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治民
(山東省莒縣果莊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山東 莒縣 276533)
在對滑子菇品種進行選擇的過程中,盡量挑選一些適應性廣并且抗逆性強的滑子菇品種,保證所選擇的品種能夠充分適應當地的氣候和環境。在通常情況下,如果冬季出菇,則需要選擇耐低溫性較強的滑子菇品種。在實際開展滑子菇栽培的過程中,最好是應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品種進行搭配栽培,這樣便能夠有效地維持滑子菇栽培區域的上市時間。
開展滑子菇栽培的過程中可以應用母種、原種以及栽培種三級菌種繁育體系,如果滑子菇種植戶具有豐富的種植經驗,可以購買原種來生產栽培種;如果是剛接觸滑子菇種植的種植戶,也可以直接購買栽培種來開展滑子菇的栽培。
由于所處地區不同,氣候也會存在較大的差異,而反季節袋料栽培與季節之間沒有過多的聯系,對于滑子菇栽培季節的選擇,需要堅持避開高溫和高濕季節生產的原則。
在具體開展反季節滑子菇生產的過程中,主要應用控溫溫室和大棚方式來開展滑子菇的袋料栽培。通常都會在相同的場地開展發菌以及出菇,所建區域的環境清潔、避免陽光直射、通風性優良、水源充足并且水質優良等條件。還需要保證地面清潔、干爽、無積水,這樣才能夠為滑子菇的健康生長奠定堅實基礎。
現階段,滑子菇生產過程中應用比較廣泛的營養配料如以下:
5.1.1 闊葉硬雜木屑89%、麥麩10%、石膏粉1%;
5.1.2 闊葉硬雜木屑77%、麥麩20%、石膏粉2%、過磷酸鈣1%;
5.1.3 闊葉硬雜木屑87%、麥麩或米糠10%、石膏粉1%、玉米粉2%;
5.1.4 闊葉硬雜木屑60%、麥麩10%、玉米粉3%、玉米芯26%、石膏粉1%。實際開展滑子菇反季栽培配方選用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當地的具體資源情況。
配方當中所應用的木屑盡量為陳木屑,如果是新木屑則需要對其進行2~3個月的日曬和雨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能夠使木屑當中存在的樹脂、揮發油和容易損害菌絲的相關有害水溶性物質得到氧化和降解。在對木屑進行應用之前需要先過篩,對玉米芯進行粉碎然后留其備用,其他的一些營養配料要保證其足夠新鮮,石膏粉需要選用無水熟石膏粉。每一種配料都需要嚴格按照配方配比,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把麥麩和石膏粉攪拌均勻,接下來和木屑進行混拌,在混拌的同時添加適量的水,有效地控制培養料的含水量,使其保持在60%~65%的范圍內。在相應的配料攪拌均勻之后將其堆悶1到2個小時,使其中的水分能夠充分地被營養料所吸收。拌制完成之后的營養料需要及時地裝袋保存,禁止堆積過夜,不然很容易導致其發生酸敗變質。
對配料保存所應用的袋子也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所選擇的袋子需要為正規廠家生產的優質低壓聚乙烯塑料桶袋。袋的長度為35厘米或者是38厘米,袋的寬度最好為17厘米~20厘米之間,厚度為0.045厘米。在進行裝袋之前需要把塑料桶袋的一端用塑料繩扎牢,需要保證松緊度適當,裝料的高度最好控制在離袋口10厘米左右,之后應用相應的塑料繩來扎緊袋口。和常規栽培相同,塑料袋應用常壓滅菌,也就是應用蒸汽鍋爐或者是常壓蒸汽進行滅菌,滅菌的前期階段需要將料堆的溫度在1~3個小時之間上升到100℃,保持此溫度開展連續滅菌20個小時到24個小時,之后?;馉F鍋,時間控制在3個小時左右。
