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青
(衡水市農業行政綜合執法支隊,河北衡水 053000)
做好農業領域的綜合執法工作,要求能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逐步明確農業主管部門的執法職能,落實好農業綜合執法機構建設,集中行使好行使農業行政處罰權的行為。今后,農業主管部門積極作為,履行好、抓好農業領域的管理工作,加強農業綜合執法改革,切實走好農業綜合執法之路是大勢所趨。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一,改革農業綜合執法,提高農業行政執法能力,是從源頭上解決諸多執法問題,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重要舉措,是進一步落實《農業法》及涉農法律法規的具體體現。其二,改革農業綜合執法,提高農業行政執法能力,是農業部門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的必然選擇。只有例行改革之責,有關部門才能提高認識,才能意識到農業綜合執法的重要性,才能將執法工作真正落實到位,才能將執法工作抓好、管好,并最終為農業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綜合執法運行不暢,將直接影響執法作用的效力。就制度不暢的原因分析,集中體現在:執法協作不夠、監管環節脫節、檢測與懲戒未成聯系、各級聯動運行不暢、跨行業運行機制未形成等,這些問題集中導致綜合執法運行機制不暢,降低農業綜合執法效能。
執法職能界定不清。《農業法》及相關文件中,有對農業綜合執法機構職能的原則性界定。但是,詳細的職能范圍劃分不清,導致實際執法界定難。
執法職能調整隨意性大。由于當前對綜合執法職能范圍劃分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要求,由此,很多情況下,農業綜合執法職能都在農業部門系統內調整,這樣不可避免導致職能調整隨意性較大。
第一,綜合執法辦案經費未納入財政預算。當前,市場監管、生態環保、文化監管等領域,均有相應財政收支分類科目支撐,明確有行政處罰的辦案經費支出。而涉及到農業行政執法領域的費用支出,至今未納入到中央及地方財政預算中。如此,勢必導致辦案經費缺乏,而影響到行政執法效能和查處力度。
第二,現有經費難以滿足農業執法辦案需要。辦案經費是提高農業綜合執法效力的客觀要求,但是,就農業綜合執法經費分配來看,很難與執法體制改革相匹配,更難滿足強化執法能力的需要,如此就難免出現“缺錢養病、更無錢打仗”的尷尬局面。
第三,綜合執法建設能力不足。隨著農業綜合執法工作的愈發重視,每年在綜合執法上的投入日漸增多,執法需要的軟硬件設施設備逐步被配齊。但是,與實際執法輸出需要的缺口還是很大,尤其硬件配置方面還需進一步調整和改善。
第一,人員編制雜亂。由于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單位性質不明確,執法人員混編混崗的問題較為突出,既有公務員,又有事業編,還有管理編,這樣將導致人員身份與崗位不符,崗位管理混亂,一旦出現問題勢必相互推諉。
第二,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差。面對日趨復雜的農業執法環境,對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專業知識等,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是,現有人員由農業系統其他部門調劑而來,專業素養差,農業技術不熟悉,執法能力薄弱,尤其對執法技能掌握不足,導致綜合執法隊伍整體素質與現實需求差距突出。
第三,農業綜合執法整體能力不高。當前,農業綜合執法環境較之前更為復雜,相應的執法依據不斷在調整,違法手段更多樣化、違法行為日趨隱蔽,由此就對執法人員的公正、公平、文明執法提供更高的要求。但是,受專業素養低、辦案經驗不足等問題的影響,農業綜合執法的能力普遍要低很多。
第一,裝備條件差導致執法手段落后。由于執法條件差,必然導致執法取證難,執法機構反應能力差。加上農業執法監管任務重,范圍廣,難度大,將導致執法手段落后的問題更為突出。
