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電投五凌電力黔東電廠 翦 麗
“8小時之內盡職盡責,8小時之外放飛自我”,如何有效加強職工工余管理,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是困擾眾多國企的難題之一。黔東電廠緊緊圍繞“為職工群眾辦實事”主線,通過“工余三問”和“雙十行動”2大法寶,培養職工良好生活習慣,營造“快樂工作、健康生活”的良好氛圍,助力企業可持續發展。
黔東電廠地處湘黔兩省交界處,在冊職工近300人,來自全國17個省市,崗位專業133個,運行倒班人員占比41%,生活習慣、文化風俗、工種作息各不相同。很多職工8 h之外,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被網游、手機短視頻占據,嚴重影響了個人職業生涯、身體健康和家庭幸福,給企業穩健發展也埋下了不和諧因素。針對上述情況,企業工會組織全體職工結合自身情況或身邊同事情況,回答“工余時間有哪些不良習慣?不良習慣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杜絕不良習慣?”3個問題,并按圖索驥、逐項整改,取得明顯效果。
針對存在的問題,企業工會果斷出擊,形成了以工會、分工會、協會聯動,職工共享的服務平臺,同時聚焦職工身心健康最直接的角度,以部門、專業、班組為單位,面向全廠大規模開展“工余三問”專題討論活動。企業以工會責任部門為活動“督導員”,通過職責認領,負責跟蹤督辦廠內各部門、班組、專業開展專題活動不走過場、不流于形式,收集匯總不良習慣7大類、21條,杜絕建議52條,活動普及率100%,從行為意識上聚攏職工健康工余生活習慣的認識。
結合“工余三問”總體部署,企業工會在提升職工健康工余意識的基礎上,力求做細做實,磨掉不良生活習慣這根“銹鐵杵”。根據“工余三問”專題活動中所暴露的問題,以職工不良工余習慣為第一信號,制定了“全員健康年”目標,策劃實施了“8小時外”工余行動方案。聯合各分工會,層層推動,深入基層,主抓典型,走訪4個部門5個班組,問計于職工、問需于群眾,對個別“困難戶”采用“一對一結對子”幫助,與職工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地磨好工余作風建設這枚針。
意識增強了,作風扭轉了,下一步就是具體行動了。企業工會根據“工余三問”前期摸排抽查、談心談話整合分析的調查數據,以職工需求為第一選擇,立足于健康工余生活常態化為落腳點,以工會聯動協會的方式,主動策劃以“盤活‘十大協會’、推行‘十大健康行動’”為措施的“雙十行動”計劃,從拓寬文體活動形式為出發點,搭建形式多樣的健康活動交流平臺,正確引導職工不良工余習慣的自我管控能力,促進職工工余文化生活提質擴面。
結合“工余三問”所指問題,企業工會著力盤活籃球、羽毛球、健跑、書畫等十大文體協會,從根源上加力加碼,凝聚協會、分工會組織力量,引導動員職工走出宿舍,不當“宅男”,主動參與健康向上的集體活動。
為切實把職工工余文化工作真正夯實、落到實處,企業工會從“排查零愛好”入手,精準了解職工工余去向和興趣愛好。通過分解增設協會組織,形成以“十大協會”為載體的組織力量,制定積分打卡、會員獎勵等形式,創新開展協會會員現場招募活動。通過各協會組織推動系列“降門檻、普惠性”舉措,會員招募從1人至少加入1協會,演變成1人“深陷”8個協會的滿載局面,實現全廠職工入會率達100%。
2021年年初以來,為鼓勵各協會高效、優質地開展更多職工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企業在行動上先行一步,迅速出臺實施“協會工作推進方案”,按照時間節點督辦,在短時間里開展培訓類活動5場,投入10萬元整合完善設施器材,創新設計協會標志,建設特色品牌,增設兼職人員30人,組織機構獲得空前壯大。在加大協會人力、財力、物力、師資的力度上做實做細,促進了協會職能作用發揮取得突破性進展,更深層次推動了協會影響力,強化了工會服務職工的軟硬實力。
為真正讓工會各組織“轉起來”,讓職工群眾“動起來”,持續保障“共筑黔東夢”活動品牌魅力,企業工會緊扣“放管服”舉措,突破往期以工會主導承辦系列活動的慣例,充分授權十大協會開動腦筋創新干,相繼開展了“賀歲杯”5人制足球賽、羽毛球擂臺賽、棋牌趣味賽、“黔東早春”三行詩攝影征文比賽等積極健康的文體活動20余場。同時采用“抓兩頭、帶中間”的靈活機制,成功拔掉了少數“宅男釘子戶”“運動困難戶”。在協會活動經費上加大支持力度,力推“善激勵、抓典型”措施,鼓勵協會設定活動日、打卡攢積分、會費優惠等活動,促使各協會組織成為企業職工生活休閑的“網紅打卡地”。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企業工會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把牢健康方向盤,設定健康標尺度,以做好職工關心關愛工作常態化持續運轉,注入動力,精準發力。
以“十大協會”為健康工余推手,企業工會直擊職工運行倒班多、年齡老齡化、作息紊亂等問題關鍵,抓住如何守住職工身心健康的底線,經反復調研摸索、多方征求意見,全面推進建立分工會和班組“健康服務站”、搭建職工心靈驛站、設立職工健康檔案、升級職工體檢標準、開展職工健康預警等“十大健康行動”計劃,用科學手段為職工的身心健康撐起了堅實的保護傘。
為確切推動“十大健康行動”計劃有效實施,工會以務實、急需、能成的原則,融合多項舉措,整合多種資源,在注重各項文體活動普惠性和參與度的過程中,第一時間動員全廠職工稱量體重,測算BMI值,進行健康指標分類。同時啟動“減重達人”挑戰賽,立下全廠職工2021年“減重一噸”的目標,抬升物資和精神雙重獎勵標尺線,同時抓住時間節點管理更新職工健康臺賬,確保減重活動有序推進,以更大程度引導職工養成了自覺管理工余時間。
職工的大小事就是工會工作重要事。在筑牢職工身心健康防線上,工會以維護職工在工作、生活、人際交往等各種心理壓力為初衷,通過巧宣傳、精設計,打造職工心理咨詢室和情緒發泄室,為職工心理健康營造最安全“心靈樹洞”。同時開設心靈小影院、心靈茶話會、“工會主席接待日”,為企業與職工之間搭建了一個輕松的、面對面的心靈橋梁。
“現在下班時間基本不宅宿舍了,工余文化活動也豐富了,曾經隔三差五外出宵夜的習慣也沒有了,身體素質也增強了,精氣神也好了。”企業運管部青年職工小羅深有感觸地說。而這也是企業職工在“工余三問”和“雙十行動”雙重影響下的普遍心聲。
“職工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相比以往,企業工會在提升服務職工能力和本領上,更舍得、更活力、更豐富、更大膽了。在切實解決職工“急難愁盼”的事情上,工會一心將工作重心往基層職工靠攏,為職工辦實事、辦好事,真正意義上成為職工群眾最信賴的“娘家人”。
通過“工余三問”找準癥結,查問題、強作風、定措施,以“十大協會”“十大健康行動”使企業員工工余生活豐富多彩,營造企業健康生活環境,從根本上解決了職工“八小時之內盡職盡責,八小時之外放飛自我”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