充足的養分,確保大豆植物能夠平衡生長。一旦大豆種植區域出現大豆不合理增長問題,就可以應用三菱苯甲酸抑制大豆的生長,一定要將藥的數量控制到每667m2使用3到5g左右,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否則會直接影響用藥的效果。另外,種植人員可以利用噴霧器完成藥劑噴灑工作,每667m2應用3.5g三聯苯甲酸,其中水用量控制在25kg到50kg之間。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兌換藥劑時,水和藥的比例一定要根據使用的儀器進行配置,如果種植者應用機引噴霧器代替背負式噴霧器,那么需要應用的水量必須控制在15kg到40kg之間,藥量則控制在每667m2應用3到4g三聯苯甲酸。所有藥液配置的順序都是先完成溶解任務,再進行稀釋,然后將兌好的藥物噴灑到大豆田中,保障大豆的正常生長。
2.2.1 重視初期玉米品種選擇工作
種植者選購好想要種植的玉米品種后,應該先進行小范圍的實驗活動,檢測玉米品種的實際發芽率,如果該品種玉米發芽率超過90%,那么就可以大面積種植。但是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農產品種植者并未掌握這一栽培技術要點,經常會在沒有實驗的情況下,大范圍種植新的玉米品種,這就會出現各種種植問題,最終導致玉米收成較低品質較差。由此可見,初期的選種工作至關重要,種植者必須學會選擇玉米種子的方法,去市場購買種子時,挑選顆粒飽滿的玉米種子。除此之外,在正式將玉米種子種植到田地之前,可以初步完成種子處理工作,進行藥劑拌種活動,將病蟲害疾病扼殺在搖籃當中。在選擇拌種的藥劑時,一方面要掌握藥劑的實際特點,另一方面則要考慮當地種植區域經常出現的病蟲害問題。具體來講,如果玉米種植區域經常出現玉米絲黑穗問題,那么種植者可以把20%的萎銹靈藥劑作為拌種的主要藥劑,一定要保證藥劑數量在種子總量的1%左右。而在一些螻蛄、金針蟲非常多的地方種植玉米時,就需要應用0.3%的林丹粉。如果條件允許,種植者還可以應用被95%的酒精溶解后的1gABT4號生根粉,加入25kg的水,然后將兌好的藥劑灑到330kg左右的種子當中,可以用塑料布將所有的種子遮蓋上,等待6小時左右使其完全融合,然后再將配置好的種子種植到田地當中。
2.2.2 合理地進行施肥工作
首先,一定要重視肥料管理工作。在正式種植玉米之前,種植人員就需要在田地間進行施肥活動,保證土地中具備充分的養料,提升玉米種子的發芽率。在種植完成玉米植株之后,一定要時刻觀察玉米的發芽情況和疏密程度,如果發芽玉米較少,則及時完成補苗工作,如果發芽率過高,就將弱苗去除掉,保證田地里的玉米苗整齊且健康。其次,在種植完成之后,一定要追加肥料。玉米在生長階段的生長速度非常快,種植者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施用磷肥和氮肥,搭配適當的水量,保證玉米根須可以完成呼吸作用。一旦在玉米生長過程當中出現積水問題,那么必須及時挖溝排水,保障土壤空氣流通。第二次施肥時間需要依據玉米的長勢來確定,確保植株桿部在生長的過程當中具有充足的養分,可以適當使用一些復合肥。除此之外,必須要應用一些微肥,為玉米生長提供微量元素。種植人員可以應用拌種、根部施肥等方式完成微肥使用任務。具體來講,可以每667m2中加入硫酸鋅1.5g,也可以在拌種期間加入硫酸鋅,但需要將兩者的比重控制到1:200左右。
2.2.3 科學應用除草劑
必須要選用符合玉米種植要求的除草劑,初次選擇必須非常慎重,盡可能減少使用一些如草甘膦這類殺菌性較強的藥劑。因為使用過量會影響玉米的實際產量,而且在初期使用很有可能噴灑到玉米葉片中,進而導致玉米紅苗或者枯萎。第二,一定要選擇施用除草劑的時機,盡可能在出苗的4~5葉期完成除草任務。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一定要在上風口或者地勢比較高的地方應用這種藥劑。此外,無論在什么時期使用除草劑,種植者都必須要嚴格按照應用方法和配比濃度進行相關工作,不要將除草劑噴灑到葉片或者果實當中。
2.2.4 針對具體病癥完成防治工作
首先,大斑病經常會導致玉米減產,所以種植人員應該選用能夠抵抗大斑病的一些玉米雜交品種。在玉米生長初期,就開始噴灑相應的藥劑,噴灑藥劑時注意每667m2要噴灑55kg左右,定時完成噴灑要求,最少要噴灑3次,每次之間的間隔在8天左右。其次,玉米還經常出現紋枯病。所以在種植時可以應用輪作的方法,盡可能去除田地中的病殘體,盡早發現得病的葉片并將其去除。然后,種植者可以適當使用氮肥和磷肥,提高玉米作物的抗病能力。而且,一定要遵循田間管理要求,及時完成灌溉任務和挖溝排水任務。另外,可以在玉米旺盛生長階段應用5%的井岡霉素,保證每667m2中使用200ml。最后,粗縮病也是玉米經常出現的病癥,所以在選擇玉米品種時,一定要根據吉林省種植區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應用一些抗病性比較好的雜交品種。而且,應該根據粗縮病的發病規律,加大田間管理力度,及時清理雜草,清除田地中的雜質,及時進行灌溉和施肥工作,減少玉米染病的可能性,提升植株的抗病能力。在玉米生長期間,綜合粗縮病發病時,可以將20%的病毒A可濕性粉劑和1.5%的植病靈乳油融合到一起,提升防治效果。
總而言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和農業經濟發展息息相關,一定要大力進行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進而促使更多種植人員了解大豆和玉米栽培技術的關鍵內容,提升種植水平,進而增加農產品的實際產量,增加種植者的經濟收益,促進農業行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