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東赫 荀 洋
(1.吉林省延邊州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吉林 延吉 133000;2.吉林省延邊州種子管理站,吉林 延吉 133000)
農業生產期間,技術推廣工作對于種植行業良性發展有重要影響。因為吉林省農業屬于支柱產業,傳統農業種植技術的應用可能受到地理環境、氣候因素、技術因素等方面的影響,不利于作物產量的提升和種植業的發展。因此,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受到高度重視,為了保證本省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需要相關人員探索農業技術的推廣路徑,因地制宜,指導農民選擇、應用先進的技術,參與農業生產提高生產效益。
吉林省農業技術的推廣在政府指導下,根據本省農業發展現狀,結合現代化農業實際生產需求,建立從上到下完善的技術推廣體系,突出公益性推廣內容,依托任務性推廣作為支持。具體的推廣方式有如下幾種:
第一,利用現場示范,由農技推廣中心出資,組建推廣工作小組,加大力度培養技術推廣人才,打造示范田或者樣板地塊,并且組織技術推廣觀摩活動,要求農民參與現場觀摩,學習先進生產技術,由技術人員為其解答疑惑,真實體會技術應用成果。
第二,通過培訓指導,由技術人員利用大數據技術,搭建技術推廣平臺,邀請農技專家或者技術員組成指導小組,利用推廣平臺“在線咨詢”“云上智農”“網絡書屋”等形式向農民發放農業技術宣傳信息,為其提供技術指導服務,重點根據跟耕種季節介紹新技術。如果個別農民還存在對于技術理解不到位的情況,推廣人員可以及時獲知農民需求,深入田間,為其講解新技術的應用途徑。比如:針對病蟲害的綠色防控,可以通過線上交流的方式向農民集中講解新型材料“黃色粘蟲板”的使用優勢,還可以深入田間為農民講解具體用法,推廣綠色防控方式,控制農業生產農藥使用量讓生產過程對環境更友好。
第三,政策補貼,為了降低農業新技術在宣傳和推廣階段為農民帶來的各項壓力,包括種肥的購置和農機的購買等,政府部門可以根據國家政策和惠農精神,根據本省實際情況,為購買新品種、新農機的農戶提供對應減免和補貼政策,激勵農民參與新技術的應用。除此之外,還可以和農用物資進行配套銷售,在農民購置生產物資以后,可以為其提供對應技術服務。
農業技術的推廣還可以將科研院作為主導,根據地方農業和種植業發展需求,展開可行性相對較高的技術推廣試驗,將先進科技傳遞給農民,為農民增收和農業增產提供更多支持。以科研院校作為主導的技術推廣途徑如下:
第一,組織農技咨詢活動,先進的生產技術是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重要工具,面臨傳統農業技術應用存在的不足之處,更多農業種植大戶都認識到農業生產過程當中科技的力量。因此,農科院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作為媒介,搭建技術宣傳平臺,讓科研人員、農民之間能夠建立溝通橋梁,通過網絡途徑,以專家在線的方式,整合各類先進技術,并且為農民提供精準服務。與此同時,利用該途徑,科研人員也可以分析農民技術應用面臨的主要問題,對于農業技術發展方向有明確的把握,進而展開針對性技術研發讓技術推廣體系更加完善。
第二,打造新技術示范田,高等院校可以根據區域特色,打造農科示范基地,推廣新技術,應用新成果,展開技術示范與指導,提供技術追蹤各項服務,引導農民主動接受新技術。
第三,通過和企業聯合,共同開發農業新技術,高校和企業之間的對接,能夠解決研發經費方面不充足的問題,通過這種合作的形式完成技術開發,有助于企業快速轉化科技成果,提高生產力水平獲得更高經濟效益。
第四,組織農技培訓活動,科研院需要利用好自身優勢,為農機推廣站人員或者農民技術培訓,讓技術培訓能夠全方位開展,根據不同參加者技術水平,因材施教制定培訓方案,著重培養農村技術帶頭人,將科研院的專業優勢充分發揮,為農技推廣和農業發展提供支持。
