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顏良,周 平,呂盼云,劉 宇,樊 兵
(1.云南農業大學,云南昆明 650201;2.華坪縣農科所,云南華坪 674800;3.華坪縣有機晚熟芒果研究中心,云南華坪 674800;4.華坪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云南華坪 674800;5.祿勸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云南昆明 651500)
華坪縣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麗江市東部,川滇兩省交界處的金沙江中段北岸,地跨東經100°58′39″~101°30′42″,北緯26°21′14″~26°57′15″之間。年平均氣溫21.1℃,年平均降雨量1 123.9 mm,全年無霜期307天,適合芒果生長。華坪縣芒果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三,云南第一,與全國所產的芒果比較其優勢為生長期最長、最晚熟、品質優良、風味獨特,營養更豐富。
華坪芒果始種于1965年,由科技人員從普洱引進34棵三年芒在榮將鎮三馬箐種植。由于受當時歷史條件影響,最后僅幸存1棵,這棵芒果樹生長旺盛、結果多、品質好,成為全縣芒果發展的種源。到70年代中期三馬箐村及附近村民從這棵芒果樹采摘種子在房前屋后開始零星種植,1979年全縣種植芒果不足1 000株。進入80年代后,隨著包產到戶政策的實施,農民自主發展種植,到1982年種植面積也僅有10.93 hm2,1990年發展到78.67 hm2,發展緩慢。如今,華坪芒果種植面積已發展為全國第三,云南省第一,芒果已遠銷國內、外,成為華坪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
追溯華坪芒果的種植歷史,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探索發展初期(1966—1990年),種植面積僅為20.67 hm2,這一時期栽培多為庭院、房前屋后,田邊地角零星栽培,品種單一,主要是三年芒,且栽培技術不高。第二階段推廣示范期(1990—1998年),1992年華坪縣被列為云南省200 hm2芒果基地縣后,成立了華坪縣芒果公司,在石龍壩鎮德勝坪征地77.33 hm2建芒果基地,引進芒果品種紅象牙、呂宋、乳芒、黃象牙、虎豹芒、榴香芒、青皮芒、秋芒、椰香芒、球芒、紅桃芒等14個品種。規范種植芒果新品種40 hm2,同時培育芒果苗供全縣種植,為芒果擴大推廣起到了較好的示范推動作用。到1998年全縣芒果總面積已達0.087萬hm2,其中掛果面積0.02萬hm2,產量500 t,品種23個。這一時期華坪縣芒果發展明顯高于前一階段,以農戶分戶建設小型果園為主,種植面積相對集中,芒果產業開始由零星分散到大面積定植,品種逐漸從單一化過渡到多樣化,已初具規模,形成了一批具有規模化種植水平的鄉、村芒果園,栽培技術有了很大提高。芒果產量逐年上升,基本滿足本地市場需求,并有部份銷售到攀枝花、成都等大中城市。第三階段快速鞏固發展期(1998—2008年)。這一時期種植面積繼續擴大,從1998年的0.087萬hm2發展到2008年的0.71萬hm2。品種由早期的紅象牙、紅呂宋、乳芒、沅江象牙到最后確定的六個中、晚熟良種愛文、臺農、海頓、圣心、肯特、凱特,廣大果農種植芒果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華坪芒果生產朝著優質化、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第四階段發展高峰期(2008—2020年)。芒果種植面積從2008年的0.71萬hm2迅速發展到2020年的2.68萬hm2,選育推廣適合華坪縣種植的主推品種5個,芒果標準化生產水平進一步提升。
截止2020年,全縣芒果種植面積達2.68萬hm2,比上年增加0.16萬hm2;芒果種植戶數13 846戶;產量達33.5萬t,比上年增加2.5萬t;實現產值23.9億元,比上年增加1.1億元。主要新增區域為中心鎮、榮將鎮和石龍壩鎮。品種改良面積2.16萬hm2,優質良種率達81.51%,掛果面積1.98萬hm2。實施花控技術0.416萬hm2,實施芒果病蟲害綠色有機綜合防治1.214萬hm2,芒果有機肥替代化肥0.76萬hm2,實施芒果標準規范化生產面積0.96萬hm2。
華坪縣歷屆縣委、政府高度重視芒果產業發展,立足縣情實際,堅持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發展之路,成立了由縣處級領導任組長、農業農村局等職能部門為成員的芒果產業領導小組,每年在縣財政非常緊張的情況下,劃撥芒果產業發展工作經費,用于芒果新品種推廣示范、種質資源建設、科技培訓等,為華坪縣芒果產業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軟硬件保障,讓果農有信心種好優質芒果,掌握最新、最先進的芒果種植技術。