第二,技術支撐不足制約執法工作開展。當前,農業系統尚未建立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規范的行政執法軟件、有效的內部執法運行機制,導致農業綜合執法難有技術支撐突破執法壁壘。這集中體現在:一方面,綜合執法期間,時常有行政審批和農產品信息檢測咨詢難、取證難等問題。另一方面,在執法檢測方面,農業部門投入極大的人力、財力和物力。但是,最終結果卻難以反饋到執法部門,這嚴重影響農業綜合執法效力。
高效、統一的運行機制,是提升綜合執法效能的關鍵。就此,應注意:
第一,健全長效監管機制,推進農業經營市場有序、規范運轉。
第二,落地執法責任制,解決綜合亂作為、不作為、慢作為等問題。
第三,構建執法信息共享機制,保證事前、事中、事后監管履行到位。
第四,推進檢打聯動機制,協同執法內體內各部門關系,發揮好各自的執法優勢,形成強有力的執法合力。
第五,建立強有力的保障機制,機制運行期間,應明確省、市、縣各級職責職權,匹配運行機制相應保障費用,不斷健全完善執法運行機制。
劃分好行政執法職能,是推進執法責權統一,做好農業綜合執法工作的基本前提。結合當前執法職能現狀,需要改進的工作在于:
第一,加大立法界定農業執法權威性。在現在立法條例中,修訂法律明確農業綜合執法部門的職權范圍。
第二,進一步統一執法標準和要求。劃分綜合執法機構、各行業管理機構的職責職能,并進一步明確執行標準和要求,為農業綜合執法責權統一提供政策依據。
經費是農業執法的物質基礎,利用分配好執法經費,將大大提升農業執法的能力和水平。在此,注意做好這幾點工作:
第一,積極爭取農業領域行政處罰辦案經費財政預算立項。當前,工商、林業、環保等諸部門行政執法經費,都有明文規定的政府收支分類明目支撐。在此,農業也因積極爭取將農業領域行政處罰辦案經費納入到財政預算立項,以便于農業綜合執法部門有依據尋求資金支持,滿足各類案件的辦案需求。
第二,分配使用好農業綜合執法經費。針對執法經費的分配使用,應體現部門需求的導向趨勢,以強化行政執法、加強監管的實際需求出發,改變過往重檢測輕處罰的現象,重點保障人員培訓、案件查處、執法檢查、設備更新等經費支出,以不斷改善農業綜合執法條件。
第一,明確農業綜合執法性質,做好執法隊伍職能定位。進一步穩定執法隊伍建設,建議中組部盡快定性農業綜合執法機構的性質和職能,逐步形成一個行政全額預算、參照公務員管理的行政類執法單位。同時,也解決混崗混編的問題,調動執法人員工作積極性,提高機構辦事的效率。
第二,優化崗位配置,引進高素質執法人員。嚴格執法崗位準入制,持證上崗紅線不丟,禁止未執法證書上崗。政治素養過硬,始終貫徹國家政策、法規,要求執法人員作風正派,辦案公正公平,不徇私舞弊。關業務素養過硬,合規程序執法,規范嚴格,廣泛引進高素質技術人才,優化執法人員知識結構,引進“一崗”多用型人才,以提升整個執法隊伍的綜合素質。
第三,做好業務培訓,提高辦案技巧及理論水平。提高辦案人員素質、水平,做好業務培訓極為重要和關鍵。就此,其一,培訓應體現計劃性,依據農業部的統一部署,結合農業實際執法情況,制定突出實效的培訓計劃,要保證培訓人人受益、個個提高。其二,培訓要突出重點,以問題為導向,針對新情況突出實效性,以滿足新情況下農業綜合執法的新需求。其三,培訓注重多渠道。以考察學習、現場觀摩、專家講座、案例分析等形式,講解專業知識、探討理論問題、學習相關技巧,以逐步提高執法人員的辦案技巧及理論水平。
構建信息共享平臺,便捷行政執法信息查詢。搭建統一信息共享平臺,將農業行政審批、農業投放品檢測、農業行政處罰等信息全面、準確、及時發布,以便執法部門行政執法期間及時查詢相關信息。開發高效能、快捷化的農業執法軟件,以校對登記農業信息資料,及時發現懲戒涉農違法行為,以提高農業行政執法的準確性和高效性。
改善行政執法條件,強化行政執法手段。針對多地區普遍存在的執法裝備落后、執法現代化水平低等問題,建議在資金分配方面適度調整,加大行政執法能力建設投入力度,分批次統一配置執法裝備、車輛,以提高涉農案件快速處理能力的物質保障。同時,積極爭取專項補貼納入財政預算,配套農業規范化建設項目補貼經費,以提高農業綜合執法規范化和現代化水平。
在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大背景下,農業部門的工作也應向維持三農經濟秩序的正常發展傾斜,向保護涉農企業、人員等的合法權益靠攏,以積極作為,履行好、抓好農業領域的管理工作,切實走好農業綜合執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