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玲玲
(貴州省桐梓縣林業局,貴州 遵義 563200)
竹子是造紙與建筑應用的良材,也是食用與保健的佳品,同時還是優良的編織和工藝原料以及優良的生態綠化樹種,具有很高的經濟與生態價值,發展竹子產業還能有效協調人與自然、經濟、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多重關系,實現經濟、社會以及生態環境的協同發展。因此,應當進一步擴大竹子栽培工作,大力發展竹子資源,進而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但是,在目前竹子種植過程中,還時常受到栽培技術和病蟲害問題的困擾,對竹子產業健康發展形成較大阻礙。
竹子屬于一種非木非草的植物品種,根系發達,四季常綠,具有較好的固土作用,可以有效防止雨水沖刷土壤,導致水土流失。竹子相比較杉木和馬尾松有著更強的固土能力,而且竹子還有著很強的適應性,廣泛栽植于我國很多地區,不同氣候區、不同海拔高度以及不同地形特點均可以良好生長。對竹子進行栽培之后,通常三年便可成林,生長速度快、周期短、種植經濟效益可觀,還有著較高的生態效益。竹子在造紙、地板以及建筑方面應用較多,小方面應用于牙簽、筷子、竹編、玩具、漁具、農具等各個方面。尤其是作為生產地板的原材料,逐步取代了原有的木質地板。伴隨近些年來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竹產品加工逐步步入工業化生產階段,應用領域還在不斷拓展。另外,竹筍還是人們日常生活當中常見的綠色保健食品,營養價值較高,深受人們喜愛。
就當前我國林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依然有很多問題存在,特別是在林業發展過程當中,有這樣一種現象值得人們深思:雖然我國大部分森林資源分布在山區地帶,然而山區農民經濟收入卻非常低,山區經濟發展水平滯后。我國有超過80%的貧困縣都處在山區地帶,進而形成一種重點林區重點窮、一般林區一般的尷尬局面。而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林業經營過程中,對山區農民利益沒有充分考慮,同時山區廣大人民群眾也沒有充分認識到在林業建設發展過程當中自身的經濟利益,導致造林積極性普遍不高。加強林業經營最重要的目的是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推動地區經濟發展和造福國家。所以,在林業建設和發展過程當中,應當充分考慮廣大人民群眾各種需求,運用更加科學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不斷提高林業整體效益,進而實現綠山富民的目標。而且還應當運用比較效益,將人民群眾的自覺性充分激發出來,主動保護森林資源,在確保社會發展基本需求得以滿足的同時,科學控制森林林木采伐力度,優化生態環境,使陸地生態系統當中森林主體作用得以更好地體現。
我國有著非常廣泛的國土面積,同時人口數量眾多,然而天然林面積存在很大不足,一些用材林面積還在不斷縮減,市場木材供應需求問題越發突出,出現了嚴峻的供需矛盾。而竹子與其他植物相比具有很大不同的特點,它是一種再生性很強的植物品種,時常和一些高大喬木相伴而生,形成竹木混交林。由于竹子繁殖能力非常強,栽植于采伐區可以快速成年,所以為了實現森林資源保護,應當進一步擴大竹子造林面積,以竹代木,解決當前市場木材供需的矛盾問題。同時,擴大竹子造林面積,還能進一步提高森林資源總量,實現以竹代木養林的作用,控制與減少木材過多消耗,有利于木材的持續供給,而且在保護天然林資源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栽培竹子過程當中,科學地選擇栽培地點十分重要,所以為了提高竹子栽培成活率,保證造林質量,應當對栽植地點科學選擇。首先,竹子生長過程當中對光照條件需求量強大,所以竹子栽培應當首選陽光充足的向陽地,保證竹子生長光照需求。其次,應當選擇具有深厚土層、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的栽植地,保證竹子在生長過程當中有著充足的養分供應。另外還應當選擇,具有便利灌溉條件,不易發生積水的地塊,確保竹子在生長過程當中有著充足的水分供應,又不會由于積水導致根部腐爛。
