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哲
(長春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吉林長春 130062)
隨著社會經濟體系的飛速發展和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我國人口數量激增,如今已是人口大國,因此我國的農業生產需要滿足我國十幾億人的需求,這給農業生產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因此,農機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提高了生產效率以及農產品的質量等方面有著極強的促進作用。
農機的使用安全不僅關系到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更關系到萬千農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一旦發生事故,一個家庭就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因此,學習農機使用常識降低農機安全隱患,不僅能夠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還能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維護社會經濟體系的穩定。
當前農機的安全事故大部分都是因為操作者的操作不當引起的,在使用農機的過程中,操作者沒有嚴格按照操作農機的規定章程去操作農機,從而導致了安全事故的發生。
1.1.1 不了解農機的操作方式。由于農機看上去操作簡單,因此很多農機的操作者只是經過了簡單的操作培訓之后就開始駕駛農機進行工作,當工作過程中出現了突發情況和緊急事件,由于操作者對農機的設備不夠熟悉,導致操作者對出現的突發事件不能及時處理,從而出現安全事故。
1.1.2 粗心大意。農機的操作者對于農機不夠了解,很多的操作沒有按照規范的步驟去操作,更有操作者在上午收工之后中午喝了酒之后繼續操作農機,精神不夠集中,極易發生安全事故。如同駕車一樣,與酒后駕駛并列的是疲勞駕駛,為了保證農機的經濟效益最大化,很多操作者在經過了長時間的工作之后還要工作從而導致操作失誤或者機器出現過載現象,這同樣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
農機的使用狀態直接關系到農機是否能夠順利運行,在操作農機之前,對農機的需要注意的幾個重點沒有進行檢測,如油量、履帶、刀片的完好度、設備連接是否完好等。當機器本身的問題發生問題的時候,如果沒有及時的進行檢測,那么在工作過程中,一旦機器本身的問題發生,就很容易導致安全事故。農機狀態不良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2.1 超負荷運轉。操作者為追求農機的經濟效益最大化,通常在經過長時間的工作后仍不停止,導致農機過載,后期也沒有對農機的維護檢修引起重視,導致農機的狀態不良,從而出現安全隱患。
1.2.2 不規范改裝。由于農機的成本較高,因此當農機出現損壞時,部分使用者對農機進行了不規范維修,有的甚至在不清楚農機運行原理的情況下進行了非法改裝,在農機上加載了亂七八糟的東西,導致農機不合標準,在運行時就極易造成安全事故,而且改裝的農機出現故障的可能性也會增大。
1.2.3 無檢農機。很多非規范的農機生產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將未經過或未通過技術檢測的農機投入了市場使用,這就導致一部分的農機本身就存在安全隱患,因此在購置農機時,應當注意農機的安全性能以及是否合格。
2.1.1 在使用農機之前,必須經過專業的駕駛培訓,了解農機的每一個按鈕、每一個搖桿的使用方式,并結合農機的使用說明書,對農機的操作方式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2.1.2 根據說明書了解農機上的標簽含義,如有缺損必須及時修復和補貼。
2.1.3 農機必須是在正常情況下操作,拒絕一切非正常如酒后、疲勞、孕婦、色盲等人員操作農機。
2.1.4 為保證農機操作者在應對突發情況時,能夠快速的進行反應,要求操作者著裝符合勞動保護要求的服裝,防止服裝被旋轉零部件纏繞發生安全事故,并且駕駛艙只能有駕駛員,不能出現影響駕駛員安全操作的一切不穩定因素。
2.1.5 農機必須通過技術檢測,禁止將非正常維修或改裝的農機投入使用,在操作過程中,農機的周圍禁止出現他人,以免機器出現斷裂、破損等非正常現象傷人,因此在農機的使用之后還需要對農機進行狀態檢測,避免農機過載或設備破損后再次使用。
