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耀祖
(臨湘市農業農村局,湖南臨湘 414300)
農作物生產過程中病蟲害作為常見的現象,在開展防治病蟲害時,種植者需要充分意識到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意義,并通過政府引導下,優化管理模式,同時引進先進的檢測技術和監測手段,加強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由于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作為保護植物以及農業健康發展的基礎,因此需要全面分析當前在開展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并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完善的解決措施,可以充分展現出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自身價值,從而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因為諸多害蟲以及病原菌會在土壤中過冬,所以科學合理的冬耕有利于破壞害蟲以及病原菌的越冬場所,大幅度減少病蟲源。另外,還需要實施合理的灌溉和科學的施肥,該措施不僅能夠有效提升農作物的產量以及品質,同樣能夠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灌溉和施肥的過程中,必須根據農作物在不同生長階段的實際需求,對水量和肥量進行把控,而絕非灌溉和施肥數量越多越好。還應注重使用磷肥和鉀肥,減少對氮肥的應用,避免加劇病蟲害的發生,同時進一步提升農作物自身的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技術能夠充分發揮降低自然界中各種生物病蟲害發生率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動物、真菌以及病毒。對于自然界來說,因為其中存在“天敵”的原理,所以采用“以蟲治蟲”的措施,能夠起到良好的防治病蟲害的效果。另外,充分發揮微生物作用,主要是應用真菌、細菌等病原菌微生物來實施病蟲害防治,例如使用青蟲菌一類的制劑。
物理機械防治技術是應用某些器材或采用人工的方式起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主要包括燈光誘殺、溫度滅蟲以及人工捕殺。溫度滅蟲是指在對作物進行種植之前,對種子進行浸泡等相應處理,避免帶菌種子產生為害;燈光誘殺則是在田野中安裝黑光燈,由于多數害蟲都存在一定的趨光性,可通過燈光的應用,實現對害蟲的滅殺;人工捕殺運用在病蟲害較為嚴重的時間段內,采用人工的方式對害蟲進行集中的捕殺。
在對化學技術進行應用的過程中,若操作不夠規范,或是應用不合理,則極易導致農藥殘留超標的情況出現,進而引起環境污染,甚至導致農作物出現一定程度的抗藥性。所以在使用化學防治技術時,務必保持科學、合理、規范的原則。必須以實際病蟲害的發生情況為基礎,盡量減少該技術的應用。在應用的過程中,盡量減少化學藥劑的劑量,謹慎選擇化學藥劑,必須選擇由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藥劑,要求藥劑具有高效且低殘留的特點,減少藥劑的使用次數。與此同時,在對化學防治技術進行應用的過程中,應對病蟲害的天敵進行相應的保護。
對于不同種類的農作物而言,作物感染病蟲害的潛在風險程度也具有差異性。并且近些年來,作物病蟲害呈現變異性的趨勢,因此必須予以全新的應對措施。在此前提下,農業技術部門在應對作物病蟲害的過程中如果僅限于憑借既有經驗,則無法保證實現最佳的作物病害與作物蟲害防控效果,而且還會造成比較顯著的農業資源浪費。由此可見,憑借既有經驗來實施作物病蟲害防控的手段目前已經不再具備適用性。
全面防治作物病害與蟲害的實踐過程需要建立在農業資源投入的基礎上,反之如果缺少了必要的農業資源投入,則會造成病蟲害防治實效的降低,無法確保做到在根本上消除病蟲害給作物生長帶來的威脅。然而從現狀來看,很多農業地區并未做到優化配置當地的農業技術資源,造成比較顯著的農業資源浪費。某些農業技術部門由于欠缺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的宣傳,那么將會導致當地的農業技術人員忽視防控作物病蟲害,甚至導致頻繁出現作物減產的現象。