科學整地能夠使土壤疏松度得到有效改善,為竹子栽培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整地過程中應當科學控制整地深度,通常按照30cm深進行整地,這樣更于竹子栽培之后根部下扎。并將栽植地塊當中的各類雜物全面清除,合理施肥,使竹子在生長過程當中能夠從土壤中汲取充足養分,確保竹子健康生長。
栽植坑合理控制深度和大小,并合理設置栽植坑間距,配置栽植坑的形狀,考慮竹苗植株大小確定栽植坑的規格,這樣竹苗栽植之后,才利于其根系在土壤當中更好地生長。栽植坑之間還應當合理留下適度距離,根據品字型對栽植坑的坑位進行配置,確保竹苗生長過程當中,植株間不會產生影響,為竹子健康生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栽培竹子過程當中,通常運用移栽母竹來繁衍,移栽母竹需要挖竹,而挖竹工作開展之前,必須要對所移栽的母竹進行科學選擇,選擇母竹的標準通常根據移栽需求來確定,為了確保移栽母竹有著較強的生命力,迅速適應移栽環境,一般情況下在母竹選擇過程當中,通常會選擇生長健壯、粗度均勻、節間短、分枝低的優良母竹進行栽培。在挖竹過程當中所選的工具必須要專業,并規范地按照挖竹方法進行挖竹,避免竹子根部遭受損傷。母竹挖出之后,應當確保根部保留一些土壤,這樣更利于母竹適應新的環境,提高母竹成活率。
在竹子栽培過程當中,栽培工作是最為重要的環節,應當予以充分重視,保證科學規范栽培,而且還應當考慮季節、氣候、溫度條件等外界因素。竹子在運輸過程當中,要對竹子根莖部位加強保護,以免這些部位出現損傷。同時,在栽植過程當中應當避免由于過度踩壓,損傷竹子根莖部位。在土坑中移入竹子之后應及時回填土壤,同時進行踩壓固定,但需要避免壓實之后再澆水。春季3~4月份以及6~7月份均可以進行竹子栽培,這時土壤當中的水分條件較好,竹子栽培之后,能夠大幅提高成活率,為竹子今后健康生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提高母竹成活率是確保竹子栽培成功的關鍵,所以在栽培竹子的過程當中,不但運輸時、栽培時要將母竹保護好,同時移栽之后,還應當及時澆水,合理追肥等,通過科學合理的栽后管理,為母竹生長創造有利條件,保證竹子栽培成功率。
由于移栽母竹需要進行挖竹,使母竹脫離了原來的土壤,而且移栽后還需要適應新的環境條件。移栽母竹導致環境出現很大改變,對其成活率造成較大影響,特別是移栽過程當中,竹葉變黃、枯萎是常見的問題之一。在移栽過程當中,應當對竹葉合理地進行處理,摘掉枯黃的竹葉,保留具有較好生長能力的竹葉,這樣能夠使枯黃竹葉給植株帶來的影響大幅減少,還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成活率。
移栽母竹之后應當定期開展松土工作,有效提高土壤疏松度,這對于竹子根系發育,促進竹子健康生長非常有利。而且通過松土還能促進竹筍生長,提高竹筍產量,保證竹筍品質。特別是進入冬季之前,更應當做好松土工作,冬季多干燥天氣,土壤無論是濕度還是溫度都比較低,容易引發土壤出現干結,對竹子生長帶來不利影響,所以在此時做好松土工作非常關鍵。除草也是重要的管理手段,土壤當中雜草過多,會對竹子造成營養搶奪,降低竹子長勢,導致竹子生長不良,還會增加病蟲害發生幾率。所以,為了保證竹子健康生長,避免雜草對竹子造成營養競爭,必須及時開展除草工作,為竹子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保證竹子健康生長。
