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愛瓊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縣小街街道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峨山 653200)
林地管理是我國開展退耕還林工程中的重要內容,其決定著退耕還林項目的最終成效。在施行該工程時,工作人員應站在綜合角度思考其中問題,并擬定對應解決方案,以此推動我國退耕還林項目的進度。
保護、改善云南地區的生態環境是開展退耕還林項目的主要目的。在開展該項目時,需要結合云南省實際生態狀況,擬定水土流失坡耕改造方案,與此同時也應嚴格遵循適地適林的實施原則,充分運用云南省內的森林資源,進行因地制宜的植樹造林工程,以此降低鄉鎮地區的水土流失問題,確保生態環境的穩定。退耕還林項目是我國改造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也是實施云南鄉鎮開發戰略的主要途徑。一般情況而言,退耕還林的主要區域自然環境較差,同時還會存在缺水嚴重問題,這不僅會給當地居民耕地帶來影響,還是浪費大量的生態資源。隨著退耕還林工作的實施,該工程在生態效益、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果,其作為一項惠民工程,對我國生態環境的改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退耕還林工程不僅可以改善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狀態,也可以通過合理運用土地資源改變當地的產業結構,提高當地的經濟實力,還可以推動我國林業的發展進程;除此之外,退耕還林項目的施行還能有效降低鄉鎮、農村地區的剩余勞動力,給該地區的勞動力提供更多的外出就業機會;仔細觀察退耕還林的效果可以發現,在推行退耕還林項目后,我國生態環境朝著可持續方向發展,不僅提高了我國的植被覆蓋率,也改善了某些地區水土流失為題,推動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退耕還林在我國生態環境方面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但我國對于加強退耕還林植株管理方面的舉措還不夠完善,致使很多植株出現了不容易存活的現象,大大減慢了退耕還林工作推行進度。因此在開展退耕還林工作時,我們不能只進行植樹造林,還應增強對植株幼苗的管理和培護,這對于我國退耕還林項目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退耕還林后期林地管理,首先,可以提升植株對于病蟲害的抵抗力。病蟲害的出現對于植株的生長以及后期的管理培護都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管理和培護是退耕還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工作效率及質量直接影響了退耕還林工作的最終成果。一旦項目林地出現病蟲害威脅,就需要針對具體的病蟲害類型來擬定不同的治理辦法,降低病蟲害對于植株生長造成的惡劣影響,全面提升植株的抗病蟲害能力。
其次,退耕還林后期林地的管理也影響著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退耕還林工作對于惡劣條件下的土壤環境以及生態環境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地制宜地植樹造林,增加綠植覆蓋率可以很好的改善我國森林的生態系統,從而保障森林的可持續發展性。而在經濟方面,加強退耕還林后期林地的管理大大削減了植株的死亡率,降低了經濟方面的損失,為國家節省了一部分的投入資金。
最后,開展后期林地管理工作也可以促進植株成活。栽種的植株能不能順利成活是退耕還林工作的重要環節,關系著是否可以改善生態系統。日常的管理和培護以及植株在栽種時是否健康都影響著植株的生長。可以在順利完成植株栽種后,再對植株幼苗進行管理和培護,為植株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使植株順利成長,提升植株的存活率。
在當前的退耕還林后期林地管理工作中還面臨一些主要的困境。首先,鄉村地區的復耕問題。在農民群眾傳統的觀念中,耕地是人類生存發展的一種方式,基于農民群眾對退耕還林工作的不了解,很容易在后期出現伐木復耕的現象,進行復耕的復耕戶潛意識里覺得退耕還林工程只是在做表面功夫,致使伐木復耕現象頻頻出現。因此,在完成退耕還林工作后就需要綜合實際的農村現象落實林業管理制度。在制定制度時應對農村未來發展走勢進行合理判斷,以提高當地農民的經濟收入為主要目標,結合實際情況做好勞動力轉移工作,確保勞動力與所分配工作崗位更加匹配,從而提升農民的經濟效益,滿足農村的生活需求,以此解決農村復耕問題。除此之外,還要融合實際狀況將勞動力進行遷移,以保證勞動力和工作崗位相對應,使得農民的經濟收入得到增加,解決農村的需求問題,為改善復耕現象提供有利條件;其次,人為性對林地造成的破壞。人為對退耕還林項目進行破壞的現象,我生態發展的順利推行有著非常惡劣的影響。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在展開林地管理工作時需要嚴格依照國家的規定來開展工作。目前還是有很多的農民群眾無法摒棄傳統的耕作思想,不太了解我國為何進行退耕還林項目,只看重眼前利益,不遵從國家的相關規定對林地進行保護,致使很多植株的幼苗得不到合理有效的管理與維護,大大削減了植株幼苗的成活率。不單單是這樣,在對退耕還林工作展開調查走訪之后,還觀察到在退耕還林工作中存在人為惡意對植株進行破壞的惡劣情況,在部份退耕實施區域中就發現很多的植株被砍斷的情況。除此之外,我國其他的退耕還林地區,也有當地牧民帶領飼養的動物啃食植株的現象,這些人為因素大大影響了退耕還林項目的進展;最后,當地政府對林地后期管理工作的重視度不夠高。行政主管部門在退耕還林工作中起著重要作用,政府部門對退耕還林工作的重視直接影響著退耕還林工作的進展。若是在工作進行中碰到非常棘手的問題,就需要政府部門與其他相關部門聯手針對出現的問題采取解決措施,不能把問題拋給林業部門。退耕還林工作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沒有哪一個部門可以單獨完成整個工作過程,只有政府部門合作相助才可以確保工作的進行,政府部門需要加強對于退耕還林工作的重視,積極處理工作中碰到的問題,才能調動群眾的積極性。