農民技術員的培養主要是選擇個別對于農業新技術感興趣的農民進行培養,發揮其帶動作用,調動其周圍人群積極利用先進技術,轉變以往種植觀念和種植習慣。對于此類農民進行培訓,可以從其技術知識的更新、政策法規的了解等方面入手,在培訓過程,讓農民真正看到先進技術的使用優勢,進而能夠發揮自身帶動作用,促使先進技術能夠不斷傳播。對于農業技術員的培訓,同樣可以用示范模式,指導其學習先進種植技術,參與技能培訓,和專家或者農技工作者展開交流,之后在自身參與農業生產過程應用新技術。除此之外,針對種糧大戶也可以采取該培訓方法,以點帶面,逐漸拓寬技術應用范圍。
吉林省農業逐漸呈規模化趨勢發展,因此,在農技推廣方面應該充分將區域特色和本省地理環境考慮其中,保證推廣方案制定科學合理,對于農業生產能夠起到示范和引領作用。推廣方案的制定需要對農業產業進行合理布局,引導農民種植和環境相適應的品種,展現品種優勢,打造支柱產業。比如:吉林省玉米種植面積較大,在技術推廣方面可結合當地特點推廣深松整地、高效施肥、綠色防控、耕地保護等技術,同時,還可加大力度研究測土配方技術,保證肥料使用高效性,研究綠色蟲害防控技術,讓農業生產和生態環保能夠協調發展。除此之外,在技術推廣期間,還需要充分利用區域地理位置、市場環境及自然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加上政策支持,為農民獲取最大化經濟效益提供保障。通過技術推廣講座的創辦,鼓勵農民和技術人員之間展開溝通,及時解決農業生產過程存在的疑惑,讓推廣方案的可行性和實效性更高。
下文以吉林省玉米種植為例,對于農業技術的推廣內容和方法進行介紹:
吉林省玉米種植深松整地技術的推廣工作已經開展多年,由政府出資為技術應用提供資金和配套支持,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實踐表明,應用深松整地技術以后,玉米增產量每公頃可超過10%。在該技術推廣階段,由政府主導和農民示范相互結合,并且選擇典型示范、技術推廣相結合的方式,完成技術宣傳,組織政府召開專題培訓會議,積極探討深松整地技術應用要點,使干部和群眾對于該項技術有全方位地了解,樹立技術推廣理念,借助廣播、宣傳、新媒體多種途徑完成技術宣傳,讓農民及時掌握技術應用方法。選擇代表鄉鎮打造示范區,對比深松整地和常規種植技術,讓農民切實看到技術應用對于玉米產量提高的影響。與此同時,組織各鄉干部呼吁種植大戶參與深松整地作業當中,帶動其他群眾積極應用。
耕地保護主要是利用免耕播種機參與玉米種植,能夠讓開溝、播種、施肥等工作一次性完成,屬于高效的播種技術之一。應用該技術無需對耕地進行翻耕,而且也不必清理秸稈,能夠降低生產成本,為玉米生產機械化全程實現奠定良好基礎。除此之外,推廣該技術還能保護耕地,提高其蓄水保墑性能,抗旱效果優越,有助于作物的豐收增產。在技術推廣過程,可以將技術要點向農民講解,比如:對玉米種植密度合理控制,每畝播種量2.5~3.5kg即可,根據玉米品種不同,確認種植密度,大穗型品種每畝保苗量在3000~3500株,緊湊型品種保苗量在4000~4500株;在播種深度方面應該在3~5cm之間,播種的同時進行施肥,保證種肥分離;還需要注意播后的除草工作,播種3d以后及時除草,在地面上均勻噴藥以后,做好深松工作,深松深度30cm。只有農民掌握技術要點,才能更好地發揮技術優勢。通常來講,如果春季環境干旱嚴重,土壤墑情不佳,那么可使用該技術,應用寬窄行種植方式,不但能夠保護耕地,而且作物田間透風效果好,能夠提高出苗率實現玉米增產。
玉米生產環節施肥技術的應用為要點,為了實現高效施肥,還可以重點推廣高產和高效施肥技術。玉米成熟以后使用聯合收割機收獲,將秸稈粉碎,長度在5~10cm之間,運用秸稈還田技術,增加土壤肥力。在種植以前,還可以每畝施加5~7kg尿素作為基肥,之后使用拖拉機翻耕,深度在30~35cm,將玉米秸稈向土層內翻入,將土壤表面整平待播。春季,地表5cm位置溫度超過8℃,并且處于穩定狀態,就可以播種玉米,播種以后及時鎮壓。玉米整個生長過程氮肥的用量每公頃是200kg,磷肥的用量每公頃50~100kg,鉀肥的用量每公頃60~100kg,底肥可以選擇30%的氮肥。通過高產高效施肥技術的推廣,能夠利用大型機械完成翻耕和整地,利用上茬作物秸稈作為肥料,對于亞耕層進行培肥,并利用重鎮壓技術,解決犁底層厚、耕層淺的問題,讓土壤的保墑效果優良。和常規技術應用進行對比,使用該技術能夠充分利用秸稈的肥力,提高玉米出苗率,可超過94%,秸稈還田并且連年深翻,對于玉米增產也有重要影響,增產量在6%左右,此外,對于氮肥和磷肥的利用率也有所提升,因為土壤內部有機質含量增加,所以,能夠為作物生長提供良好環境。