2.2.1 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簽訂了合作協議,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專家指導下,完成芒果雜交育種的授粉、采果工作;聘請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選派的芒果專家擔任華坪縣芒果產業發展專家顧問,協助華坪縣有機晚熟芒果研究中心開展芒果新品種引進、新技術示范和推廣,到華坪進行技術交流和科技培訓。2020年,南亞所專家到華坪指導4批次,開展技術培訓5期,培訓果農近600人次。
2.2.2 與云南省農業科學院園藝作物研究所簽訂《科技合作協議》,邀請研究所專家團隊到華坪指導調研,針對華坪芒果產業發展現狀提出了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科學規劃優勢芒果種植區域、加大縣級科技人才培養力度等發展思路。
2.2.3 完成云南省現代農業水果產業體系麗江(華坪)綜合試驗站年度建設任務,把華坪芒果產業融入云南省水果產業體系,解決了華坪芒果生產中一些病蟲害難防難治的問題。
2.2.4 由華坪縣有機晚熟芒果研究中心主任任組長、高級農藝師為成員的華坪芒果產業專家團隊立足華坪芒果發展實際,在華坪縣榮將鎮龍頭村委會綠益種養殖業專業合作社掛牌成立麗江市重點產業人才工作站。以人才工作站為基點,重點圍繞綠益種養殖業專業合作社建立定點聯系服務機制,通過“人才工作站+合作社+農戶+品牌”的發展模式,以技術服務為抓手、鄉土人才培育為重點,推動了華坪芒果標準化、規范化種植和管理。
通過對種質資源圃內引入的三百余個品種進行金沙江干熱河谷氣候類型的種植管理和分析評價鑒定,初步篩選出6個新品種進行嫁接改良示范。在中心、榮將、石龍壩等芒果種植集中鄉鎮,結合區域海拔分段情況選定了13個果園作為嫁接改良示范園,進行多點示范,以點帶面,帶動周邊果農積極改良芒果品種,淘汰劣勢品種,改善品種雜亂現象,助力華坪芒果產業長期健康穩定發展。
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所合作,組建芒果雜交育種團隊,在石龍壩基佐進行雜交育種試驗,進行了兩個組合的人工雜交授粉:鷹嘴芒(♂)*熱農一號(♀)、桂七(♂)*金煌(♀)。授粉小花1 218朵,采收果實63個。采收的雜交育種果實已運到南亞所進行篩選培育。
開展科技試驗,探索解決當前芒果生產中遇到的問題。針對華坪芒果發展至今,部分果園生產成本增高、效益下降的問題,提出華坪芒果高效栽培模式:修剪清園,增施農家肥、有機肥,使用有機農藥及生物物理防治病蟲害,提高芒果品質;果園實施機械化管理,降低生產成本,增加效益;對密閉、衰老的果園,開展芒果老樹枝更新技術試驗示范,進行回縮、主枝或側枝短截等,促使老樹枝更新,在管理良好的情況下,一年內植株就基本能恢復,翌年或第三年就能開花結果。
1)基礎設施薄弱。多年來,由于華坪縣農業基礎設施水、電、路“三通”等配套滯后,制約著芒果產業種植發展,如石龍壩鎮德茂、基佐等地區芒果園水、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導致芒果種植經營成本高,果農收入減少。
2)龍頭企業不強。一是缺乏企業帶動。華坪縣農業龍頭企業普遍規模小,帶動能力有限,缺乏從事芒果加工的大、中型企業,受市場制約很大。二是農業產業鏈短。全縣芒果主要以鮮果等初級產品銷售為主,缺乏成規模精深加工,抗風險能力低,受市場波動影響大。三是企業融資困難。由于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等原因,影響全縣農產業精深加工。
3)病蟲統防困難。隨著種植面積的增加,病蟲害發生的面積和種類逐漸擴大,芒果病蟲害統防統治的難度增大。
1)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發展根基建設。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視和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多措并舉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切實提高供水保障能力,為芒果產業發展夯實根基。
2)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強化龍頭企業培育。引進農業龍頭企業,提升華坪芒果標準化、規模化、市場化水平。建設智慧商務和電商平臺。營造良好的招商引資環境,引進國內、省內有實力的農產業企業入駐華坪,切實解決企業用地難、融資難等問題,加快建設冷鏈物流配套設施。
3)加強研究培訓,著力解決病蟲害防治難題。一是加強技術研究,攻克病蟲害難題。加強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云南省農業科學院園藝作物研究所等科研機構的合作力度,依靠科研機構技術支持,破解芒果病蟲害難題。二是加強科技培訓,提高果農種植技術。采取現場參觀學習、技術培訓、現場指導、發放技術手冊等方式,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渠道廣泛開展技術宣傳和技術培訓,引導果農按照統一病蟲害綜合防治的要求,實施芒果套袋、果園安裝殺蟲燈物理滅蟲等一系列科技措施。加大《華坪芒果常見的40種病蟲害防治方法》宣傳資料的普及發放,全力推動華坪芒果產業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