政府在當地的退耕還林工作中要起到積極有效的引導作用。在進行宣傳工作時應以引導為主,提高群眾對于退耕還林的主動性,以便退耕還林工作更好地開展。
在我國飛速發展的今天,需要改變之前傳統的發展模式,以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為基礎,加強對生態保護的重視。在退耕還林工作完成后,還應該針對之后的林地管理做出有效的舉措,取得當地民眾的支持,并對后期的管理工作進行宣傳和引導,讓民眾意識到林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時還要依據經濟發展以及生態環境保護兩點內容,找到針對兩點合理有效的平衡方法。依據國家對于退耕還林的相關規定,萬萬不可在進行退耕還林項目范圍內,栽種不利于植株生長的植物。為了規避農戶著眼當下利益而進行的違反國家相關規定的行為,就需要政府部門不斷向當地農戶灌輸退耕還林的重要性,讓他們意識到退耕還林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除此之外,還要讓農戶種植對植株無害的植物,既不會影響植株的順利生長,也可以對農戶產生一定的經濟增收。并且也要對養殖動物的農戶進行提醒,不要將畜牧放養,主要是預防因為散養,對植株草木的破壞,從而影響退耕還林的最終效果。
在退耕還林工作完成之后,為了避免農戶不了解退耕還林工作的重要性,從而致使復耕情況的發生,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退耕還林工作知識的普及,使得民眾了解退耕還林的重要性,改變農戶的傳統思想,踴躍響應國家的相關規定,使得退耕還林后期的林地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確保林地植株的成活率。同時,在對退耕還林知識進行宣講時,針對相關的法律政策進行重點講解,為當地群眾建立方向正確的發展觀念,也應讓農戶站在退耕還林的長遠角度去考慮,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除此之外,還應該針對退耕還林對于農戶的經濟影響作出一定的補償或者相對的照顧政策,可以通過多種經營的方式,減少退耕還林后期林地管理出現的復耕現象。
若想進一步增強退耕還林的效果,在平日的林地管理中,就要把植株的管理與補種作為日常中的首要工作,加強對于病蟲的預防效果,鞏固退耕還林的最終效果。此外,要依據當地的護林情況,對職責的劃分做出正確的調整,使得各個片區之間可以共同工作,還要依據現代的科技信息對植株進行管理,更好地預防病蟲害的出現,確保退耕還林項目的最佳效果。為了確保退耕還林的成效,可以在進行工作前對當地農戶進行培訓,并對退耕還林的補助政策展開詳細地解說,培養群眾的管理能力,確保退耕還林后期林木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苗株之間的間隙決定著苗株的成長狀況,故此,在開展苗株種植工作時應提高對苗株間隙的重視力度,嚴格把控間隙距離,避免出現因間隙過小,苗株搶奪養分的情況。在開展退耕還林項目的過程中,還應通過合理有效地撫育措施開展苗株撫育工作,降低病蟲害對林木蜘蛛的影響,全面提高植株的抗逆性。與此同時,還應借助撫育間伐的特點提升林地生物的多樣性,依據項目施行地點挑選符合本地氣候、土壤的樹木,以此確保撫育工作的成效。
農業變革以及生態環境是開展林地管理工作時應注意的兩大問題。在開展管理工作時,管理人員應打破傳統退耕還林的固定模式,激勵農民栽符合本地實際情況的植物,以此來增加農民群眾的經濟收入,這對實行退耕還林項目能起到決定性作用。通過創新生產模式,使得經濟收益有所保障,使得勞動力得到轉移,大大提高了人力的利用率。因此,就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擬定合理的管理對策來保障退耕還林地區的經濟發展,一方面大大減少了林地管理中遇到的問題,另一方面推動了農村生態環境的進步,對我國農村各方面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經費不足會直接影響管理工作的進行,因此提議增加經費的投入。一是切實融合當地情況,為基層林業部門的設備完善、福利以及人員培訓等提供經費,只有這樣才能促使更多的人才到基層中去,促使造林技術指導工作得以更好地開展,同時也能做好林地管理工作;二是對動態化監測的推廣。在有足夠經費的基礎之上進行動態化監測,制定長久的經營管理,使基礎設施更加全面。根據植株的生長特性以及生長環境等多方面因素,記錄植株的質量以及數量的數據變化,方便之后更好地進行林地管理,使得退耕還林的生態與經濟效益合為一體。
在開展林地后期管理工作時,還應注意森林火災問題。可以借助電視播放、傳單宣傳、標語等形式向居民宣傳火災預防的重要性,以此增強居民的森林防火意識。與此同時,各防火單位也要針對森林情況擬定科學合理的火災撲救方案,組建專業的森林防火隊伍,做好撲火器具準備工作。在祭奠先人的時節,管理部門應組織得力人員劃片包干,將責任落實到每個人身上,通過嚴防死守,降低發生森林火災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首要途徑就是退耕還林,退耕還林作為一項意義重大的民生工程,影響著農村經濟的發展,為了達到預定的退耕還林目標,要對我國退耕還林的問題和原因做出合理的判析,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為退耕還林的推行打下堅實的基礎。結合目前情況來看,在完成退耕還林工作后,林地管理問題對于退耕還林的最終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相關部門需要對林地管理問題進行詳細而深入地分析,運用合理高效的管理措施,穩固退耕還林的發展成效,同時也要確保農民的經濟效益,不斷地對管理模式進行改革,著重增強信息化建設,找到生態與經濟的平衡點,從而確保退耕還林作用的發揮,推動我國生態事業的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