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祥來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江蘇泰州 225300)
思政教育內容主要涉及理論知識、價值觀念、精神追求等要素,課程思政就是在各課程內納入這些要素,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影響[1]。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寵物疫病與公共衛生作為寵物養護與訓導專業的主干課程,要積極響應課程思政改革的要求,不斷加強對學生世界觀和價值觀教育和引導,通過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為社會發展培育一批高素質、高水平的復合型人才。
《寵物疫病與公共衛生》是寵物養護與馴導專業、寵物臨床診療技術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職業技術課。本門課程定位完全是根據國家執業獸醫師崗位對技能型人才在寵物疫病的診療方面的能力要求提出來的,在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該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團隊協作的精神,樹立求真務實、誠實可信的職業道德,養成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從而適應不同工作崗位的需求。《寵物疫病與公共衛生》課程是由獸醫公共衛生、寵物傳染病、寵物寄生蟲病三個獨立學科合成的一門課程,該課程是寵物養護與馴導專業和寵物臨床診療技術專業學生必修的核心技術課程。
在《寵物疫病與公共衛生》教學中實施思政教育,就充分融入政治認同、民族自信、科學創新、愛國情懷、公共衛生意識等思政元素[2]。
在緒論部分講述,建國之初,天花、鼠疫、霍亂、血吸蟲在我國肆虐。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務院對傳染病防治工作給予高度重視,陸續出臺一系列方針政策,組織全國力量進行傳染病防治。新中國成立初,我國血吸蟲病感染者達1160萬,受到疾病威脅的人數達1億。國家政府高度重視血吸蟲病防治工作,黨領導群眾創造出了堵汊、開新溝填舊溝、修筑“滅螺帶”、藥殺、火燒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正是在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下,我國在1958年全面消滅了在中國流行2000多年的血吸蟲病。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指揮、密集指示批示,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廣大黨員紛紛把請戰抗疫當成一種榮譽、一種責任,爭當抗擊疫情的排頭兵、急先鋒,沖鋒在前、深入一線。正是有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組織領導,中國在短時間內就控制了疫情,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正增長主要經濟體。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黨的領導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定海神針”。
在一般人的認識里,中醫對傳染病等急性病的治療不如西醫。可事實并非如此。屠呦呦從東晉名醫葛洪的《肘后急備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啟發下找到靈感,發現青蒿素。青蒿素的發現已經挽救了數以百萬計的生命。2003年“非典”爆發,明朝末年中醫名家吳又可《瘟疫論》中的方劑“達原飲”預防“非典”效果很好,拯救了千萬患者。在2020年阻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三藥三方”再次發揮巨大作用,能顯著降低輕癥病人發展為重癥病人的幾率。其中,“清肺排毒湯”被列入中醫臨床治療期首選。據2020年3月13日數據統計,1261例新冠肺炎患者服用“清肺排毒湯”,總有效率達到97.78%。中國應用中西醫結合抗擊新冠肺炎的成功,在國際上引起積極反響。從17年前的“非典”到這次的新冠肺炎,均證明中醫藥雖不能直接殺死病毒,但可以治好“非典”病人,也能治好新冠肺炎病人。中醫藥對疫情防控療效顯著,目的不是貶低西醫或是過度拔高中醫,而是為了更有效地治病救人。一系列臨床數據,讓中醫藥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確實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講述我國著名微生物學家方定一在世界上首先發現小鵝瘟的故事。