滑子菇反季節栽培主要應用開放式接種的方式,在滑子菇大棚內開展相關操作,需要大棚具有足夠的密閉性,在實際開展接種之前,需要應用2%~3%濃度的來蘇水對大棚進行噴霧消毒。相關的接種操作員進入到大棚之內開展接種工作之前也需要應用75%的酒精對手和腳進行消毒。當料袋的溫度冷卻為正常的溫度,便可以開展接種工作。在接種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將菌種袋放到2%~3%的來蘇兒溶液當中浸泡一下,目的同樣也是為了對其消毒。料袋接種主要應用兩頭接種的方法,每一頭接種菌種40克~50克,菌種最好能夠灑滿料面,之后需要用活口系上。
擺垛打孔。對于已經接好菌種的菌袋堆疊方式既可以采用單袋堆疊,也可以按照井字形對其進行堆疊,堆疊的層數要控制在七層或者是八層,垛和垛之間需要預留50厘米左右的通道。在擺垛完成之后需要應用相應的工具進行打孔,在開展打孔環節之前,還需要對所應用的打孔工具進行消毒,一般應用2%~3%的來蘇兒溶液噴霧,通常需要將打孔的深度控制在2厘米~3厘米。
光照與通風管理。在發菌期間最好是對其應用暗光培養,棚的四周需要應用相應的遮陽網對其進行遮擋,這樣才能夠為菌絲的培養提供一個黑暗的環境。在擺垛結束之后的7天~10天之內不需要做通風方面的工作,需要在菌絲封面以后及時通風,再后續需要慢慢地加大通風量。
溫度和濕度的管理。在接種結束之后的15~20天之內需要將溫度把控在23℃~25℃,20天之后需要將溫度控制為20℃~22℃之間。同時還需要控制好發菌期間棚內的干燥程度,通常需要將棚內空氣的相對濕度控制為45%~60%,需要將溫度以及濕度都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
倒袋。發菌在20~30天之后需要進行一次倒袋,也就是對上層的菌袋進行調整,使其能夠調至下方,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能夠使所有菌袋的發菌都相同?;庸皆谡麄€發菌期通常需要進行1次或者是兩次的倒袋。
雜菌的檢查。如果滑子菇菌絲布滿料面,那么需要對其及時進行雜菌污染情況檢查,對每一個菌袋都做好仔細地查看,對于污染情況較為輕微的菌袋可以直接移動到大棚的一端,使其能夠繼續地低溫發菌,而對于污染情況較為嚴重的菌袋,則需要將其深埋處理。
后熟培養。在50~60天左右菌絲會布滿菌袋,在這此期間還不能夠出菇,還需要繼續后熟培養一段時間,對于后熟期的培養通常為15~20天。在進行后熟培養的過程中,需要將大棚室內的溫度控制在18℃~28℃??諝獾臐穸纫残枰{整控制為80%。如果在這此期間菌袋接種的部位產生了褐色的水珠,并且菌皮的厚度在增加,形成了厚度為0.5毫米~0.8毫米的蠟膜,那么就說明滑子菇菌絲已經達到了生理成熟的階段,在這個時候便可以對其進行破袋培養,做好出菇的準備。
溫度管理。在菌絲生理成熟之后,便需要對其采用日揭夜蓋的措施,控制大棚內晝夜溫差達到7℃~10℃,這樣便能夠有效地促進蘑菇原基的形成。在原基形成之后,大棚內的溫度需要把控在7℃~18℃的范圍之內。嚴格控制好此階段大棚室內的溫度,既不能低于5℃,同時也不能夠高于20℃。
溫度控制。在滑子菇出菇之前,需要培養基的含水量在70%以上,因此在對其開袋之前一定要做好噴水工作,通常情況下需要對其噴水5~7天,在噴水完成之后便需要對其做好通風方面的工作,對于通風時間方面沒有過多的要求,只需要保證菌袋的表面不存在積水即可,需要控制好出菇過程中培養料的含水量,一般為75%~80%最佳,空氣的相對濕度最好為85%~95%。
在實際開展滑子菇反季節塑料袋栽培過程中,較為常見的病害為黏菌性腐爛病,此種病害出現的主要原因是黏菌污染導致的,此病害的發病時期一般在開袋之后。如果溫度為22℃~25℃期間,并且空氣的相對濕度在95%之上,那么此種病害就非常容易發生。此種病害在發病期間,黏菌首先會在污染菌袋的表面生成相應的病斑,通常病斑有兩種顏色,分別是乳白色和黃色,在一天到兩天之后,菌斑會開始擴展和蔓延,從而在菌袋的表面出現無規則的網狀變形體,之后污染的部位便會開始呈金黃色、黃色或者是黃綠色,與此同時也會散發出腥臭的味道,受到污染的菌絲會慢慢死亡,菌袋也會逐漸變黑。對滑子菇此種病害的防治,可以將菌盤的含水量控制在85%以下、大棚內的溫度控制在22℃以下,并且做好晝夜大棚內通風方面的工作,定期對大棚進行消毒,保證大棚室內環境干凈和清潔,如果發現此種病菌,則需要第一時間對其進行隔離培養,這樣便能夠有效地防止交叉感染的情況發生,并適當減少噴水的次數,還可以應用黏菌靈對其涂抹從而達到防治的目的。