在竹子栽培過程當中,還應當做好澆水工作,結合季節變化以及氣候特點科學合理地進行澆水。春季是竹筍生長的重要階段,充足的水分,利于竹子順利出土生長。進入夏季降雨天氣不斷增多,土壤濕度也較大,此時應當對澆水量與澆水次數合理控制,也可暫停澆水。進入秋季之后,合理灌溉對于孕育竹筍生長將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冬季干旱天氣較多,可運用噴淋方式補充土壤水分,不可采用澆灌作業,以免增加竹子發生凍傷的幾率。
竹子追肥過程當中,應當充分考慮竹子生長狀況,竹子有新枝葉長出之后30~60天,便可開展追肥工作,追肥一般進行三次即可,降雨時節不應當進行追肥,以免肥料被雨水沖刷降低肥效,導致竹子無法吸收養分。
進入冬季之后,應當及時地開展培土工作,通常根據5cm的厚度進行培土,這對于保證竹子順利越冬非常有利。
竹子發生這種病害之后,會引發大片竹林出現死亡,而且此類病害在剛竹、毛竹等竹品種發病率更高。為了有效防治這種病害,應當進一步加強撫育管理工作,并進行科學砍伐。病害出現之后,在病害發生區的周圍挖溝進行隔離,以免病害出現蔓延擴散,降低病害帶來的危害。
不應選擇松、杉或者蔬菜地作為苗圃地,施入的基肥應當充分腐熟,育苗過程中運用健康的兩年生竹節進行育苗,如果發現葉尖與筍尖有腐爛現象的竹筍,必須要從根本上剪除。出苗之后運用高錳酸鉀或者50倍波爾多液進行噴施防治,每七天噴施一次,直到病害得以有效控制后停止。
結合砍伐竹林以及鉤梢,將枯梢病感染的植株或者竹梢砍除,并將這些發生病害的竹、梢帶出竹林集中處理,不可選用發生病害的竹枯枝編制籬笆。病害發生較為嚴重的7~8月份,對竹林應當認真檢查,有植株上出現新葉枯黃時,或者褐色病斑出現在竹竿節部位時,需要在病害發生位置下部1~2節將竹梢鉤去,控制與減少病害的蔓延擴散,減少植株出現死亡。在藥劑防治過程當中可運用10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進行噴施防治,也可運用1%的波爾多液進行噴施防治,每七天噴施一次,持續應用三次便能防治病害。另外,加強檢疫工作,選用的母竹不可從病區調運。
對竹林加強經營管理工作,科學砍伐,控制竹林栽植密度,減少病害發生幾率。竹林發病較輕的,將發病植株及時砍除,控制和減少病菌蔓延擴散。病情較重的利用0.5~1°的石硫合劑進行噴施防治,每七天進行一次噴施,持續應用三次,便能起到較好的防治作用。
竹螟屬于鱗翅目螟蛾科害蟲,主要對竹子葉片造成危害,尤其是淡竹、雷竹、毛竹、剛竹等受害較為嚴重。幼蟲階段把竹葉卷曲進行取食,發生數量較大的,常常會吃掉大量竹葉,對竹子的健康生長帶來巨大威脅,更會影響今后竹子的產量。為了有效防治此類害蟲,可以運用500倍液90%的敵百蟲進行噴施防治,也可運用500倍液辛硫磷進行噴施防治,間隔七天噴施一次,持續應用三次。
這種害蟲對很多竹子品種都會造成危害,幼蟲階段對竹筍進行蛀食,遭受危害的竹筍形成蟲退筍,無法正常生長;成竹出現斷頭折梢,并有很多蟲孔,竹心腐爛,質地較脆,對竹子質量帶來很大影響。在這種害蟲防治過程中,通常于3月份左右,運用2000倍液20%殺滅菊酯乳油,對竹林下部和周圍雜草進行噴施,間隔七天噴施一次,連續應用三次,便能將大量幼蟲殺死,減少蟲害發生幾率。
竹筍泉蠅在我國很多省份竹林當中都有分布,而且這種害蟲會危害很多竹類品種。在防治過程當中,可以利用1800倍液90%敵百蟲晶體進行地面噴施,出筍之前進行一次噴施,竹筍長出之后十天左右,再噴施一次,便能得到有效防治。
晚秋或冬季開展竹子間伐工作,按照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的方式,確保竹子更加均勻的地分布。同時,適當地進行鉤梢,竹林生長過密的,冬季遇到降雪之后會將其壓倒,所以在11月份,需要合理地進行鉤梢;生長過密的竹林沒有進行鉤梢的,在發生降雪之后,應當將林冠上的積雪給抖掉。
加強竹子栽培,對于森林資源合理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所以必須要充分重視竹子栽培工作,同時在栽培竹子過程當中,應當運用科學有效的技術措施,提高竹子栽培成活率,擴大造林面積,并加強病蟲害防治,確保竹子健康生長,進而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