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編輯部
2021年7月,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21》,報告顯示以2005年為基準年,從2006年到2020年,通過發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電煤耗和線損率等措施,電力行業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85.3億t。其中,降低線損的二氧化碳減排貢獻率為2.6%。
2021年4月,《國家電網有限公司2020社會責任報告》發布,報告顯示2020年國家電網公司綜合線損率為5.87%,同比下降0.38個百分點。在推進節能減排方面,降低線損節約電量為185億kWh,降低線損減排量為1400萬t。2021年7月,南方電網公司發布《2020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南方電網公司全網線損率為5.59%,同比下降0.21個百分點。
2020年由于突發的疫情導致我國用電量大幅下降,電網公司營業收入變少。此外,電網公司還投資了上千億元在優化營商環境、脫貧攻堅、開拓清潔能源市場等領域,這些投資金額是非常龐大的,難以在短期內完成投資成本的回收,這就使企業的營業利潤受到了影響。從長遠角度看,電網公司把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置于企業短期盈利之上,體現了電網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承擔的重要社會責任。從經營發展的角度看,企業應盡快挖掘潛力,擺脫虧損,實現營收正增長。
線損率每降低1個百分點,國家電網公司可節約購電量400多億kWh,節約購電成本150億元。由此可見,從源頭上降低線損,對企業降本增效、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使綜合線損同期管理工作取得實效,國家電網公司2020年重點工作任務明確要加強線損管理,降低技術線損和管理線損,提升電網經濟運行水平;推動營配貫通;有效治理線變戶關系;狠抓高損線路、臺區治理,持續開展同期線損監測,鞏固負損治理成果。南方電網公司在《2020年管理線損降損專項工作方案》中明確了“同期統計、分級管控、動態監測、分析考核”管理模式,同時梳理了2020年高損線路、臺區清單,精準實施高損降損治理,深挖節能降耗潛力。
在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的統一部署下,各地電力企業試點深化同期線損管理,推進管理創新、降損增效、科技創新,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提升。
國網北京電力強化科技創新,利用“互聯網+”,以線損管控為著力點,試點低壓線路數據采集寬帶載波技術,實現臺區拓撲自動識別,全面支撐同期線損系統數據采集及拓撲分析;創新試點應用線損助手App,實現線損數據的掌上監測、業務聯動、終端融合。
廣東電網公司按線損嚴重程度將線損管控等級劃分為區縣級、地市級和省公司級,實行分級負責,提級督辦。規定凡線損率超過10%且月度損失電量超過10萬kWh的高損線路、臺區,由地市供電局重點督辦;線損率超過20%且月度損失電量超過20萬kWh的高損線路、臺區,由省公司重點督辦,并利用計量自動化系統開展日常監測和自動驗收,實現閉環管控。
貴州電網公司以供電所為單元,實現“站線變戶對應準確,線損變損比對清晰,異常原因清楚明白,跑冒滴漏心中有數”。在管理模式上,將10(20)kV饋線及公變臺區關口的抄核職能劃到線損專業管理模塊中,由線損管理人員來管控;在激勵機制上,將形成“專業績效考評+專項獎勵+自主激勵考核”的多維度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基層專業管理積極性。
國網山東電力將重點抓好農網10 kV線路和配電臺區降損專項整治工作,結合新農村電氣化建設,采取優化配電網絡、更換高耗能設備、加強營銷計量管理等手段,降低配網線損,實現農電線損管理再上臺階。
線損管理關聯著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反映著企業的管理水平。在接下來的發展規劃中,電網公司將繼續利用科技創新做好線損管理,加強數據的分析開發,“對癥下藥”為后續制定降損措施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