與人工實施農作物生長監測的傳統方式相比,依靠信息化軟件來實施病蟲害防控的舉措具有更好的實效性,并且能夠達到提升農作物產能以及降低病蟲害防控成本的目標。但是在目前看來,某些農業技術部門尚未認識到運用信息化軟件輔助實現作物病蟲害防控的必要性,因此對于上述的技術領域缺乏充足的農業技術成本投入。在此情況下,農業技術人員無法做到隨時掌握作物生長狀態,因此在判斷作物病蟲害趨勢的過程中也會產生誤差。
針對農作物的大面積種植區,需要合理設置農作物病蟲害的監測點,植保部門應定期開展病蟲害監測工作,通過了解農作物當地的氣候、種類、易產生的病蟲害種類以及當地的具體水量分配情況等多方面基礎上,構建相應監測程序,合理運用信息化技術,通過計算機軟件加強監測農作物,可以有效提高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效果。如果工作人員在監測過程中發現農作物存在著病蟲害跡象時,工作人員應及時組織開展病蟲害的消滅工作,及時消滅病蟲害,有效保障農作物整體質量以及產量。
通過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工作原則,構建社會化、專業化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系統,可以有效提高種植者自身經濟效益。應擴大專業病蟲害防治隊伍,確保物資裝備以及相關器械的充足,同時應將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呈現出專業化水平,及時改變以往種植者存在的農藥亂用的問題,可以有效控制整體生產成本,并有效提升農藥整體的利用率,避免在應用農藥過程中對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污染,有效保障農作物的健康生長。
在管理農藥市場時,需要朝著規范化方向發展,嚴格監督和管理農藥生產單位。針對農藥的性質、種類以及劑量、使用范圍等應做出清晰標識,同時需要按照國家相關法律規定辦理農藥生產許可證才能開展生產工作,對于農業具體應用方式以及相關注意事項應列詳細說明,并將說明書放入農藥的包裝當中。農藥經銷商應具備國家正規執照,獲取農藥經營許可證,清晰記錄進出貨渠道,可以方便有關部門的查驗。嚴格落實限制使用農藥定點經營和實名購買制度,加大力度打擊生產經營假劣農藥、限制使用農藥的違規使用等行為。針對違禁藥品需要禁止出售,針對存在的違反限行,應嚴格的進行懲治。
為了提高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效果,需要合理運用技術服務方式,通過采用科技直通車、熱線電話、講座、培訓等多種方式,開展農作物技術指導工作,可以更好的改變種植者在施藥理念,逐漸提高農作物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水平。培訓農作物種植者,對于農藥使用的合理性以及確保用藥的安全性,能夠避免用藥時產生風險,有效保障農作物生長的安全性。
首先,構建完善的基層農業服務機制。為了更好的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效果,需要加大力度開展農業人員整體隊伍建設力度,對基礎設施進行優化和完善,可以確保監測系統信息傳遞的便捷性以及準確性,能夠逐漸提高農作物整體病蟲害防治效果。在發展農業時,需要加強梳理混崗、借調等人員,成立完善的農業服務組織,可以有效避免農作物產生病蟲害帶來的經濟損失,并逐漸提高我國農業技術水平。其次,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通過提高人力以及資金上的支持,可以給組織機構給予相應的技術、政策以及資金上的支持。通過設置農作物病蟲害的專業化防治專項資金,可以更好的補貼專業化組織管理和專業化防治組織。同時,加大農作物病蟲害宣傳力度。通過多種媒體的方式,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大力宣傳,并合理開展現場會,有效提高宣傳效果。最后,積極開展培訓活動。農業技術部門需要針對種植者的用藥安全、識別病蟲害能力、藥械維修以及防治技術等進行專業化培訓,有利于不斷提高種植者自身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進行病蟲害防治需要以充分的理解和認識為基礎,合理使用技術和方法才能讓農民體會到采取病蟲害防治手段與過去的不同之處。防治病蟲害的實際工作仍然有一些問題,需要采取可行措施予以解決,從而提升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水平,讓農民的抵抗災害能力得到增強,為糧食的質量安全和產量予以更全面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