2.2.1 尤其注意的是農機的坡道駕駛,坡道起步同汽車的駕駛步驟相同,但應注意輕重緩急,其次與汽車駕駛不同的是,農機駕駛的坡道不得超過十度,以防止農機側翻,同時農機在坡道必須減速行駛且不得轉彎。
2.2.2 農機在駕駛過程中,必須了解到道路整體的承受能力以及道路全程的高度和寬度限制,避免出現高度過線不能通過、寬度不夠導致側翻、道路承受能力不夠導致道路塌陷等事故。
2.2.3 由于農機的制動和加速受輪胎的抓地力限制,因此在濕滑路面行駛的時候,尤其注意轉向和制動加速。
2.2.4 在夜間行駛的時候,應當注意除了必要的照明燈之外,其他的燈光應全部關閉且夜間不得操作農機工作。
2.3.1 在農機正式工作前,應當對農田的承受能力進行勘測,避過農田里的松軟地段,防止農機陷坑無法工作。
2.3.2 農機操作人員必須按照安全規范載重,且駕駛的農機功率必須與實際相符,不得出現超負載工作,在工作過程中禁止任何人站在農機附近,更要禁止任何人在農機的工作狀態中上下車。
2.3.3 當農機與農機具處于連接狀態時,需要在輸出傳動軸加裝防護罩,且農機不得急轉彎,在進行工作時,時刻檢查與農機具的連接狀態,動力充足,防護設施是否出現破損等現象。
出現農機隱患的原因就是對于農機的使用常識沒有清晰的認知,因此,只要學習到農機的安全使用常識,就可以降低農機使用的安全隱患。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當下已經是信息流社會,可以利用社交平臺、報刊、書籍等具有開放性的公共平臺上進行農機常識知識的宣傳,還可以在政府官方網站等具有公信力的平臺式發布信息,以保證信息的權威性、真實性和重要性。
由于農機大部分是農民在操作,因此宣傳力度應普及至鄉下,可以在村委開辟宣傳知識專欄,可以在農閑的時候組織村里的人群展開統一教育宣傳,還可以用喇叭以廣播的形式向整個村進行傳播宣傳,同時村里有農機的家庭必須對農機的使用常識進行學習。
安全的操作農機,操作者的技術和安全意識是直接影響的,所以從操作者入手進行操作安全規范的培訓,最大程度的減少因操作導致的安全事故。
有關部門應當對農機的操作者進行定時定期培訓學習農機的操作手法和法律法規,培養操作者的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增強操作者的理論知識,提高操作者在進行操作時的安全性。經過專業培訓的操作員能夠在農業生產中發揮出巨大的作用,還能采用樹狀學習結構,使這批培訓者還可以培訓新一批的操作者,為降低農機的安全隱患做出自己的貢獻。
農機的使用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毛病,如器具磨損、皮帶斷裂、草末樹根被旋轉部位纏繞、輸油管漏油等。而農機的狀態是否良好會對農業生產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農機的持有者應當不斷的學習農機的安全知識,將農機的安全使用放在首位,在農機使用的經濟效益和安全效益之間做出平衡性選擇,比如從延長農機的使用年限來對農機的經濟效益進行平衡。
提高農機使用安全意識,及時的檢查農機的狀態,將查出問題或可能存在問題的零部件進行維護或者維修更換,確保農機的正常運轉,并且將這個作為一個習慣保持下去,最大程度上的減少農機的安全隱患,從而保證在操作農機時的安全作業。
農機安全監理部門的職責就是對農機進行安全監督和檢測,如果能將監理部門的作用發揮出來,那將對減少農機安全隱患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因此,監理部門應當加大對農機使用常識的宣傳力度,著手對操作者的定期培訓教育,同時將操作農機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同步到每一個農機的操作者讓操作者嚴格按照操作技術規范進行農機的操作指令且對其進行監督,預防因操作不規范出現的安全事故。
尤其是在農忙時期,農機的大量使用,監理部門應當發揮出全部效能,加強農機的使用監管和使用常識宣傳力度,將農機的安全隱患降到最低,從而保證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當事故發生時,也應當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處理,不得有絲毫的主觀性差異,保障有關部門的公正性和權威性。
大力宣傳普及農機使用常識的目的是為了降低農機使用安全隱患,保障農機操作者和持有家庭的生命財產安全,從而保證農業生產事業的順利發展,從而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社會經濟體系的進程加快。
降低安全隱患,一是需要加大宣傳,二是需要培養專業人才,三是需要對農機定期維護檢修,四是需要有關部門發揮積極作用。多管齊下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