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艷
(婁底市農機技術推廣中心,湖南婁底 417000)
近期,通過實地察看、走訪等方式,重點針對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等婁底市三大優勢特色產業,圍繞辣椒、茶葉、黃精種植以及生豬、雞等畜禽養殖和漁業機械化技術與裝備情況,婁底市特色農產品加工所需機具的生產制造情況開展了調研。
婁底市是傳統的農業大縣,轄婁星區、冷水江市、漣源市、雙峰縣、新化縣。2019年底,全市農機擁有量和總動力到達56.8萬臺、386萬kW,全市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73.4%,水稻機械化插秧率達到35%,油菜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62.2%,農機技術正逐步覆蓋農業生產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環節。雙峰縣先后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中國農業機械之鄉”“中國碾米機之鄉”“全國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F有農機產品終端生產企業65家,配套企業48家,3萬余農機生產、經營從業人員。2019年全市64家農機規模企業實現產值近76.09億元。雙峰農機制造企業以生產適合丘陵山區使用的中小型農機產品為主,瞄準“輕便、適用、實惠”和“小、精、實”著力培育一批農機裝備行業先鋒。種植、養殖農民合作社和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機械化操作水平越來越強,成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和實施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2.1.1 蔬菜種植機械化生產狀況。婁底的蔬菜市場當屬漣源市橋頭河,種植面積達0.23萬hm2,主要生產辣椒、杏鮑菇、大蒜、包菜、花菜等26大系列50多種蔬菜產品,年蔬菜產量達10萬t,認證無公害蔬菜品種11個,綠色食品11個。橋頭河蔬菜及加工產品輻射長株潭、珠三角、長三角等地,遠銷香港及東南業地區,每年出口創匯1 000余萬美元,蔬菜產業已成為該鎮最具有影響力的富民產業。在蔬菜種植中,辣椒是雙峰縣種植時間最長、面積最廣的產業,其延伸的產業“永豐辣醬”已成為雙峰的一張名片。在與辣椒種植大戶的座談和到各個基地的實地走訪中了解到,在雙峰辣椒種植面積廣而大,超過0.67萬hm2,種植過程中,耕地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但是在育苗、移栽、施肥、除草、打藥、采摘等環節都還是以人工為主。由于人工成本高、效率低,市場競爭力低,碰到天氣不好或市場行情差的情況下,種植大戶和基地一般都是虧損,有數量無效益,嚴重制約了我市辣椒產業的發展。
2.1.2 果茶園機械化生產狀況。我市果茶種植歷史悠久,全市茶葉種植達0.93萬hm2,曾是全國100個年產茶5萬擔以上的基地縣之一。新化渠江薄片、新化紅茶,橋頭河白茶、這些都要是婁底茶葉中的名品。新化是全國茶葉生產基地、全國商品茶出口基地,中國綠色生態茶葉之鄉,目前茶葉種植面積達0.35萬hm2,茶葉加工企業達33家,加工產值達6億元。作為新化茶葉產業的領軍企業--渠江薄片茶葉有限公司生產的“渠江薄片”“梅山毛尖”先后榮獲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金獎,并走出國門參加蒙古國和在澳大利亞舉行的G20中國茶文化藝術展。近年來,產茶基地加大了機械設備投入,從茶園管理開始,都從外面引進先進的管理模式和設備,在選料、萎調、殺青、風選、揉捻、炒烘、復揉、烘炒、烘焙、揀選、裝包、保鮮等制茶工序中,全部采用先進工藝,實現機械化生產,有效地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2.1.3 畜禽水產養殖機械化生產狀況。生豬養殖是婁底市的重點產業,截止至2020年12月底全市常存欄生豬259.64萬頭,年出欄肉豬305.63多萬頭。年出欄生豬500頭以上規模戶1 513戶、牛50頭以上322戶、羊100只以上182戶、肉雞2 000羽以上437戶,年存欄蛋雞2 000羽以上62戶。雞標準化養殖戶中,機械換人的意識強,自動料線、自動控溫系統的應用,基本上達到了機械化、自動化生產養殖。2020年水產品產量約9萬t,散戶以養殖魚、龍蝦、泥鰍等為主。雙峰縣花門鎮湖南省晨旭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申請了“一畝通”的商標和專利,一畝地讓普通的農戶發家致富,科技帶動鄉村振興,帶動農業工業化的發展。湖南中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工廠化養魚,比傳統養魚要節省成本,品質要好,特別是成品魚通過蛋白桑喂養后,肉質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可以達到一個有機標準。