玉米種植病蟲害的防治,可以使用生物防治措施。如:為了防止玉米螟蟲害,利用植保無人機向田間噴施藥劑,對比于常規的用藥方式,藥量可減少約30%,防治效果良好;還可以選擇無人機搭載赤眼蜂,每小時可以釋放500畝田地,對玉米螟的防治效率較高,傳統人工投放每天僅可投放30~40畝。可供選擇的無人機有多旋翼型、農用型和大型固定翼型,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選擇。依靠科技的力量,走集約化發展之路,不但讓農業生產對于環境友好,而且農產品安全性也能得到保障,在實現資源節約的前提下,達到高產和高效的生產目標。
吉林省農業逐漸向現代化農業方向轉化,由傳統粗放式經營變為集約化經營模式,在農業技術推廣力度不斷增加的背景下,使得農業產業也實現了升級與轉型,為市場提供優質的農產品。由于農業經濟是社會經濟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的重點。因此,為了完成新農村的建設任務,需要通過多個主體、多種途徑完成農業技術的宣傳和推廣,用好現代科技的力量,不斷提高農業生產、農業管理工作水平。基于原有生態模式,借助現代化技術幫助農民實現增收,轉變其傳統觀念,提高其認知水平,認識農業生產新技術對于自身效益的影響,積極應用加速農業生產的升級和轉型。
由于農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在農業生產過程當中可能受到傳統種植觀念的影響,他們仍然通過時節和天氣,按照以往的組織經驗參與農業種植活動。然而,這種種植模式下可能出現誤判情況,具有盲目性,可能影響作物產量,最終影響種植業發展。隨著農業科技的快速發展,各種農業新技術逐漸得到推廣和應用,能夠解決傳統農業種植中存在的各類問題。比如:各基層農技推廣機構會引入新品種和新技術,并且展開種植試驗,打造示范和宣傳區,重點推廣農業新技術,將技術應用流程向農民展現出來,同時,還能保證新技術適合當地環農業生產環境,推廣過程可行性較高。吉林省通過種植基地的打造,讓農民能夠看到先進技術應用之下生產方式的轉變,效果更加直觀,而且還能看到技術對于作物產量、品質等方面的影響,提高農產品市場價值,幫助農民增收。在技術推廣環節,農民對于新技術有全面認知,必然能夠積極應用新技術參與生產,為生產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
農業生產的種植和管理技術屬于技術推廣要點,也是影響種植業效益的重要內容。根據吉林省作物種植特點,選擇常用技術進行推廣和宣傳,加大力度完善農業配套設施,輔助農業管理。與此同時,還可在進一步宣傳和推廣過程中應用綠色理念,根據作物生長和市場需求,生產出更多高品質的農產品。通過技術推廣,能夠應用先進的科技,將先進技術應用在土壤改良、肥水管理、植保作業多個環節,讓農業生產更具現代化特色。除此之外,在先進農機的應用之下,可以使用聯合播種機、收割機能夠完成耕、播、種、收的一體化,應用無人拖拉機,讓農業種植不但具有機械化特色,而且還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在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帶動種植業的現代化發展。
總之,經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農業技術的推廣對于農業和種植業的發展有促進作用,推廣途徑有多種。因此,可以根據吉林省實際情況,通過多個主體完成技術推廣,轉變農民種植觀念;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使推廣機制不斷完善;結合主要農作物,推廣農業種植新技術,不斷提高農民技術水平;還需要從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發揮從業人員的輔助作用,完成技術推廣工作;依托先進的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科學性,為農業種植、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良好保障,進而促使種植業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