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莎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陜西 西安,710046)
胃病是近年來高發(fā)病癥,對人們的生命安全、生活質量、身體健康等均產生重要影響,胃病若未及時得到有效治療,甚至會導致患者產生胃癌,進一步加大對患者各方面的影響。為促使患者可盡快得到有效治療,需及時對其采取高效診斷措施,因而本文將主要研究PLGC 及GC 患者SUA 檢測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我院于2018年3月-2021年3月接收125 例PLGC 患者、60 例GC 患者、150 例健康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其分別設為PLGC 組、GC 組、對照組,PLGC 組男、女分別為69、56 例,年齡36-75 歲,平均(52.37± 1.56)歲;GC 組男、女分別為26、34 例,年齡32-74 歲,平均(52.19± 1.55)歲;對照組男、女分別為67、83 例,年齡33-76 歲,平均(52.26± 1.57)歲,三組參與者基礎信息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1.2 方法醫(yī)生及時對所有參與者進行性別、身高、年齡、體重等基礎信息收集,并計算所有參與者BMI 值,當其在28kg/m2以上時,則表明參與者體態(tài)肥胖。進而借助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所有參與者進行血肌酐(Cr)、血脂水平、SUA 水平檢測,并及時了解參與者日常生活習慣,并以此對檢測結果進行分析。
1.3 觀察指標血脂主要包括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三酰甘油(TG)。125 例PLGC 患者中包括腸上皮化生33 例、胃潰瘍37 例、慢性萎縮性胃炎55 例。利用日本胃癌協會GC 分類指標,60 例GC患者中包括41 例分化型患者、19 例未分化型患者。
1.4 統計學分析此次研究運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相關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t 用于計量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PLGC、GC 病癥產生的影響因素影響PLGC 的因素主要包括SUA、BMI、TG、性別等。影響GC 的因素包括SUA、年齡。(如下表1 中所示)。

表1 PLGC、GC 病癥產生的影響因素
2.2 對比所有參與者SUA 水平PLGC、GC 患者SUA 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GC、胃潰瘍、腸上皮化生患者SUA 水平均明顯高于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P<0.05。胃潰瘍、腸上皮化生患者SUA水平雖低于GC 患者,但P>0.05.同時胃潰瘍患者與腸上皮化生患者SUA 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如下表2 中所示)。

表2 對比所有參與者SUA 水平(x± s ,μmol· L-1)
2.3 分析影響GC 病癥分化的因素GC 患者高SUA 水平、年齡、淋巴結轉移狀況對GC 病癥分化產生一定影響,P<0.05?;颊卟≡钗恢?、大小及浸潤程度對病癥分化無明顯影響,P>0.05。SUA水平較高患者中,分化型患者占主要群體,腫瘤惡性程度相對較低。(如下表3 中所示)。

表3 分析影響GC 病癥分化的因素(n,%)
導致胃癌前病變、胃癌病癥產生的因素相對較多,而此病癥對患者身體影響性相對較大,基于此,人們應及時根據其影響因素做好日常生活、飲食防護措施,同時定期進行身體檢查,避免其產生此病癥。
通過本次研究發(fā)現,SUA 對PLGC、GC 病癥產生均產生一定影響。從胃黏膜正常到癌變產生中間會經歷多個環(huán)節(jié)、多次演變等,在此研究中發(fā)現,PLGC、GC 患者SUA 水平均明顯高于健康者,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由此表明醫(yī)生可根據SUA 水平判斷參與者胃黏膜是否正常;在進行PLGC、GC 患者SUA 水平對比時,GC 患者僅與PLGC 患者中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存在顯著差異,醫(yī)生可以此及時判斷患者是否為慢性萎縮性胃炎,但對相關具體病癥判斷仍存在一定阻礙[1]。另外,通過對SUA 水平與GC 病癥進一步研究發(fā)現,SUA 水平對GC 病癥分化產生一定影響,SUA 水平較高時,病癥分化數量也相對較高,腫瘤惡性程度相對較低。
綜上所述,PLGC、GC 患者的SUA 檢測價值較為顯著,可促使醫(yī)生及時了解參與者胃黏膜健康狀況,進而對參與者身體健康狀況進行有效診斷。因此,在對PLGC、GC 患者進行臨床檢驗時,可及時將SUA 檢測法用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