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南方普遍養鵝,但20天內的雛鵝常發生大批死亡,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方定一克服困難,在實驗設備極其簡陋的情況下,帶領教師深入現場調查,經剖檢發現病變在腸道。他先后排除中毒、飼養管理、氣候變化及病死雛鵝腸道、膽囊中分離到的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和糞鏈球菌的致病性。他將病鵝的內臟,勻漿注射到鵝胚中,可致鵝胚死亡,剖檢可見相似的病理變化,但未能從病理組織中分離出任何細菌。他敏銳地判斷這可能是一種從未報道過的病毒性傳染病。經過4年不懈努力,他分離到小鵝瘟病毒,并進一步研究制備出抗小鵝瘟病毒血清和疫苗,成功地控制了小鵝瘟的發生,而匈牙利獸醫Derzsy直到1966年才發現該病,1973年才研制出疫苗。他提倡“農業科研要以解決農業生產上所存在的問題為主”。學生可以學習方定一的源于實踐、勇于創新、嚴謹求實、堅持科研的精神。
在講述鼠耶爾森菌時,向學生講述鼠疫斗士伍連德博士挑戰醫學權威、救國救民的故事。清朝末年,我國東北發生鼠疫,伍連德博士毅然趕赴疫區,經實地尸體剖檢,他在病人肺部檢查出大量的鼠耶爾森菌,他判定疫情主要是病人飛沫經空氣傳播,而非當時日本、法國權威認為的老鼠、跳蚤傳播的,他通過隔離病人、消毒防疫、焚燒尸體,不到兩個月就控制疫情,讓學生學習他強烈的社會道德,舍生忘死的職業道德、敏銳的科學判斷力,以及無私的大愛精神。在講述犬冠狀病毒時,可聯系到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講述最美“逆行者”、“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院士帶領團隊馳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的故事。早在17年前,鐘南山教授領軍抗擊“非典”,17年后的這個冬季,84歲的他再次臨危受命,出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讓學生學習他義無反顧、勇于擔責、不怕犧牲、懸壺濟世的情懷。在講述絳蟲病時,向學生講述中國工程院董家鴻院士致力消滅“蟲癌”的故事。我國西部農牧區受包蟲病威脅的人數達5000萬,高原區域患有包蟲病的平均比重達1.20%,部分地區甚至高達12%。其中,泡型包蟲病若未及時治療,10年病死率高達90%以上。董家鴻院士將徹底消滅肝包蟲病作為畢生目標。多年間,他與包蟲病進行了無數次“交鋒”,在3500 m的高原上做手術、成立行動工作委員會、建立包蟲病清滅計劃,實現了青海省的海西州、西寧市包蟲病清零。而他也成為當地的藏族同胞心中的“保護神”。讓學生學習他甘于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濟世情懷及良醫的操守。
講述日常生活中,一些人畜共患病的病例來,提高學生的公共衛生意識及生物安全意識。如網絡曾報道的一位杭州顧女士一年時間里,反復發燒五次住院。醫生多次排查,終于將“元兇”鎖定為她家養的鸚鵡,診斷其得的是“鸚鵡熱”。另外,列舉犬貓飼養過程中,因主人與寵物過度的親密,造成螨蟲、真菌及弓形蟲感染的病例,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醒他們平時在接診時要做好自身的防護工作,如犬皮膚病檢查時要佩戴口罩、手套,寵物醫院穿的工作服,平時只能在醫院里清洗,不能在家清洗。同時,也要讓學生向身邊的寵物愛好者宣傳一些寵物飼養的注意事項,如飼養寵物要注意衛生,在打掃籠舍、清除糞便時應戴口罩,接觸寵物后要洗手,對被寵物咬過的玩具應消毒等,對提高社會大眾的公共衛生意識也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3]。
學校在制定人才培養計劃時,要根據課程思政建設的要求,對不同專業、不同課程,有針對性提出具體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的設計環節中融入課程思政要素,將思政教育工作貫穿到人才培育的各個環節。
通過專題培訓,提升教師課程思政教學的主動性。鼓勵學校將課程思政納入教師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和師德師風、教學能力專題培訓,建立課程思政集體教研制度。針對課程思政建設中的重點、難點、前瞻性問題,加強系統研究。
建立健全課程思政建設成效考核評價體系,將課程思政建設成效納入學校教學質量考核、年終評先評優。在教學成果獎、課題申報中,突出課程思政要求,加大對課程思政建設優秀成果的支持力度。
總之,在《寵物疫病與公共衛生》課堂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結合其專業特點,因勢利導,水到渠成,讓學生通過學習,進一步增長見識,塑造人格,努力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