2.1.4 黃精種植及加工生產狀況。我市新化縣現有黃精種植面積約0.25萬hm2,從事黃精產業的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和企業達到80余家,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近年來,新化縣2019年脫貧攻堅村級主導產業的59個中藥材項目中,黃精產業就有35個、占比將近60%,2019年新化縣黃精綜合產值突破4.5億元。由于目前產業還處在起步階段,種植大戶對機械設備的投入還比較少,在整地、除草、追肥、排灌、防治等工序中,沒有采用先進農業機械,還是主要依靠人工,增加了生產成本。
2.2.1 米粉加工機械生產。我市樂開口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粉師傅”牌米粉機系列包括全自動米粉機、多功能米粉機、全自動多功能米粉機、全自動多功能小型米粉機、自熟米粉機、米粉優化箱等機械設備,屬國內首創,填補了我國一步成型放心米粉生產機械空白,現已建成年產萬臺“粉師傅”綠色放心米粉加工設備及綠色放心米粉產品構成的產業鏈,占領綠色放心米粉生產機械市場的橋頭堡。
2.2.2 生豬養殖(欄養設備)機械生產。湖南省王牌農牧機械有限公司主要經營農牧機械研究、開發、生產、銷售等。該公司具有年生產生豬分娩欄3萬臺/套、限位欄15萬臺/套、保育欄3.15萬臺/套的能力,正在研發推廣豬場自動供料、智能溫控系統等產品。
1)農民對農業機械化的認識程度不高,存在誤區。接受調研的部分農戶對大型農機具整地、播種、收獲作業給農業生產帶來改善土壤結構、培強作物抗災能力、提高生產效率、解放勞動力等作用認識不全。
2)特色農產品品牌創建意識不強。近年來,我市在農業發展上止步不前,側重于糧食生產的“量”上下功夫,沒有重視特色農產品的發展。
3)農機裝備結構配置不合理。主要糧食作物(水稻)生產的機具多、特色農產品作物種植的機具少,農機裝備結構亟待優化。如:辣椒種植,只有實現了機械化耕地,育苗、移栽、田間管理、收獲、采摘等其它環節主要依靠人工,生產成本高,嚴重制約了產業的發展。
4)政策性資金投入不足。農機化的總體投入還不能滿足發展需要,特別是市、縣(區)財政投入不足,遠遠不能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購機需求。對農機服務組織的扶持力度還需加強,對安全、推廣、培訓、維修等保障體系的投入不夠,制約了農業機械效用的充分發揮。
5)農民購買力不強。多數農民渴望在農業生產中能得到類似聯合收割機的機械化程度較高的新機具,但由于農業收益微薄、新機具的價格偏高、地塊分散導致作業成本高、新機具成本收回慢,經濟效益不好、農機作業季節性強等原因,使得農民對新機具望而興嘆,影響了農業機械化的縱深發展。
在我市農村范圍內青壯年都往城市尋找發展,從事農業的以老年人為主,在思想上具有很大的滯后性和傳統性,面對農機新機具推廣時,產生排斥想法,缺乏對新機具的了解,更主要的是有些農民文化程度較低對新機具的使用在存在一定困難,還有一些農民不會從經濟的角度來算,如果購買的新機具切實帶來高效便捷的生產模式,也會處于停留觀望現象。因此要鼓勵農民回鄉創業,引導農民以市場為主導發展特色農業,以效益為目的積極推廣農業機械化。從事特色農業生產、加工的農業公司、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民要充分認識到農業機械化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農業機械化不僅能夠把廣大勞動者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提高勞動生產率,同時,農業機械化也是節本增效、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市縣兩級農機事務部門緊密結合實際和農機化行業發展特點,圍繞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過程的薄弱環節,以農機合作社裝備提升行動、特色產業農機配套抓點示范等項目建設為契機,推廣果樹栽植、旋耕疏松、施肥覆土、無人機植保、糧食烘干等機具和技術,加大項目引領和典型示范,擴大機械化作業示范效果,促進農機化作業水平提升。更要加強農業機械化相關內容的宣傳,通過新聞媒介、發放宣傳資料、舉辦農機技能培訓班等方式,向廣大農民宣傳新機具的先進性、適用性、可靠性,消除農戶的顧慮,使農民對新機具、新技術全面認知了解,推動特色農產品生產機械化,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
通過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推動,加大對經濟作物機械化傾斜力度,打消農民買不起機械的后顧之憂,切實減輕廣大農民使用機械化裝備作業的成本,提高農民購買新機具的積極性,走“政府推動,部門引導,企業支持,農民參與”之路。結合各種補貼政策,采取多種措施積極培育和扶持一批農機大戶、農業種養大戶,使之成為促進全市農機化進程的主力軍,推進農機服務向專業化、市場化、產業化方向發展。把養殖環保機械、畜禽養殖機械、食品初加工機械納入到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范圍,減輕種養大戶的資金壓力,促進農機化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