木霉和青霉也是較為常見的滑子菇病害。被木霉侵染之后的培養料首先會產出相應的白色棉絮狀菌絲,并從菌絲層的中心逐漸向周圍擴展一直到邊緣,顏色為淺綠色,之后會逐漸轉化成深綠色并且還會產生相應的粉狀分生孢子。青霉在侵染培養料之后的初期菌絲和食用菌菌絲之間有許多的類似之處,伴隨著分生孢子產生的量越來越大,其顏色會從最開始的白色慢慢變成淺藍色或者是綠色,最終會形成粉末狀菌落。在培養料上會形成相應的覆蓋層,從而阻斷空氣。在這此期間也會分泌相應的毒素對菌絲的正常生長造成較為嚴重的限制,最終導致菌絲死亡。對于此種病害的防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保證場地和所應用的工具潔凈度足夠,需要定期開展大棚室內以及所應用工具的消毒工作,以此來保證周圍環境足夠潔凈;第二,需要做好培養料的消毒處理工作,在開展培養料配置的過程中需要按照干重加入0.1%的50%可濕性多菌靈或者是應用0.1%的甲基托布津進行攪拌;第三,采用藥劑防治。被木霉或是青霉所侵染料的部位需要合理地去除,之后對其采取噴灑或是涂抹800倍的50%可濕性多菌靈,200倍液的克霉靈或者是應用相應的霉菌凈噴灑與10%的石灰水進行防治;第四,去除已經受到污染的菌盤。對于被木霉以及青霉侵污染特別嚴重的菌盤,可以直接將其深埋或是燒掉處理,以此來保證木霉菌孢子不會繼續擴散或者是蔓延。
鏈孢霉也為滑子菇的主要病害之一,鏈孢霉的生長速度特別快,屬于氣生霉的一種。受這種病害侵染后的菌絲會加快生長速度并且會生成相應的分生孢子,在很短的時間之內便能夠在料面形成相應的霉層,也就是分生孢子堆,此霉層的顏色主要為紅色或者是粉紅色。此種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保持培養菌盤生產場地環境衛生的時刻清潔,定期開展消毒,這樣才能夠有效地避免鏈孢霉的滋生以及傳播;第二,做好滅菌和接種方面的工作,要保證培養料的滅菌工作足夠徹底,相關的接種工作人員需要開展無菌操作;第三,注重排濕:每逢潮濕和悶熱的雨季,就一定要做好大棚室內的通風和排潮方面的工作,以此來有效地降低室內的濕度。如果是遇到特殊情況,還需要在大棚的內外和菌盤上撒上適量的石灰粉,以此來更好地實現降低濕度的目的;第四,藥劑處理。此種病害的藥劑處理方法,需要應用800倍液的霸力空間消毒,對于已經出現的鏈孢霉,需要對其應用柴油涂抹處理,也可以應用每袋40克的消毒盒兌5千克左右的水來進行涂抹消毒。這樣便能夠有效地控制病菌的繼續蔓延以及擴展,對于含有病菌的菌盤,可以將其放置在低溫通風的區域進行培養。
如果滑子菇的形狀符合標準尺寸,菇體的長大已經足夠充分并且還沒有開傘,那么需要對其進行及時地采收。還需要做好對滑子菇收獲后的處理工作,用剪刀把根部附帶的雜質以及已經老化地根剪掉去除。通常情況下滑子菇能夠采收三潮到四潮,每一潮采菇的時間間隔大約為15~20天。在第一潮采菇完成之后,需要及時地做好殘根的清除和消毒工作,之后對其停水3~7天。對其覆蓋相應的遮光膜開展干燥養菌,通常養菌的時間需要控制在7~10天,此環節工作完成這之后菌絲便能夠恢復原本的生長。在每一潮的采菇完成之后,所采用的相應管理措施基本上都是通用的。要想能夠更好地促進菌絲的生長和發育,在每一潮菇收獲完成之后,可以在菌袋表面濕潤的基礎上,對料面噴灑0.2%濃度的磷酸二氫鉀或者是食用菌的專用肥料,以此來實現產量的提高。
滑子菇的口感較為鮮美,并且有著非常豐富的營養價值,是一種非常適合人類食用的保健食品。通過對反季節滑子菇栽培技術的合理有效應用,不僅可以打破季節的限制而開展滑子菇的栽培,還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滑子菇的產量,以此來更好地滿足當下市場對滑子菇的需求。反季節滑子菇栽培技術的要點較多,滑子菇栽培者還需要結合具體情況來開展滑子菇反季節栽培,認真做好每一環節工作,提高滑子菇種植的產量,實現經濟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