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君
(河北農業大學,河北保定 071000)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民有機會進入城市,城市先進的文化設施和工作環境吸引著大量的農民。農村的基礎設施落后,農村大量的青壯年去往城市,農村留守老人及兒童留在農村,加大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已經迫在眉睫,國務院關于《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提到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要深入挖掘農村文化中所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有利于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了促進文化的發展,浙江省決定興建農村文化禮堂,臨安市在2012年率先開展農村文化禮堂建設,首批建成50個文化堂,2020年新建農村文化禮堂7家。鄉風文明建設需要農民的參與,借助農村文化禮堂這個平臺讓鄉風文明更好的建發展。
為了更好地的了解鄉風文明建設,在說明農村文化禮堂發揮的作用外我們還要了解鄉風文明建設的內涵。
鄉風是指一個地方的生活習慣、心理特征、文化習性長期積淀而形成的精神風貌。《辭海》中對“文明”一詞的解釋是指人類社會的進步狀態。
鄭煬和在《論鄉村精英與鄉風文明建設-從權威與秩序的視角》中提到鄉風文明就是指農民的思想水平、道德情操不斷提高,逐漸形成相信科學與重視文明的風氣;馬雄貴在《淺談社會主義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中提到鄉風文明是一種有別于城市文化,也有別于傳統的農村文化的一種新型的文化形態。本文所說的鄉風文明建設是指農村地區的道的關系狀態、社會道德風氣移風易俗建設方面。
臨安市地處浙江的西北部,東臨杭州西接黃山,土地面積3 126.8 m2,其中山地丘陵占到65.6%,森林覆蓋率達到76%,是浙江省陸地面積最大的縣市,現在臨安戶籍人口超過52.7萬,其中農業人口41.6萬人,占總人口的78.9%。
臨安市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內容包括:兩堂、五廊、五活動,簡稱“二五五”,“兩堂”包括禮堂和學堂,“五廊”包括村史廊、民風廊、勵志廊、成就廊、藝術廊,“五活動”就是傳承文化的文藝活動、弘揚正氣的評選活動、民眾參與的議事活動、便民惠民的志愿活動、提高人氣的大眾活動。運作模式為“兩主、三重視、三支撐”,“兩主”就是村委會發揮主導作用,以村為主體進行建設。“三重視”就是重視本土特色、重視規劃設計及審核、重視后續建設進程的考核。“三支撐”就是人才支撐、資金支撐、團隊支撐。2012—2020年間全區累計建設的農村文化禮堂共有270座。臨安市注重挖掘整合農村文化,創造村歌、村訓,設立行政村標志,建設農村“精神家園”舉辦各類人物評選與先進事跡活動,成立網上文化禮堂。
3.2.1 推進移風易俗。移風易俗就是把落后的風俗習慣,不符合新時代發展要求的文化加以去除。我國的農村風俗沒有固定的模式、也沒有形成規定,大多數都是村民自己約定俗成的,目前在偏僻的農村發展地區仍有一些落后的文化,所以要進行移風易俗活動。臨安市22對新人在農村文化禮堂舉辦集體婚禮,沒有酒席,整場婚禮簡單。以農村文化禮堂為平臺有利于村民摒棄傳統的習俗,學習新的觀念。
3.2.2 調解人際關系。鄉風文明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在鄉村鄰里關系至關重要。鄰里關系的和諧也是促進鄉風文明建設的一個標準,通過農村文化禮堂的建設村民之間的溝通逐步增強,村民之間更加團結。臨安市通過舉辦春晚,組織村民進行文藝演出,使村民之間更加團結,有利于提升農村文明風氣。
3.2.3 傳承家風。家風家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對促進鄉風文明建設有很大的作用,臨安市通過舉辦家風座談會,好家風演講比賽,使村民對家風有一個了解,對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重要的意義臨安市的農村文化禮堂通過農村文化禮堂這個平臺可以有效的弘揚文化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雖然臨安市的農村文化禮堂在鄉風文明建設中發揮了巨大的功能,使農民參與鄉風文明建設,將優良的鄉風更好地傳承下去。也面臨著缺乏文娛活動、村民自治不夠健全、傳統陋習仍然影響人們生活的現象。
農民主要是參加一些公益的文娛活動,文娛活動舉辦的次數有限,每次僅僅局限在看電影、節假日舉行娛樂活動,農民從中學到的知識不能滿足農民自身對文化的需求,再者農民一般是通過自發組織進行文娛活動,農民的文化活動雖然比之以前有較大的提升,但是活動種類不豐富,農民失去參加活動的積極性。
村規民約也是文明鄉風建設的一部分,村規民約在古代就存在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后村規民約才的得以重新發展。由于村規民約沒有有效的依據,遵守全靠自覺,這也造成只有村規民約完善,農村文化禮堂的建設才有意義。從歷史來看,所謂的村規民約更多是法制不完善形態下,農村社會對社會管理的一種補充。在當今社會,村規民約還有存在的必要性嗎?這個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農村文化禮堂發揮著推進移風易俗的作用,雖然具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傳統陋習依然很難根除,但是紅白喜事鋪張浪費依然嚴重。村里賭博有現象依舊存在,村民在農閑時依然愿意選擇在家打牌。陋習由于存在的時間比較長,村民受其影響較深,村民對移風易俗活動參與程度較低,因此農村文化禮堂要想更好地發揮作用還要有一定時間。
在農村文化禮堂中可以開展道德講堂,請一些鄉紳、專家來為村民進行家風講解,讓村民了解本地的家風發揚優良品德,可以舉辦“十佳好婆媳”、“模范家庭”感受好家風、發揚好美德,進行文明家庭選拔活動。運用好鄉村活動室,定期進行講座、培訓、普及法律知識,開展群眾感興趣的活動廣場舞比賽、體育比賽,增加農民參與的積極性。
村民良好的自治也決定著農村鄉風文明建設的程度,村干部可以在農村文化禮堂內設置村民會議場所,讓村民積極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可以選舉優秀村民代表,讓優秀代表講述自己的故事,使村民受到榜樣的熏陶。村民享有對公共事務的知情權,村干部應該定期進行村務公開展示,讓村民了解本村的公共信息。
為了有效遏制農村陳規陋習,中央農辦、農業農村、中組部、中宣部等11個部門,近期共同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的指導意見》指出“加強輿論引導,各級各類新聞媒體要廣泛深入報道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親敬老的事跡,積極引導樹立正確婚喪觀和弘揚中華孝道。”村干部要以身作則,引導村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多開展道德講座。要進行移風易俗的宣傳利用廣播、村里大喇叭、農村大舞臺、文化長廊等場地,讓村民了解移風易俗的內涵,移風易俗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政府、村民、村干部等不斷協作,才能使鄉風文明建設更好的進行。
通過對臨安市農村文化禮堂的作用介紹,我們可以知道只有發揮農村文化禮堂在鄉風文明建設中的作用,才能提升村民的精神素養,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環境下,我國只有不斷加強鄉村文明建設,才能使鄉風文明建設內容不斷豐富,農村文化禮堂在鄉風文明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鄉風文明建設中可以學習借鑒臨安市成功的經驗,但是在學習經驗時我們并不能照抄照搬,而是要根據本地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